荷蘭農業和園藝業提供了多少商業機遇

原創 撰稿/周 瑩 國際市場期刊 3月30日

荷蘭農業和園藝業提供了多少商業機遇

風車、奶酪和鬱金香的經典固然永不落幕,但荷蘭還有更多領先的領域和地區值得發掘和探求合作。

讓我們一起走進荷蘭,走進荷蘭的現代農業和園藝業,發掘商業機遇。

The classics of windmills, cheese and tulips will never end, but there are more leading areas and regions in the Netherlands that are worth exploring for cooperation. Let's walk into the Netherlands together, explore its modern agriculture and horticulture, and find business opportunities.


蘭有一句諺語恰好體現在他們的國名中——“上帝創造了世界,而荷蘭人創造了荷蘭”。荷蘭人民用智慧所創造出來的小國充滿了無限的可能,在農業與食品、園藝業、水務管理和固廢處理、生命健康與養老等多個領域領跑全球。

農業與園藝業,是荷蘭小國大業的典範——荷蘭是世界第二大農產品出口國,在2018年出口量逾900億歐元,國際市場上花卉球根有超過3/4來自荷蘭。

荷蘭農業和園藝業提供了多少商業機遇

從“Holland”到“Netherlands”,改變的不僅是國家宣傳圖標而已。荷蘭王國的正式名稱一直為The Kingdom of the Netherlands(低窪之地),而“Holland”之所以更廣為人知,正是因為其南荷蘭省South Holland及北荷蘭省North Holland。我們所熟悉的鹿特丹、海牙、阿姆斯特丹等大城市也主要坐落在南北荷蘭省。荷蘭政府此次修改標識,是希望將開放、創新和包容的國家形象更深入人心地傳遞給全世界。


由來已久的創新和開放

17世紀的荷蘭因其發達的航海業和國際貿易被譽為“海上馬車伕”。依託鹿特丹港等重要港口的絕佳優勢,荷屬東印度公司成立。三色旗及VOC標誌飄揚在世界各地,一片繁榮。作為世界上第一家跨國公司和股份有限公司,荷屬東印度公司對我們的啟示是創新和合作可以使民族進步,走得更遠。

與生俱來的創新和開放促使荷蘭人以合作的方式面對挑戰,發展設施農業,在利用最少的土地、能量、水、礦物資源和有限的光照條件下,儘可能生產最多最好的新鮮蔬果和花卉。迄今,荷蘭有超過1.1萬公頃的溫室大棚,約佔世界玻璃溫室總面積的1/4,其中一半是用於蔬菜種植,另一半用於花卉種植。如果您搭乘航班夜晚抵達阿姆斯特丹,也許還能透過舷窗看到夜幕裡耀耀生輝的玻璃之城。

荷蘭的創新合作,不僅體現在產業內、企業間。荷蘭的企業呈現出集約化、規模化、專業化的生產特點,並且以產、學、研金三角為重要發展模式:各個企業專注於某一塊技術領域,企業間集群發展,彼此協作;科研機構將創新技術應用到實際生產中,幫助企業提生產量,同時企業反饋市場需求激勵科研成果;政府為企業和科研機構提供支持,並且充當協調者的角色。三方緊密協作,齊頭共進。

荷蘭農業和園藝業提供了多少商業機遇


創新和開放的集中體現

關於技術。據統計,歐洲以外80%的玻璃溫室都來自荷蘭,高標準的溫室在世界各地、各種氣候條件下拔地而起。通過科技的創新和應用,如溫室植物生長的溫度、溼度、光照等環境因子控制高度智能化等,2014年荷蘭溫室每平方米產出高達66.3歐元,其中蔬菜溫室每平米產出54.6歐元,花卉溫室產出70.8歐元。單產方面,荷蘭無土栽培番茄年產量達80kg/m2,黃瓜產量達100kg/m2,約為中國的6至8倍。

荷蘭還在不停地創新,世界園藝中心(World Horti Center)擁有超過40個高新技術研究設備,聚集了100多家創新型園藝企業,每年吸引著25000名來自世界各地拜訪者。作為最能全面展示荷蘭設施園藝行業的基地,這是一個集商務、教育培訓、政府扶持、啟發與聯繫為一體的先進平臺,不斷為世界農業和園藝發展提供新的靈感火花。

關於綠港模式。起源於2011年的綠港模式,對荷蘭穩居世界第二大農產品出口國發揮了極大的作用。“綠港”是指園藝及育種育苗產業的聚集地,這裡坐落著不同的公司和組織,如作物培育公司、拍賣所、商企、出口商、園藝供應商、金融及諮詢服務提供商。綠港靠近交通樞紐,能夠便捷地將海量的新鮮農產品輸送往世界各地。荷蘭一共有6個綠港,共同組成了荷蘭現代農業和園藝業的中心。

位於南荷蘭省的韋斯特蘭—蘭辛格蘭綠港產業區的溫室總面積達 2,400 英畝,是世界上最大的連片溫室農業區,也是整個荷蘭綠港模式的核心區域。上百家農業和園藝相關的企業集聚於此,他們通過鹿特丹港、史基浦機場等交通樞紐,僅在24小時內,就可以將新鮮蔬果和鮮花送抵歐洲的任何一個角落,滿足500,000,000位消費者的需要要。他們每年進口額達82億歐元,出口額達165億歐元,荷蘭的現代農業和園藝業充滿了生命力。


