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師是人類靈魂成長“塑形”工程師

老師是人類靈魂成長“塑形”工程師

育鄰夢

老師是人類靈魂成長“塑形”工程師。人生的學習成長猶如在黑夜之中探路前行,而老師正是用自身成長的生命之光照亮孩子們學習成長前方的路,讓孩子們在學習成長途中遇見光明、成長一路向陽。

前蘇聯領導人斯大林稱作家為“人類靈魂工程師”,後來被無產階級革命家、教育家加里寧引用到教育界,他說:“很多教師常常忘記他們應該是教育家,而教育家也就是人類靈魂的工程師。”從此,“人類靈魂的工程師”成為社會給予教師崇高而有特定的讚譽稱謂。

老師是人類靈魂成長“塑形”工程師

老師幸福的微笑

老師【泛指學校老師和家長】人生成長曆程中的“北斗星”

老師擔負著傳承人類文明智慧、培養人、為人生成長塑型的重任,是學生成長道路上的引路人。俗話說:“天不生人上之人,也不生人下之人。”、“人不學無智,無智者愚人。”全世界新生命降生之時幾乎是完全相同、平等的,他們沒有財富多寡的差別、沒有信仰差別,無貧富、貴賤之分。但是,隨著成長時光的變遷,社會生活中無論以多大的區域做對比,都不可避免的產生窮人和富人之分、貴人和賤人之差、愚人和賢人之別。造成這些差別的根本原,就在於孩子出生之後,老師給予了他們不同的成長指引,老師的指引為孩子烙上了不同人生性格、文明習俗的印記,老師就是孩子成長曆程中的“北斗星”,為他們在黑夜裡前行指引人生航向。

《師說》

古之學者必有師。師者,所以傳道受業解惑也。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無惑?惑而不從師,其為惑也,終不解矣。生乎吾前,其聞道也固先乎吾,吾從而師之;生乎吾後,其聞道也亦先乎吾,吾從而師之。吾師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後生於吾乎?是故無貴無賤,無長無少,道之所存,師之所存也。

嗟乎!師道之不傳也久矣!欲人之無惑也難矣!古之聖人,其出人也遠矣,猶且從師而問焉;今之眾人,其下聖人也亦遠矣,而恥學於師。是故聖益聖,愚益愚。聖人之所以為聖,愚人之所以為愚,其皆出於此乎?愛其子,擇師而教之;於其身也,則恥師焉,惑矣。彼童子之師,授之書而習其句讀者也,非吾所謂傳其道解其惑者也。句讀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師焉,或不焉,小學而大遺,吾未見其明也。巫醫樂師百工之人,不恥相師。士大夫之族,曰師曰弟子云者,則群聚而笑之。問之,則曰:“彼與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位卑則足羞,官盛則近諛。”嗚呼!師道之不復,可知矣。巫醫樂師百工之人,君子不齒,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歟!

聖人無常師。孔子師郯子、萇弘、師襄、老聃。郯子之徒,其賢不及孔子。孔子曰:三人行,則必有我師。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師,師不必賢於弟子,聞道有先後,術業有專攻,如是而已。李氏子蟠年十七,好古文,六藝經傳皆通習之,不拘於時,學於餘。餘嘉其能行古道,作《師說》以貽之。

老師是人類靈魂成長“塑形”工程師

老師繪製成長進步的階梯

老師淨化成長心靈

英國哲學家弗蘭西斯·培根:“教師是知識種子的傳播者,文明之樹的培育者,人類靈魂的設計者。”孩子是天生的學習“專家”,他們自帶學習成長的能力,這是孩子能夠從出生之時“完全無民事行為能力人”成長為“完全民事行為能力人的根本保障”,也是教育教學活動的根本價值所在。老師授予孩子們適應人類生產、生活的群體性智慧,人是群居性弱小的生命族群。很久以前,達爾文就注意到這樣一個事實:“弱小的動物絕對不能單獨存活。就人類身體而言,不具備單獨生活的強大能力,人類的軀體相對於其他大型食肉動物是弱小的。在不利用工具的情況下,人類只能對大自然的捕食者做出躲避或無力的反抗。因此,人們需要做出各種努力,尋求各方幫助,才得以獲得在地球上的存活優勢。”生活中每生命都離不開從社會中獲取成長資源、獲得來自同伴兒的幫助,因此每個人都應在社會生產生活中養成幾乎相同的認知能力,比如民族內相同的文化認同、國家中統一的法令......

人生之初就如同一粒種子,向哪個方向成長都有可能,但種子一旦萌芽它就知道該向哪個方向成長,這個方向指引就是陽光。老師就是為人生成長指引方向的陽光,老師傳授給孩子們的智慧知識是具有溫度、帶有情感的,教育教學活動就是通過老師自身的行為示範為孩子營造模仿借鑑的榜樣,是一個人照亮另一個的的社會性綜合服務活動。老師通過自身行為示範傳授文化智慧知識給孩子們,最為核心職能就是竭盡自身所能幫助孩子們更好的學習成長,將自身累計的學習成長智慧傳遞給孩子們,為他們節省成長探索的時間。

德國詩人海涅曾這樣寫道:“每一個人就是一個世界,這個世界是隨他而生,隨他而來的。”是的,每個人都是自己的全世界,離開了自我全世界都將與我無關。但是,人不可能獨活,每個人都必定與身邊的親人、朋友產生交集,這就需要每個人都能淨化出適宜社會生活的心靈,老師正是每個人成長路上那個淨化心靈的導師。

