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年派》妈妈不肯兑现奖金承诺?给孩子立规矩,家长需要这样做

最近一部电视剧《少年派》悄悄火了起来,之前我一直以为是一部老掉牙的家庭剧,没想到网络评论显示大家都纷纷被剧情戳中。很多网友说,闫妮饰演的妈妈王胜男,剧中的亲妈暴击式唠叨,简直就是过分真实。

《少年派》妈妈不肯兑现奖金承诺?给孩子立规矩,家长需要这样做


而特别戳中我的,却是这么一段内容:

王胜男许诺女儿林妙妙只要成绩上升,便给予进步奖。然而当林妙妙拿着全校50名的成绩向妈妈所要进步奖时,妈妈便开始反悔了。她认为女儿就是一个小孩,要钱干嘛?

女儿反驳她小孩也需要钱压兜呀,有安全感。而妈妈认为女儿还有进步空间,故而拒绝支付之前承诺女儿的进步奖。

《少年派》妈妈不肯兑现奖金承诺?给孩子立规矩,家长需要这样做


林妙妙因为妈妈的食言十分的生气,她认为家长不应该答应孩子的事情而言而不信。但是无论她怎么说,妈妈依旧不为所动,视当初的约定为无物,拒绝兑现进步奖。

这画面也许很多孩子都经历过,甚至,很多成年人在自己的童年也经历过。

父母不守诺言,到底会怎样?

关于这个问题,我特别想说说关于给孩子“立规矩”这件事。

其实,咱们国家传统的文化里面,对于家教其实是很重视的。每一个家庭在喂养孩子长大的过程中,都希望同时教授孩子一些做人处事的规矩。没有规距,不成方圆。可是在给孩子立规矩的过程中,多数又都是挫败的经验。

一跟孩子说“这个不行”,“你这样做是不对的”,结果往往就会有一场惊天地、泣鬼神的情绪爆发等着我们。所以虽说我们每个人都深知,“立规矩” 这事儿必须做,但怎么做真的是让人非常头疼。

那么,到底怎么来给孩子“立规矩”呢?

【一】

首先呢,我们来说如何跟孩子说,“这个事情不可以做”的问题。

在跟孩子说这样不可以的时候,孩子通常是不接受的。这源于非常简单却被忽视的一点:孩子听了太多的“不”字。

我们大多数孩子都是听着“这不可以,那不可以。”长大的。所以每当我们想跟孩子说:你这样不礼貌!放下你的腿!抢别人东西不行!……等等规范孩子们的行为,孩子自然就会不停说,“不”!

孩子本身就对世界充满好奇,他的探索精神,创造力,想象力,很多都是在自由探索过程中建立的。一味的说不可以,会给孩子的思维带来一些影响。

可是我们确实很多情况下要说“不”的,比如危险的情况,不符合道德行为标准的情况,那么这种情况其实有一个应对秘籍:给孩子一个“不”的同时,给他很多个“可以”。

比如,杯子不可以放地上,你可以放桌子上或者椅子上。给孩子有限的,多一点的选择。孩子更容易调动自己的思考能力,选择一个他认为喜欢的方式去解决问题。

【二】

明确了跟孩子说“不”的问题,我们回到立规矩上,这里最重要的事情其实就是接纳。没有人喜欢自己被否定。当孩子听到自己的行为不被允许的时候,不开心那是肯定的。

所以我们要注意的就是,

第一,态度要温和而坚定我们言行一致,就会在孩子心里树立威信

古代故事“曾子杀猪”,大家应该都不陌生。

一个晴朗的早晨,曾子的妻子梳洗完毕,换上一身干净整洁的蓝布新衣,准备去集市买一些东西。她出了家门没走多远,儿子就哭喊着从身后撵了上来,吵着闹着要跟着去。孩子不大,集市离家又远,带着他很不方便。

因此曾子的妻子对儿子说:“你回去在家等着,我买了东西一会儿就回来。你不是爱吃酱汁烧的蹄子、猪肠炖的汤吗?我回来以后杀了猪就给你做。”这话倒也灵验。她儿子一听,立即安静下来,乖乖地望着妈妈一个人远去。

《少年派》妈妈不肯兑现奖金承诺?给孩子立规矩,家长需要这样做

曾子的妻子从集市回来时,还没跨进家门就听见院子里捉猪的声音。她进门一看,原来是曾子正准备杀猪给儿子做好吃的东西。她急忙上前拦住丈夫,说道:“家里只养了这几头猪,都是逢年过节时才杀的。你怎么拿我哄孩子的话当真呢?”