設施農業與可持續發展

在提升產量的同時,荷蘭技術使能源在現代農業上的使用相比傳統農業減少了40%;在荷蘭半封閉溫室中,種植1公斤所需的灌溉用水量比在大田的要少90%以上。同時,安全和高質量也是荷蘭的園藝種植的重要指標。越來越多的來自大自然的“生態專家”被引進荷蘭安全食品生產鏈中, 大量減少了化學藥劑的使用。

荷蘭農業和園藝業提供了多少商業機遇

在回收利用方面,荷蘭溫室多會採用岩棉作為基質種植,荷蘭也有配套的岩棉回收措施,回收的岩棉將會被加工成建築材料。以南荷蘭省為例,有580家園藝公司有限地回收利用了鹿特丹工業區排放的二氧化碳,同時,這些溫室通過熱能儲存罐等技術也為本地15%家庭供暖,一定程度上實現了碳負性。

在產業結合方面,荷蘭的水上農場將畜牧業及園藝業結合地一起,在促進產業結合的同時還優化了空間利用,有利於城市可持續發展。

荷蘭人,不斷在探尋現代農業和園藝業可持續發展的最佳方式。技術的創新,開放的態度、包容的合作模式鑄就了荷蘭這顆代表著世界生命躍動的綠色心臟。

預計未來40年,地球需要生產的食物量要大於過去8000年人們耕種收穫的食物量總和;到2050年,全世界的人口將達到90億,伴隨著人口劇增而來的還有快速城市化、氣候變暖、能源枯竭、分配不均等諸多問題。環境和食物是最基礎的,如何供給充足的、適量的、安全的、健康的農產品,對我們所有人來說都是一個巨大的挑戰。荷蘭人對此提出了一個以“水-糧食-能源-物流”為核心的解決方案,希望能秉持由來已久的開放態度、創新和研究,與世界分享經驗和知識並共同迎接這個挑戰,不僅如此,還希望能發掘機遇,合作共贏。


中荷合作的輝煌與展望

中國是除歐盟之外,荷蘭農產品的最大市場,3% 銷往中國大陸和中國香港,隨著雙邊貿易往來越來越密切,除了有形的產品,知識、技術、服務和經驗更是現代經貿往來的“流通財富”。

荷蘭農業和園藝業提供了多少商業機遇

由荷中商務促進發起的中荷設施農業聯盟(PIB Horticulture)由多家行業內具有中荷雙邊貿易經驗的荷蘭企業組成,致力於通過專業知識、先進技術、市場經驗為中荷農業發展對接匹配,聯盟成員包括豪根道、斯文森、騎士等領先的溫室設備供應商,答而豐這樣知名的園藝諮詢企業以及瓦赫寧根大學和研究中心如今農業全球排名前列的研究性機構。

2018年,在多家中國、荷蘭政府和企業的支持下,聯盟在荷蘭搭建完成的“中國日光溫室”。通過模擬中國熱帶季風性氣候對荷蘭先進技術進行本土化測試,希望能用科學研究、創新思想為中荷技術對接、交流和落地找到最完美的匹配點。符合雙方優點,同時考慮中國的種植環境,“中荷日光溫室”實現了滴灌系統和控制溼度兩大創新,是兩國智慧的結晶。

2019年11月,應上海市和下屬鹿特丹市的共同邀請,南荷蘭省經貿訪華團在副省長安德瑞(Adri Bom-Lemstra)的帶領下訪問上海崇明,與崇明區委李政書記友好會晤。安德瑞副省長向李政書記表示,“我們和世界、各地區分享知識,以幫助他們建立可持續發展的農業機制。因為我們深知,向世界輸送新鮮蔬菜和花卉並不是可持續的。協同在座的各位,我們需要在崇明、在中國建立生產基地。通過合作激發創新,相互學習、攜手共贏。”

展望未來,中荷農業合作潛力無限。根據最新的五年計劃,設施農業和園藝業無疑是重要發展方向,在推動落實新一輪鄉村振興戰略過程中,中國政府堅持“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發展理念,與荷蘭可持續農業發展不謀而合。提升產業規模、提高產業水準是目標、也是挑戰和機遇。當下,大數據和互聯網+農業發展模式的興起,荷蘭有多年的經驗可以借鑑。中國的園藝市場正在不斷繁榮,電子商務的快速普及,促使鮮花從政府採購變成了尋常百姓家的裝飾;嘉年華、展銷會、路演活動絡繹不絕。

我們在中國的市場上,看到越來越多的荷蘭農產品,看到荷蘭的種子在中國的土地發芽,看到荷蘭的技術源源不斷地紮根中國,一座座荷蘭高標準的溫室大棚拔地而起,為大城市的食品供給提供高品質的服務。

荷蘭始終是一片充滿無限機遇的熱土。通過此文,希望您認識了一個全新的荷蘭,也希望荷蘭創新、開放、包容的精神能感染您。


(作者系荷中商務促進/南荷蘭省政府中國事務處 首席代表、中國區總經理,道馳賽諾商務諮詢(上海)有限公司總經理)


荷蘭農業和園藝業提供了多少商業機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