借势文旅融合 “青州样板”浮出水面

千年古城,九州之首。

7000余年的发展史,5000余年的文明史,十二年的国都辉煌,造就了这方水土深厚的人文资源和鲜明的地域文化——青州古城是名副其实的“国家历史文化名城”。2017年2月16日,国家旅游局面向社会公示了20家新5A景区,山东省潍坊市青州古城旅游区入选5A级景区。

山东文旅观察|借势文旅融合 “青州样板”浮出水面

如果说在青州古城之前人们对潍坊的旅游印象“漂浮天际而悠悠然”,那么青州古城是真正的让潍坊产生“安全感”的文旅地标,这份安全感正是来自于古城深厚的历史底蕴。

古城复兴,不仅需要修复古建筑。如何在保留地域的“古色”基础上,用历史文化内涵挥发“古香”,对于青州而言这是一直在探索的课题。东方古州,因文而立、因旅而兴、因融而活。迈入文旅融合的时代,以全域旅游为抓手,散落的文化和旅游碎片被拼接整合,青州古城体内的历史脉络正逐渐苏醒。

文旅融合下的产业新动能

青州最早记载于《尚书·禹贡》:“海岱惟青州”,为“古九州”之一,据《周礼》记载“正东曰青州”,并注释说:“盖以土居少阳,其色为青,故曰青州”,这也是青州地名的由来。

青州古城内多为街巷和民居,较好地保存了宋代、明代的建筑风格,同时在时代基础上有赋予地域上的北方特色,古朴中彰显大气。具体到景点上来看,阜财门、魁星楼、昭德古街、东门大街、李清照故居都成为青州历史和地域文化的缩影。

从“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到青砖青瓦的明清古街道,从“锵剪子磨菜刀”到非遗文化聚集区、古城民俗馆,从“陋巷有典故,长街即景观”到具有八百年历史的青州古城昭德古街,文旅融合下自然生态景观与人文历史景观交相辉映,青州的每一砖每一瓦都有故事。

从2010年起,青州市委、市政府开始对古城进行保护修复,深入挖掘古城历史文化资源,如今,在全域旅游这一大背景之下,青州古城的文旅工作已经在山东领先,逐渐成为古城旅游下的文旅融合样板。

以《大明遗韵》主题演绎项目为例,青州古城围绕本地特有的明代建筑,旨在复刻明代的文化氛围和景观,通过穿戴明代服饰、明代物品摆局、街头演艺、古代娱乐项目、历史剧目专场等形式,以项目为核心,该区域已逐渐成为集游玩、娱乐、互动、美食、消费、演艺于一体的综合性历史文化项目。作为一项重点演艺工程,《大明遗韵》用地域文化服务社会需求,并通过产业的融合汇聚良好的商业模式,实现了全域旅游下的突破性发展。

青州市文化和旅游局局长杨爱东曾在采访中介绍,青州市将整个城市作为一个大景区规划,突出“古”“青”特色,坚持“以古为蕴、以青为色、以水为魂”理念,深挖文化遗产的当代价值,将散落的文化旅游资源进行梳理、提升,将景区、城市和乡村通盘考虑,通过景城一体打造、核心景区带动周边景区(点)同步发展,优化资源布局,促进景区城市化、城市景区化,推动全域旅游加快发展。

让非遗在文旅舞台上“唱主角”

2013年11月18日,青州被国务院评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抖空竹、踢花毽、扑蝴蝶、撂棒槌……除却历史因素,“非遗”是青州文化画卷上浓墨重彩的一笔。

值得注意的是,围绕“一村、两园、三城、四街”打造文旅融合十大平台,秉承“非遗”传承和保护并重的原则,青州正在开创“非遗”与旅游融合的新模式。

“一村”即“非遗”生态村。据统计,青州市投资了4000余万元来修复井塘古村,如今这座500余年历史的村落仍保存着明代建筑风貌,其石砌房民居建筑技艺已被评为山东省级“非遗”项目。“两园”即东夷文化标志园和范公亭公园。现在,东夷文化标志园是非遗传承人进行展演活动的基地,范公亭公园则负责展出青州府花边大套、青州泥塑等“非遗”产品。“三城”即宋城、大明衡王城和泰丰书画古玩城。“四街”即南门大街、东门大街、偶园街、北门大街。

