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一流”建设加快 重庆高校36个学科进入世界ESI排名前1%

重庆是西部教育重镇,重庆大学、西南大学、西南政法大学等知名院校均坐落于此。再加上“魔幻8D”“网红城市”“美食之都”等标签的加持,对全国学子都有很大吸引力。特别是近年来,重庆市出台多项政策措施加快推进重庆高校“双一流”建设,重庆高校的学科实力又大大增强。


“双一流”建设加快 重庆高校36个学科进入世界ESI排名前1%


最新数据!36个学科进入世界ESI排名前1%

据重庆日报的最新报道,重庆市新增3个进入世界ESI排名前1%的学科,全市共36个学科进入前1%,比2016年启动“双一流”建设之初增加了27个。这也反映出了近几年重庆高校在“双一流”建设中取得的重大进步。


“双一流”建设加快 重庆高校36个学科进入世界ESI排名前1%

美丽的重庆大学校园


具体来讲,重庆高校两巨头——重庆大学和西南大学,各有10个学科进入ESI学科排名前1%。

重庆大学分别是工程学、计算机科学、材料科学、化学、数学、生物学与生物化学、临床医学、环境与生态学、植物学与动物学、物理学。值得一提的是,重庆大学的工程学于2017年进入ESI学科排名前1‰,实现零的突破。

西南大学分别为化学、植物学与动物学、药理学与毒理学、农业科学、材料科学、工程学、生物学与生物化学、计算机科学、环境与生态学、神经系统科学与行为学。


“双一流”建设加快 重庆高校36个学科进入世界ESI排名前1%

西南大学


除此之外,陆军军医大学和重庆医科大学各6个,均为临床医学、药理学与毒理学、神经科学与行为学、免疫学、生物学与生物化学、分子生物学与遗传学;重庆邮电大学2个,分别是工程学和计算机科学;重庆交通大学和重庆工商大学各1个,均为工程学。

底蕴犹存!重庆这些高校策马扬鞭

根据校友会公布的最新排名,重庆大学、西南大学、西南政法大学上榜《校友会2020中国西南地区最好大学排名10强》,全国排名分别为35、54、115。


“双一流”建设加快 重庆高校36个学科进入世界ESI排名前1%


重庆大学,无需多言,重庆高校绝对的领头羊,重庆唯一一所“世界一流大学A类建设高校”、唯一一所“985工程”重点建设高校。上文也提到,重大10个学科进入ESI学科排名前1%,其工程学更是“破天荒”进入1‰。

西南大学,“世界一流学科建设高校”、“211工程”大学,同样有10个学个进入ESI学科排名前1%,实力不俗。由于这所学校是由师范类学校以及农业类学校合并而来,所以如今也成为一所综合性的大学。但从学校的性质来看,很多机构都是把西南大学划分为师范类大学。因为学校的优势专业,比如学前教育、教育学、心理学等都是考生们报考的热门专业。


“双一流”建设加快 重庆高校36个学科进入世界ESI排名前1%


西南政法大学,被誉为“法学界的黄埔军校”,尽管并没有211、985的头衔,但这丝毫不妨碍其在学界、业界的地位。根据《校友会2019中国大学法学学科排名(前70%学科)》显示,西南政法大学法学学科为7星学科、世界知名高水平学科。值得注意的是,获得法学8星学科的只有三所高校,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中国政法大学。

此外,重庆的其他高校,例如重庆邮电大学、重庆工商大学、重庆交通大学、重庆医科大学等,虽然知名度并不是很高,但是都有各自的特色专业,在未来都有极大的发展潜力。

新增2-4所高校 入选“双一流”建设名单

重庆市高等教育未来如何发展?

根据《重庆市高等教育发展行动计划(2018—2022年)》(以下简称《行动计划》),到2022年,重庆将支持现有两所国家“双一流”建设高校建成国内一流大学,新增2—4所高校入选国家“双一流”建设名单

;支持6—8所本科高校建成所属行业或中西部地区特色高水平大学,2—4所高职院校建成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院校。

引进10所以上国内一流大学来渝合作办学;新增25个高水平中外合作办学机构及项目。力争新增1—2所博士学位授予单位、2—3所硕士学位授予单位、15个博士学位授权点。


“双一流”建设加快 重庆高校36个学科进入世界ESI排名前1%


同时,不断优化人才队伍结构。新增“两院”院士5—10名、“千人计划”“长江学者”等国家级人才计划、项目人选100名。专任教师中,理工农医类专任教师占比达到50%,拥有博士学位比例超过全国平均水平,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占比达到50%。

教育教学质量持续提高。入选国家一流专业点60个以上;高水平新工科建设高校通过工程教育认证专业占工程类专业比例达到20%以上。

此外,通过强化理工类专业人才培养,增强社会服务能力。全市本科院校理工类专业在校生占比达到50%以上。加快新一代信息技术人才培养,人工智能及大数据领域有关专业和应用人才培养规模达到20万人以上,职业院校专业与主要产业、服务民生行业匹配度达到88%以上。在校生规模稳定在105万人左右,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超过全国平均水平。

构建特色学科群 建设350个市级一流专业

如何来实现这些目标?《行动计划》指出,重庆市将通过开展高校党建和思想政治工作提质行动、“双一流”建设提升行动、创新型高素质人才培养行动、名家大师英才引育行动、科技创新能力引领行动、哲学社会科学繁荣行动、国际交流合作拓展行动、高等教育信息化提速行动、大学与城市融合发展行动、“放管服”改革创新攻坚行动等十项行动,完成发展计划。


其中,在“双一流”建设提升行动方面,除继续深化部市合作、推进“双一流”共建外,还将继续实施一流学科建设专项,在持续支持200个市级重点学科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大对重点学科支持力度,尤其支持在渝高校以人工智能技术为核心,构建智能制造、智慧农业、智慧医疗等15至20个特色学科群;在一流专业建设方面,力争建设350个市级一流专业点、30个市级大数据智能化特色专业点。

在开展创新型高素质人才培养行动方面,

重庆市将聚焦新科技、新业态、新产业、新岗位,探索产教融合、协同育人机制,培养学生创新实践能力;构建对接产业发展的高职教育人才培养新体系,建成20所市级优质高职(高专)院校。

在开展科技创新能力引领行动方面,重庆市将持续培育3至5个高水平创新平台,争取在国家重点实验室、国家工程(技术)中心等方向取得新突破。围绕大数据、人工智能、物联网、智能制造、生物医药、新材料、新能源等重点产业领域,力争新增市级重点实验室、工程研究中心等科研创新平台100个,并遴选15至20个平台进行重点支持;并围绕重庆市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需求,面向大数据、人工智能、智能制造、生物医药等重点产业领域,布局一批重点项目,集中攻克一批基础科学与前沿技术问题,引领产业转型升级。

在开展高等教育信息化提速行动方面,将加快高校智慧校园建设,建成30所智慧校园示范高校。构建适应智慧教育的课程体系,建成本科高校在线开放课程600门、高职院校在线开放课程200门。

在开展大学与城市融合发展行动方面,重庆市将积极推动在渝高校与国内著名大学合作办学,联合组建人工智能、大数据、软件、军民融合等相关学院10个以上;积极推动长江经济带沿线城市、渝川陕“西三角”高等教育合作,组建不同类型的高校联盟,实现优质教育资源共享。


作者/汤寒锋

编辑/江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