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藏联姻的桥梁——松潘古城的100年前风貌

民国时期中国本土知识分子

对祖国的科学探索

这些考察影像虽不是艺术创作,但它们有着比艺术作品更为丰富的价值维度。

我们期待这些交织了历史、学术甚至政治的考察影像,在更为深入的研究中显现其真正的价值。

汉藏联姻的桥梁——松潘古城的100年前风貌

▲四川松茂实况--1939年 四川水利考察相册《知微影集》

川 西 重 镇 松 潘

松潘位于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境内,地处川西北高原,属青藏高原的东部边缘,历来是川、甘、青三省毗邻的交通要道,也是三省边境的政治、军事重镇和汉、藏、回、羌各民族商贸交易的中心。

自西汉元鼎六年(前111),在此设立湔氐道始,为历代道、州、卫、所治所。据民国版《松潘县志》记载,明清时期已是“人烟稠密,商贾辐辏,为西陲一大都会”。

明洪武十三年(1380),并松州、潘州、改称松潘军民指挥司,设立松潘卫,隶四川行都司,新拓城墙西沿山麓,跨崇山到西岷顶,沿山至岷江河边,貌似将军冠包山城。环周十里三分,风貌威严,凛凛雄姿,昭著华夏。

传说,城墙修了一个甲子,原土城墙是用大石墩作基础,以土石做原料,两尺高为一层,厚一丈余,厢夹板滚压夯筑的土城墙。原有土城墙和后来新拓的包山城墙,依据地形,几个山头组成,貌似九龙归位,岷江横穿其中,形成小小盆地。

东南西北四城门外都加筑瓮城,用以屯兵戍边为营防地。古城于1941年惨遭日本飞机轰炸,特别是东、南、北三道城门那些精巧的浮雕图腾人鹿、白鹤、海马、雄狮、戏珠、鹿鹤、同春及城门上砖石碑坊、两侧莲花墩石柱、砖柱亦遭毁坏。

《知微影集》:民国期间四川省水利局职员以四川境内的水文站为线索,对四川各地进行考察并制成《知微影集》三册。这三册影像是反映民国时期中国西南地区风貌及水文发展的重要影像资料。

此全三册中记录了四川境内长江、岷江、金沙江流域的成都、奉节、万县、渠县、广安、重庆、南充、遂宁、广汉、彭县、新都、华阳、眉山、犍为、松潘等地名胜、习俗及水文情况。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