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為「造好」車,5G 第一車的背後真相

5G 時代以來,其發展的速度也將超過市場的認知,併成為影響企業未來時代競爭力的重要元素。

5G 用戶從 2020 年開始,將用五年時間完成「全民滲透」,用戶規模在 2025 年將達到 12.8 億;5G 產業作為通信基礎設施,其市場規模不會暴漲,到 2030 年產業規模將達到 6.6 萬億。因為有了 4G 時代的商業渲染,5G 時代互聯網服務無需大規模用戶教育。

5G 時代最大的受益者將是全產業鏈佈局的智能硬件生產商,對於他們來說在這個時代到來之前,最需要關注的是計算能力問題。

但 5G 使鏈接媒介和服務終端歸屬權的變化,將引發的商業模式革命。

比如:用戶對計算機、手機儲存容量的擔憂、用戶對數據傳輸速度的擔憂等等。這些需求點在新技術時代會成為用戶的「習以為常」。在 5G 時代,這種需求的轉移可能會發生在以下兩個層面:鏈接媒介的更替和智能設備物權與使用權的分離。

簡單來說,通訊速度提升導致手機等硬件功能的變化,最終影響智能終端形態,而這其中包括你身邊的「最大智能硬件」汽車。

作為中國 5G 技術積累最深的企業華為為什麼最終放棄了製造這個革命產品「5G 第一車」?為什麼這家汽車廠商能夠打動華為,第一個生產真正的 5G 汽車?


華為把 5G「給」了它

在剛剛結束的華為春季新品發佈會上,P40 系列手機、智慧屏佔據絕對的風頭。和它們相比,華為造車的傳聞更引人震驚。事實上,華為過去兩年時間在「造車」上動作頻頻,也強調了進入汽車行業的決心。兩年前,華為與清華大學進行無人駕駛汽車深度技術合作的消息被廣泛傳播,一張看似簡陋的無人車的「雛形」也被曝光。華為消費者 BG 手機產品線總裁何剛甚至在社交媒體上表示,5G 聯網汽車在 2020 年前有望問世。

而去年發佈的 Ocean Connect 車聯網平臺更是把華為的「汽車夢」推至高潮,喊出的口號「數字化每一輛車」背後似乎隱藏著這家企業在汽車領域的野心。但無論是內部還是外部,去年還是今年,華為的官方態度一如既往:華為將專注於 ICT 領域,主張與汽車製造企業廣泛合作。在去年 1 月的採訪中,華為創始人兼 CEO 任正非,更是對記者明確表示,華為永遠不會造汽車。但聽到新聞的人很多,相信這頭猛獸的人卻很少。作為華為智能汽車解決方案事業部的總裁王軍一直鮮有公開露面,畢竟這個職位裡藏著華為更大的野心與決心。

儘管一再否認進入汽車製造行業,但作為科技領域的巨頭,華為在自動駕駛領域的研究動作頗受外界關注。近日有消息,華為智能汽車解決方案事業部總裁王軍突然造訪北汽麥格納工廠,與近期在工廠辦公的北汽新能源副總經理、ARCFOX 事業部總經理於立國見了面。

這正式為我們揭開了「華為是否造車」的謎底。在疫情長久戰之下,剛剛復工雙方高管就出現在了生產一線?這當然不是為了加速恢復生產,而是為了一款「全新產品」的快速推出上市,它正是 ARCFOX 首款量產高端智能電動 SUV。

華為「造好」車,5G 第一車的背後真相

關於華為造車,其實是這個巨頭的邊界拓展,外界關注度極高。

華為輪值董事長徐直軍曾說,2018 年 10 月前,華為消費者 BG 有著非常強烈的自己造車慾望。「他們講蘋果在做車,我們為什麼不能做車?」2018 年 10 月,最終清晰了自己的戰略選擇:華為不造車,聚焦於自己佔據優勢的 ICT(信息通信技術)技術,確定自己的定位是成為面向智能網聯汽車的增量部件供應商,為廣大的車企提供部件和解決方案,幫助車企「造好」車,造「好車」。

「造好」車和造「好車」,這是華為輪值董事長徐直軍 2019 年提出的概念,汽車產業與 ICT(信息通信技術)產業在融合,「造好」車,表明華為做車的內涵在發生變化。而華為第一個幫助的車企「造好」車的正是 ARCFOX。

ARCFOX 首款量產高端智能電動 SUV 基於 IMC(Intelligent Module Criterion)智能模塊標準架構,該架構是由北汽與華為聯手打造,是目前全球首個商業搭載 5G 技術的汽車架構。

華為「造好」車,5G 第一車的背後真相

可以說,從第一臺互聯網汽車誕生、到智能汽車都是一個行業發展的技術印記。而北汽與華為聯手,也是希望通過這種方式加快「5G 第一車」的到來。


為什麼是ARCFOX ?