老師是人類靈魂成長“塑形”工程師

教育助力成長、成才

​教育功在當代利在千秋,承繼歷史、立足現在、規劃未來

教育與人類社會共存,是社會發展進步的指南針,教育活動即傳承歷史留存下來的文化“瑰寶”,也對未來社會發展指引航向。因為,教育工作培養的是建設未來社會生力軍,教育活動傳播的思想、文化和技藝將對未來社會產生長久而深遠影響。

1、教育承繼歷史

教育活動是“站在巨人肩上,成就巨人”的活動,教育活動傳承前人智慧結出的文明碩果——知識。知識是人們對生活見聞、認知世界經歷的經驗總結,是人類進行生產、創造,從勞動過程中心結的智慧結晶。教育傳承人類智慧生活的哲理、道德和文化,都是關於生活的智慧。

莎士比亞說:“書籍是人類知識的總統。”知識是世界上最好的精神補品。生活裡沒有知識,就好像自然之中沒有陽光;智慧裡沒有知識,就好像鳥兒沒有翅膀。知識是人類智慧彙集而成的海洋,知識是社會集體智慧總彙,如四書五經【四書:《大學》、《中庸》、《論語》、《孟子》,五經:《詩經》、《尚書》、《禮記》、《周易》、《春秋》】詳實的記載了我國早期思想文化發展史上政治、軍事、外交、文化等各個方面的史實資料以及孔孟等思想家的重要思想;明成祖親自撰寫序言並賜名的《永樂大典》全書22,877卷(目錄佔60卷),11095冊,約3.7億字,內容包括經,史,子,集,天文地理,陰陽醫術,占卜,釋藏道經,戲劇,工藝,農藝涵蓋了中華民族數千年來的知識財富。

2、教育立足現在

教育活動的根本目的是為社會建設輸送人才,也正是教育激活了人類大腦的智慧財富,人類社會才得到現今飛速的發展。自人類誕生至今,世界自然物質並沒有增加,甚至隨著人類的使用,某些資源的總量還正在逐漸變得越來越少,比如森林、礦產......但是人類生活的物質基礎卻得到了前所未有的豐富,這就主要得益於人類通過教育激活了大腦的智慧潛能,提升了對單位自然資源的利用效能。

教育為社會建設輸送急需的建設者,特別是高等教育和社會急需教育,都在為保障當前社會建設之中急缺的人才盡心竭力。工科教育為社會建設培養建設工程師,醫學教育為生命健康保駕護航,師範教育為培養人才輸送能量......教育將文學、自然科學、哲學、法理學等綜合智慧集中呈現給即將參加社會工作或者正全身投入社會建設之中的人們,讓更多人能夠以更好的方式參與到社會生產的分工與協作之中去。

老師是人類靈魂成長“塑形”工程師

教育承載成才的希望

3、教育規劃未來

教育的基點是孩子,是對未來的社會建設者提供方向指引,是借鑑歷史、立足當下、展望未來的文化傳承活動。教育活動最主要的目的是為建設未來社會輸送人才,教育活動的最大受益者是孩子,是賦予孩子們適應未來社會生活的智慧、是按照社會公認的道德與律法準則為孩子們修剪枝葉,使其能夠成為“國之棟樑”。

教育孩子最佳時期是培養優秀的父母,其次就是現在與孩子一起成長。人世間最快樂的事情是養育孩子,最難的事情也是養育孩子。因為,每個教育工作者只能憑藉自身的成長經驗賦予孩子20年之後的成長智慧。世界是充滿不確定性的,想要用確定的認知預判未來不確定的需求,是生命中最難的事情。因此,教導孩子成長重要的不是給予孩子確定的知識,而是要給予他們應對不確定社會生活的智慧。

馬雲2018年5月杭州師範大學110週年校慶演講關於未來教育的展望:“未來不是知識的競爭,而是創造力的競爭和想象力的競爭,是智慧和體驗的競爭,是領導力、擔當力、責任的競爭,是獨立思考的競爭。未來的教育不能只教知識,教和育一樣,教的是知識,育的是文化。學和習是兩個概念,學的是知識,習是嘗試知識、體驗挫折,是一種想象力,是一種文化。教和學是對知識來說,樂和習是對文化來講,機器只有芯片,而人類有偉大的心和愛。面對未來的孩子,智商、情商以外,我們更需要培養愛商。只有這樣,我們的孩子才不會被機器所取代,才不會在變革中被淘汰。未來教育的使命一定不是培養多少高分的孩子,也不是培養學習為機器,也不是一種在流水線上培養的孩子,我們要讓孩子成為最好的自己,成為真正的人。”

老師是人類靈魂成長“塑形”工程師

育鄰人使命:成為孩子成長路上的陪練和顧問。

育鄰人願景:讓天下沒有難育的小、沒有難養的老。

孩子的成長如同百年大樹,需要經歷風雨。對於父母來說,需要您有足夠的耐心加以陪伴。陪伴孩子需要用心,陪伴不止是看護。在很多人為陪伴孩子而選擇回家時,我選擇來北京做一項陪伴更多孩子的事業——育鄰人:以鄰里友善帶動社會和諧,推進社會德育教化,促進每個人健康快樂成長。探索一套以鄰里互助方式化解“獨生子女症+隔代教育”難題的公益、普惠性教育事業,與家長一起“量身定製”孩子的成長計劃,為孩子們提供遊戲、合作、共享成長空間......即社區鄰里教育服務生態圈。

老師是人類靈魂成長“塑形”工程師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