烦恼即菩提,妄想即般若,出入无碍方得大自在

达摩祖师见东土有“大乘气象”便于百岁高龄乘船来到东土,到了广州后南朝梁武帝闻讯兴奋异常,亲自派人去迎接并一路护送至京城,见面时梁武帝萧衍向达摩祖师展示自己的成绩单道:“我大量建寺庙,供养很多僧尼众,命人抄写不计其数的佛经,请问积累了多少功德啊?”

烦恼即菩提,妄想即般若,出入无碍方得大自在

达摩祖师风轻云淡:“无有功德。”

梁武帝震惊:“为啥啊?”

梁武帝的真正问题

达摩祖师言道:“你这一套天人小果有漏,如影随形,虽有非实。”也就是说寺庙拆了,僧尼众还俗了,经文烧了也就啥也剩不下了。

梁武帝郁闷了:“啥是个真实功德呢?”

达摩祖师答:“廓然浩荡,本无圣贤。”这和老子的“绝圣弃智,民利百倍”以及庄子的“圣人不死,大盗不止”是一样的,故而,“禅宗是佛门的道家”所言非虚。梁武帝最终因“侯景之乱”囚死于建康台城也算印证了达摩祖师对他的判断。

烦恼即菩提,妄想即般若,出入无碍方得大自在

在我们沉浸的金庸的作品中,很容易就能分出来个善恶是非,或许存在着更喜欢谁,但是对“伪善”不会有人感觉错了。岳不群的做法没有一条不合乎门派以及江湖规矩,法理上没有任何破绽,如果不是“大奸似忠”何以需要做到如此“滴水不漏”?所以,“没毛病”的人要小心他,因为此人处于“闭合”状态,如果不是为了酝酿大的作为就是自知脆弱。有大作为者靠近其必遭吞噬,脆弱者不知道怎么就会开罪他,当心其怀恨在心,也就是俗称的“小心眼”,一旦被“记仇”甚至要比遭吞噬更可怕。

智慧并非是出了问题能摆平,而且发现问题能躲开。《黄帝内经》所谓“不治已乱治未乱,不治已病治未病”,哪怕最终赢了下来也必定如老子云:“师之所处,荆棘生焉;大灾过后,必有荒年”,精力和体力的耗散终不可逆,慎之为上。

缺陷的真正意义

“有毛病”的人则处于“开放”状态,而“开放”才是建立连接的前提。令狐冲就是一个一身“毛病”的人,但明显他更爷们,不但能“降服”魔女,还能让尼姑犯花痴,甚至妖魔鬼怪“桃谷六仙”都能玩到一块去。令狐冲之所以没有被岳不群吞噬是因为他已经完全“打开”,可以想象一下这是“一瓶墨水倒进了海里”,但如果只打开到盆那么大则必定被染成岳不群的颜色。

烦恼即菩提,妄想即般若,出入无碍方得大自在

和岳不群不同,灭绝师太虽然也被盛名所累但是她是彻底的一心为公,其人具有强烈的“光耀峨眉”的使命感。只不过执念就是执念,它可不分公私,如果把灭绝的“公”放到更大的格局里那就必然成了“私”。即使消灭了明教其它门派她也不可能放过,实质是为了峨眉派一家而已,非是为了武林太平。所以,她也注定被更大的格局“化”掉。

虽然她允许自己的爱徒周芷若些许放开一些,但是按照她的设计周芷若根本不可能出现跟她两样的结局。她们的关系很像被“望女成凤”这个模式框住的母女——母亲完成不了的事寄希望于女儿。但是,这种不按照儿女天性纹理来走的套路会使其格局越来越逼仄。

“周芷若们”的宿命

周芷若并没有完成灭绝师太留给她的任务,这是注定的,其“爬得高,摔得惨”的结局尚不如灭绝彼时在江湖中的地位。但是,虽然地位不行,灭绝给她设计的程序却“潜伏”了下来,这个程序在等待一个机会的出现——女儿的女儿。如果这个模式不被打破,女儿的女儿恐怕会连女儿自己都不如,就像周芷若不如灭绝一样。

烦恼即菩提,妄想即般若,出入无碍方得大自在

灭绝倒是死了个大义凛然的快活,周芷若呢?地位、感情、初心全没了。灭绝师太从未自觉有何不对,周芷若也不认为谨遵师命有何不妥,双方都没问题才是大问题,不是横向的问题,而是纵向的问题了。纵向的问题才是大问题,知识在任何维度都能学,而格局就像天花板,挡住了就再也上不去。故而老子云:“人之道损不足以奉有余”,用知识来解释《道德经》便是缘木求鱼去也。

烦恼即菩提,妄想即般若,出入无碍方得大自在

而最终我们看到反而是最无欲无求的张无忌运气出奇的好,每一步都是“不求而得”。“魔道”的明教有难他帮明教,“正道”的武当倒霉他帮武当,六大派一起落难他六大派都救,心中没有任何条条框框。肯定能接张三丰的班掌门武当,又是明教教主,但最后竟然拍拍屁股走人了。心中从未拿起,便不存在放下,此便是“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

佛魔皆能入而不黏着正是“大自在”。佛曰:“我为法王,于法自在”,大慧宗杲指禅子之病曰:“只能入佛,不能入魔”。

佛魔一如,真实不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