為什麼是北汽?為什麼是 ARCFOX 這樣一個新的品牌?我們回看過去一年,華為與北汽新能源雙方動作頻頻,合作早已逐漸深入。就在開年的 1 月 15 日,在 2020 北汽新能源全球夥伴大會上王軍曾經現身演講,而此時智能汽車解決方案事業部才剛成立半年。在此之前,北汽集團已經與華為展開深度合作,成立了 1873 戴維森實驗室,共同開發面向下一代的智能網聯電動汽車技術,在雲計算、車聯網、能源互聯網等領域研發創新;同時,將 ICT 技術與智能網聯汽車深度融合,為汽車帶來車聯網、5G 等先進的技術支持。

華為「造好」車,5G 第一車的背後真相

「40 分鐘」,北汽新能源副總經理、ARCFOX 事業部總經理於立國說,「當時,徐董帶著我見了徐直軍,我把我們的理念,我們的平臺如何做線控,以及我以後怎麼和對手競爭,40 分鐘,他聽完覺得有幾點,第一,很認同我們這個理念。第二,團隊的文化很接近,創業者的文化,有一種願意追求技術進步的文化,當時很快就決定跟北汽新能源合作。」

另一方面,華為作為世界領先的 5G 技術服務商,在汽車領域選擇一個重要的合作伙伴勢在必行。徐直軍曾接受採訪時說:「傳統機械部分不是華為的優勢,你讓我做底盤,我做不出來。你讓我做發動機,我也做不出來。我們很清楚,華為就是做 ICT 技術,適應智能網聯汽車的需求,匹配一下,能做什麼,才做什麼。」而北汽新能源作為純電動汽車行業的領導者,連續 7 年銷量第一,並在向高端化、智能化努力,ARCFOX 是北汽新能源推出的高端品牌,也是北汽集團「引領 2025」戰略的先鋒,推動北汽集團全面新能源化的排頭兵。

眾所周知華為與 ARCFOX 在 2019 年就成立了 1873 戴維森創新實驗室,深耕智能網聯技術, 打造「最強大腦」,帶來人、車、家的跨場景一體化體驗。這種跨場景一體化體驗, 將很大程度上依賴於 5G 軟、硬件技術的支撐。對於 ARCFOX 來說,選擇在世界已經確立 5G 技術領先地位的華為進行合作,無疑是最佳選擇。於立國也坦言,與華為高管交流過後,他對這件事更有信心了,甚至主動調整了新車的造型方案,以適應更高的智能能力提升。

華為「造好」車,5G 第一車的背後真相

我們也可以從另一個側面一窺目前智能汽車的行業發展速率——算力。算力是這輛車裡軟件能力的基礎,也是軟件體驗和自動駕駛體驗的基礎。基於車企成本最優的關係,我們可以把算力和智能化比作正向相關的關係,以「算力」這個標準為基礎,我們才能更好的窺探「汽車智能」的成長速度,以及汽車行業內的巨大差距。

目前行業內一般認為,L2 級別自動駕駛能力需要的計算力<10tops>100TOPS,L5 需要的計算力目前未有明確定義(有預測需要至少 1000TOPS)。

華為目前能夠支持 L4 級別的智能駕駛平臺,基於 8 顆昇騰 310 AI 芯片,可以實現算力高達 352TOPS,整體系統的功耗算力比是 1 TOPS/W,可謂同行中的佼佼者,特斯拉的全自動駕駛雙冗餘 FSD 計算機也只有 144TOPS 的算力。這就直接給首度合作的 ARCFOX 的首款汽車帶來的一個行業中絕對強大的「大腦」,行業中絕對領先的計算能力,不僅有助於日後不斷升級,也能促進 ARCFOX「四肢」的成長。


「無邊界」的公司

5G 可以說是中國的汽車行業快速發展,並贏得世界領先一個新賽道。過去幾年,我們看到汽車的智能化、電動化是一次重大超越機會,現在 5G 技術同樣是一次絕佳的機遇。在這一點上,華為和北汽新能源有共同的認知,並且目標一致,套用北汽新能源總經理馬仿列的話來講,「華為選擇全面戰略合作的汽車企業只有北汽一家」,這也從側面體現出雙方合作關係之深入。

華為「造好」車,5G 第一車的背後真相

「我們的願景是成為平臺公司。我給你們提供硬件,提供開發工具、提供標準,大家一起服務我的客戶,然後我來做驗證,共同成長,這才叫一個無邊界的公司。」北汽新能源副總經理、ARCFOX 事業部總經理於立國說,這就是 DCDC 戰略,就是 digital car and digital company,數字汽車和數字公司,或許這才是我們公司的願景和夢想,真正偉大的公司是一起成長。

華為「造好」車,5G 第一車的背後真相

傳統手機走向智能手機之後,智能手機已經成為整個產業界持續創造價值的平臺。一旦汽車從傳統汽車走向智能網聯汽車之後,也將成為整個汽車生命週期內,為產業界持續創造價值、為消費者持續提升體驗的平臺。

但在其中,要讓智能網聯電動汽車成為持續價值創造的平臺,需要這樣「無邊界的公司」不斷的合作創新。目前,絕大多數的汽車零部件供應商還不能迅速的完成如此巨大的商業模式轉變以及能力體系的切換。但智能網聯電動汽車將成為人類社會新的革命性發展引擎,其影響遠遠超過汽車和 ICT 兩個行業本身,對人類社會、對汽車產業、對人的出行帶來巨大的改變。

ARCFOX 首款量產車腳步會很快到來,這個劃時代的新產品會為我們開啟一個全新的汽車智能格局。我們也可以一起期待這款「5G 第一車」的真實落地量產,這家「無邊界的公司」通過這款明星產品又會讓我們對「智能汽車」有怎樣全新的理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