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內孤本 《草堂先生杜工部詩集》

這部古籍,是國家一級文物,也是海內孤本

海內孤本 《草堂先生杜工部詩集》

海內孤本 《草堂先生杜工部詩集》

北京,1964年夏。川籍老革命家李一氓先生走進“中國書店”,他沒有想到,會在這裡遇見一件世界級的珍寶。


他像往常一樣在書店裡翻閱書籍,忽然,一本古樸的《草堂先生杜工部詩集》引起他的注意。憑著多年與古籍打交道的經驗,李一氓知道這是一本難得的珍貴本子,遂買了下來。


如今,走進成都杜甫草堂博物館的恰受航軒(古籍版本陳列室),古籍的仿本靜靜地躺在那裡,似乎在訴說著歷經千年的故事。

海內孤本 《草堂先生杜工部詩集》

▲南宋淳熙刻本《草堂先生杜工部詩集》原本內頁

“這部古籍,是國家一級文物,也是海內孤本。它對我們研究杜甫意義重大,是草堂的‘鎮館之寶’。”成都杜甫草堂博物館陳列研究部副研究員彭燕表示,這部《草堂先生杜工部詩集》是南宋淳熙刻本,其珍貴程度不言而喻。

而鮮為人知的是,這部古籍在50多年前,差點與杜甫草堂失之交臂。歷經波折草堂先生到草堂,成都與杜甫的緣分,要追溯到1000多年前。


杜甫為躲避安史之亂,輾轉來到成都,在浣花溪畔修建茅屋,先後住了近4年,在此期間創作詩歌240多首。此後,歷代都對杜甫草堂有過修葺擴建,成為人們緬懷杜甫的勝地。


1952年,成都市政府對杜甫草堂進行了修葺整理,並正式對外開放。與此同時,杜甫紀念館籌備委員會成立,杜甫草堂的文物徵集工作隨即展開。


1954年,杜甫草堂派專人到全國各地蒐集杜集版本、文物資料。次年,杜甫紀念館(今成都杜甫草堂博物館)正式成立。在收集的文物中,南宋淳熙刻本《草堂先生杜工部詩集》被視作“無價之寶”。


海內孤本 《草堂先生杜工部詩集》

▲朱德題跋

它之所以能來到杜甫草堂,背後有一位關鍵性的人物——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李一氓。

李一氓,1903年出生於四川彭縣(今四川成都彭州市),是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又是詩人和書法家。早年赴法國勤工儉學,追求革命真理。新中國成立後,曾任中國駐緬甸大使、國務院外事辦副主任、中聯部副部長、中紀委副書記、中顧委常委、國務院古籍整理出版規劃領導小組組長、中國國際交流協會會長。

作為生於彭州的四川人,李一氓對家鄉充滿了熱愛和眷戀之情。他一直關心杜甫草堂的發展與文物收集,並身體力行,一直為草堂留意和代購與杜詩相關的古籍版本和外文杜詩等相關文物資料。

“1964年,李一氓先生在北京的中國書店替我們‘代購’了這個本子。當時他看到這部杜集後,非常驚喜。發現這個本子有些錯亂,請人將其重新裝訂。1965年,這部珍貴的古籍送到了杜甫草堂。”彭燕說。

當然,如此難得可貴的古籍孤本,自然會引人側目。

彭燕講到,當時的北京圖書館(今國家圖書館)得知此本之後,曾經找到李一氓,希望能將此本保存到北京圖書館。

作為一名四川人,又在年少時期多次流連於杜甫草堂的景色中。可以猜想,李一氓無論是對家鄉的熱忱,還是對這部古籍的考量,都希望它能回到風景如畫的成都浣花溪畔。

李一氓獲得此本後,請了當時的四川同鄉和北京文化名人在上面題跋,包括朱德、陳毅、郭沫若等。

朱德在古籍上寫下:“成都杜甫紀念館得此書,可為所藏杜詩帶頭。一九六五年五月十五日。”後有“朱德”印。

郭沫若題寫:“草堂詩先生杜工部詩集,素所未見,殆是海內孤本,雖殘卷,良可珍惜。藏之草堂,尤得其所,可謂草堂先生重歸草堂矣。”

有了名人題跋,也指明瞭《草堂先生杜工部詩集》的歸處,“草堂先生”歸成都杜甫草堂所有,就顯得順理成章了。

海內孤本 《草堂先生杜工部詩集》

▲南宋淳熙刻本《草堂先生杜工部詩集》

多年來,文博界有著一種流傳很廣的說法,“紙一千,絹八百”。意思是,以紙為載體的文物,可以保存的年限不過一千年;而以絹為載體的文物,最多保存八百年。

這部南宋淳熙刻本《草堂先生杜工部詩集》,流傳至今已有800多年,難能可貴。

“在李一氓先生髮現這部古籍的年代,宋代刻本就已經是‘寸紙寸金’了。到了現在,這部書的價值是無法用金錢來衡量的。”彭燕說。

其實,早在明清時期,宋版書就是藏書家競相搜求的寶貝了。“一頁宋版,一兩黃金。”這句老話曾流佈坊間。為何宋版書會珍貴至此呢?雕版印刷業在宋代的繁盛,為書籍的廣泛流傳和普及創造了條件。但處於承前啟後位置上的宋版書因其刻印精工和流傳稀少,並呈現出獨具的文獻學價值。

不少藏書家認為,世界上最昂貴的書籍,並非金箔、銀箔甚至鑲嵌珠寶的印刷品,而是中國久負盛名的“宋版書”,這種珍奇的版本幾乎可以用“價值連城”形容。

南宋淳熙刻本《草堂先生杜工部詩集》的珍貴之處,並不僅侷限於此。這部“存書無卷首,無序目可查,不知何人所輯。書體甚奇,雖有編年,不以年次”的古籍,並不見於海內外公私目錄著錄。

這就意味著,它是名副其實的“海內孤本”。普天之下,僅此一本,這部古籍作為杜甫草堂的“鎮館之寶”,可謂實至名歸。

在顛沛流離的歲月中,杜甫是怎樣寫下那些不朽的傳世名篇的呢?杜甫又是怎樣來到這風光旖旎的浣花溪畔的呢?在享受“老妻畫紙為棋局,稚子敲針作釣鉤”的閒適生活時,杜甫的心境又怎樣呢?

也許,在如織的人群中,只有那本擺放在古籍陳列室中靜默無聲的《草堂先生杜工部詩集》才能做出回答。

海內孤本 《草堂先生杜工部詩集》

▲南宋淳熙刻本《草堂先生杜工部詩集》

免責聲明:以上內容源自網絡,萬奇匠村進行內容整合刪改,原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創版權請告知,我們保有刪改內容的權利。

- END -


⊙本文編輯:萬奇匠村

⊙本文來源:古籍

海內孤本 《草堂先生杜工部詩集》


海內孤本 《草堂先生杜工部詩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