曾子说:“在小孩面前是不能撒谎的。他们年幼无知,经常从父母那里学习知识,听取教诲。如果我们现在说一些欺骗他的话,等于是教他今后去欺骗别人。虽然做母亲的一时能哄得过孩子,但是过后他知道受了骗,就不会再相信妈妈的话。这样一来,你就很难再教育好自己的孩子了。”曾子的妻子觉得丈夫的话很有道理,于是心悦诚服地帮助曾子杀猪去毛、剔骨切肉。没过多久,曾子的妻子就为儿子做好了一顿丰盛的晚餐。

所以,我们坚持我们的原则,不论孩子是否哭闹。态度温和,不吼不叫,威信树立起来,立规矩就有可能了。家长有威信,孩子就有界限感,有敬畏。

《少年派》里面,妈妈王胜男的做法,就是踩了这个坑。也许她本来是想要激发孩子的潜力,结果由于不遵守承诺,不仅毁了妈妈在孩子心里的形象和威信,还形成了“狼来了”式的信任危机。

第二,就是接纳。我们是否能够做到全部接纳,这个决定着我们立规矩是否成功。结合刚才所说,立规矩往往伴随着孩子情绪的崩溃。这个时候作为家长的我们,要有心理准备,并且全部接纳孩子的感受。

情绪和行为需要做有效的分离,孩子哭可能是因为不被允许带来的感受,比如沮丧、愤怒。有情绪的可以的,是正常的。扔东西的行为是不可以的,这是两回事。家长们一定要想清楚我们困扰的,到底是什么?是孩子的情绪还是因为孩子情绪引发的自己的不安。

这个过程中,如果家长先失控了,那么孩子很可能以为自己生气或者发脾气是坏的,是错的,是不被允许的。情绪不被认可的孩子,将来更容易情绪失控,或者丧失自信,也有可能形成讨好型人格。

【三】

立规矩到底是不是应该打孩子?

让我头疼的是,我身边好几个妈妈(而且都是我的好朋友)一直坚持认为打骂惩罚有用,因为孩子短暂的终止了不被允许的行为。可是她们没有意识到的是,很多孩子在挨打过后其实都会变本加厉,或者,不再尝试。这里的不再尝试,多半是因为跟家长的连结断裂,亲子关系的疏远,其实不是好事情。

亲子关系大于知识和技能。亲子关系断裂,那你想教他再多,可能都无效了。

这引申到另一方面。孩子在2.3岁这个时期,正经历自我意识的萌芽。这个时期有一个很重要的特点就是追求掌控力,这也是这个时期父母们最崩溃的地方。

经常有家长跟我抱怨,说孩子莫名其妙地哭。其实我们现在的父母都很重视孩子心理健康了,只要是有原因的哭,一般都能解决,最怕这种看似没有原因的哭,分分钟让人崩溃。

其实是不是真的没原因呢?细心的家长可能猜到了,我刚才用了一个词:“看似”。的确,孩子这个时候生理上的发育决定了他们无法处理复杂情绪,并且他们想要掌控感。

当他们觉得自己失去了掌控的时候,会有沮丧、担忧、恐惧、愤怒,等一系列情绪袭来,才会出现大人眼里不明原因的哭闹。

最后跟大家分享一点,我们在养育孩子过程中,请时刻提醒自己,我们的行为,可以让孩子学到什么?孩子是通过模仿来学习的。所以我们发怒,孩子学到的就是失控,我们言行不一,孩子学到的就是丧失界限感,不负责任以及说谎耍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