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活着就是一个心态,心态对了,人就不那么累了。

人活着就是一个心态,心态对了,人就不那么累了。

01

听说过一个关于曾国藩的故事。

有人问曾国藩:“您每天公务繁忙,但是依然做出一番大学问,是怎么做到的?”

曾国藩回答:

当读书,则读书,心无着于见客也;当见客,则见客,心无着于读书也。

一有着,则私也。灵明无着,物来顺应,未来不迎,当时不杂,既过不恋。

物来顺应,未来不迎。意思就是事情没发生之前不患得患失,若事情来了,就坦然面对。

曾有个读者给杨绛先生写信,为自己无心上进而感到困惑。杨绛先生在回信里说道:你的问题主要在于读书不多,而想得太多。

是啊,大多数人就是这样的状态:思想很丰满,行动很骨感。准备了一堆计划,却总是流于空想,找各种理由自我搪塞。

待到时间飞逝,回过神来一看,原来没有一样能完成。

总以为,遇事多想想,是成熟稳重的体现。殊不知,想得太多,到头来只会拖垮你的人生。

有时候,你过得不好,就是因为想得太多。

人活着就是一个心态,心态对了,人就不那么累了。

02

杞人忧天的典故,相信大家都很熟悉:

从前有个杞国人,成天担忧着天会崩塌,地会裂开,每天寝食难安。

后来有人告诉他:

“天只是由无处不在的气组成,哪需要担心它会崩塌呢?”

杞人听了以后,心里似乎没那么忧心。

可没过多久,他却又担心会不会因为日月星辰太重,天支撑不了,它们因此而坠落。

那人只好又解释:“日月星辰也不过是气体中发亮的部分,就算坠落,于人们也丝毫无损啊。”

可解释了后,杞人反倒又忧心起大地会否塌陷。

那个人只好又说:“每一寸土地都严严实实的,人们整天在大地行走踩踏,又有什么可能会塌陷呢?”

听了这番话后,杞人这才安心下来。

生活本无事,庸人自扰之。想来确实如此。很多烦恼,都是自找的。

很多时候,哪怕只是一件很普通的小事,只要想太多,简单的事情也瞬间变得复杂。

别人一句话和表情,往往会过度解读,最后造成误会。就像这句古诗词说的那样:“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想太多的人,就是折磨自己。生活中很多难过的时刻,大概都是因为想得太多,思虑太多,于是心事也多了。

可是这样,又怎能看清生活的本来面目,过好自己的生活呢?

人活着就是一个心态,心态对了,人就不那么累了。

03

有人问农夫:“种了麦子了吗?”农夫:“没,我担心天不下雨。”

那人又问:“那你种棉花没?”农夫:“没,我担心虫子吃了棉花。”

那人再问:“那你种了什么?”农夫:“什么也没种,我要确保安全。”

人这一生,苦乐参半,肯定会有不尽如人意的时候,没有谁会是一帆风顺的,保持一个好心态去面对生活中的一地鸡毛,将来才会过得更舒心洒脱,日子才会越过越好。

作家白落梅曾说:人生一局棋,关于输赢,我们总是无能为力。迷惘之时,多半在局内,当你了悟的时候,人已在局外。

若用平和的心态,看凡间一切,简单明了。若用复杂的心态,看万丈红尘,则为世相所迷。

曾经看到过一条新闻,一位车主加班到深夜,开车回家时没注意,一不小心开到了路沟里,还好人没事。车主打电话给拖车公司,可惜时间太晚白天才能过来,车主索性回家睡觉去。

第二天一早,车主竟一脸开心地和自己掉进沟里的小车合影,留下纪念。

望着镜头中那张笑得如此灿烂的脸,试问面对生活中的意外,有几人能这么乐观?

像这样豁达乐观的人,总能笑对人生中的苦难。面对同一件事,有人从中看到了希望,有人看到了万丈深渊,关键还在于心态。

一辈子那么长,不要因为一时的烦恼,而耽误了后半生的幸福。

人活着就是一个心态,心态对了,人就不那么累了。

04

有个外国作家曾说过:

那些经常困于不安和焦虑的人,对未来往往有“想太多”的毛病。

生活中,总有那么些人,遇事总会花许多时间在各种思虑纠结上。

他们总是想等到万事俱备时,才开始去做。

可生活里,本就少有尽善尽美的时候。

若你想等到一个完美的开始,结果很可能就是永远也开始不了。

生命本不方长,时间有限,机会也有限。机会到了,你不抓住,机会稍纵即逝。

有个衣衫褴褛的人天天跑去乞求上帝,让自己中彩票。

上帝却跟他说:我也想让你中大奖啊,但问题是你先得买一张彩票啊!

是的,想学习到什么技能,至少得先学习。光说不练过嘴瘾,永远没可能得到你想要的东西。

电影《中国合伙人》有句台词说:

“年轻的时候,不该什么都不想,也不能想太多,想得太多会毁了你。”

与其一直在纠结着要不要做、如何开始做,还不如先迈出第一步。与其心有千千结,还不如做了再说。

放下无谓的思虑,请记住:

人生没有那么多的如果,只有努力过后,才会知道结果。无论最后成与不成,好歹不负时光。

人活着就是一个心态,心态对了,人就不那么累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