走进千年古城,非遗一条街成为当今受游客追捧的景点之一,非遗技艺展演成为当地一大特色。在街道上,随处可见的是极具地方特色的非遗表演:青州传统技艺“扑蝴蝶”、青州鼓书、剪纸技艺展示、传承人演奏挫琴、青州武术、“剃头挑子”,这些濒危的非遗技艺在古城里受到了保护和传承。

让“非遗”活起来,除了保护文化遗产的责任担当,更是能让青州的文旅更具烟火气。青州充分挖掘了县域地区非遗文化元素,开创“政府买单,百姓受益”的非遗惠民新模式,围绕体育竞技、民间传说、说唱曲艺等艺术类别,选择具有表演性质的艺术形式呈现给大众,在青州古城,人人都能最直观的感受潍坊民间文化的质朴之美。

不仅仅在景点的修复上,青州市还专门成立“非遗”艺术团,聚集“非遗”保护项目的传承人,围绕“非遗”的宣传平台进行推广,通过每天两场、每次两小时的免费群众演出,每年便拥有了700次以上的“非遗”文化传播机会。不仅如此,青州非遗艺术团和非遗传习坊每年开展研学旅行活动100余次,接待来自青州内外的研学旅行学生近五千人。

顺应“景区化”到“生活化”的旅游发展趋势,让传承人也能在享受旅游红利中发扬文化、继承文化,青州对于“非遗”文化的重视也体现在这一场场表演当中:青州市将“非遗”保护经费列入财政预算,每年拨付130万元用于非物质文化艺术团展示展演及“非遗”保护工作专项经费,为参加传承展示展演的“非遗”志愿者每人每月发放1500元生活补助。在这座“非遗”大观园,越来越多的传承人运用“主客共享”的思路成为发展文旅产业的支柱性人才,青州文旅产业在保障了文化传承的基础上更添新活力。

后疫情时代下的全域旅游成绩单

让历史遗存活化,让千年古城重生,这是青州古城推动文旅的目的。

据潍坊文旅发布数据,2019年国庆假期,青州市旅游市场愈加火爆,青州市重点监测景区共接待游客132.61万人次,实现门票收入1693.72万元。去年的国庆假期成为考核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含金量的试金石:这是是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名单公布之后的首个假期。可以见得,青州古城已经成为青州市全域旅游发展的龙头、文旅融合的主要载体,交出了漂亮的经济答卷。

后疫情时代,文旅产业正在渐渐复苏,特殊时期也让整个山东看到了什么是“古城担当”。

据统计,今年清明期间青州古城日均接待游客约6000人次,迎来了2020年的全市第一个旅游小高峰。目前,青州市16个A级景区和所有乡村旅游点均已结束封闭对外开放,不仅如此,为致敬医务工作者,青州市所有A级景区自恢复运营之日起至2020年12月31日,邀请全国医务工作者免门票畅游“千年古城,信美青州”。 青州古城管委会副主任冯殿佐曾公开表示,今年是青州市国家文明城市创建的攻坚年,也是青州古城景点争创山东省精品旅游景点的一个攻坚年,围绕着古城的业态提升和丰富,在民宿打造上,特色酒吧,茶吧,餐吧的数量和质量提升上也做了很多功课,目前有很多在谈在建项目正在有序推进;再一个方面就是围绕青州古城文化,打造一系列的情景短剧,丰富古城的文化表演业态,为游客提供更好的旅游体验。

近来,随着国内疫情防控形势持续向好,山东全省的文化和旅游行业正逐步回归正常轨道。配和山东省文旅厅启动的“惠游齐鲁、康游齐鲁、乐游齐鲁、颂游齐鲁、智游齐鲁、逸游齐鲁”六大行动,结合“畅游齐鲁·提振文旅”的政策措施,下一步,青州古城将不断拓展新项目,以文旅内涵丰富青州全市的旅游业态,打造高品质5A景点,做活叫响青州古城游。

显然,包含青州古城在内,整个山东旅游业的春天已悄然到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