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堂讀詩|故事:保羅•策蘭《黑》

草堂讀詩|故事:保羅•策蘭《黑》

黑,

如記憶之傷,

眼睛挖掘著尋找你

在這心之齒

咬亮的王冠領地

那裡永遠是我們的床:

你定會穿過礦道而來——

你來了。

在種子的

意義裡

海使你發出星光,在心底,永遠。

命名總有一個終結,

我把命運投在你身上。

詩歌就是生活,歡迎來到由封面新聞、成都廣播電視臺與《草堂》詩刊聯合推出的“草堂讀詩”,我是讀詩人涓子。剛剛大家聽到的是保羅•策蘭的詩作《黑》,譯者是孟明。今天,我們一起來聽聽保羅•策蘭的故事。

保羅•策蘭,1920年生於一個講德語的猶太家庭。1945年,策蘭以《死亡賦格》一詩震動戰後德語詩壇,之後出版多部詩集,達到令人矚目的藝術高度,成為繼里爾克之後最有影響的德語詩人。

剛剛提到,保羅•策蘭出生於一個猶太家庭,他的出生地切爾諾維茨當時屬於羅馬尼亞。蘇德戰爭爆發後不久,納粹黨衛隊在切爾諾維茨猶太人聚居的老城設立猶太種族隔離區,策蘭的父母和無數猶太居民被驅逐到納粹集中營,策蘭的父母相繼慘死在那裡。策蘭本人則被作為城內的猶太青壯年男丁強制充當勞工,送往羅馬尼亞東部的一個集中營做苦役,為戰爭修築公路和橋樑。戰後,策蘭才得以回到已經成為廢墟的故鄉。1945年,策蘭到了羅馬尼亞首都布加勒斯特,從事翻譯和寫作。但是到了1947年底,策蘭意識到紅色羅馬尼亞或許不適合他長期停留,歷經艱辛逃亡到維也納。他在那兒只待了兩個月,這期間,策蘭與英格褒•巴赫曼,也就是後來的奧地利著名的德語女作家,相識並相愛。但策蘭作為羅馬尼亞的猶太難民,不能留在盟軍管制下的奧地利,而巴赫曼的父親曾參加過納粹軍隊,兩人的未來可以說是絕境。

1952,保羅•策蘭輾轉流亡到巴黎,當年和版畫家吉賽爾結為夫妻。在巴黎定居的策蘭很快出版了自己的詩集,其中一首《死亡賦格》引起廣泛關注。但是這首詩給詩人帶來的並不僅僅是成名,也使得他被標籤化。雖然沉重的生活陰影一直影響著策蘭,但他不想讓個人成為歷史的廉價的犧牲品。他後來甚至拒絕一些選家將他的《死亡賦格》收入各類詩選。他沒有以對苦難的渲染來吸引人們的同情,而是以對語言內核的抵達,以對個人內在聲音的深入挖掘,開始了更艱鉅、也更不易被人理解的藝術創作。此後策蘭雖然也獲得一些詩歌獎項,但他的詩作拒絕淺薄的闡釋,更不會去迎合公眾的趣味和要求,所以很少有人真正欣賞,甚至還曾受到一些批評家的責難。但他依然堅持用詩歌與生命對話,一種“絕望的對話”。

1970年4月底,令人震動的消息傳來:保羅•策蘭在巴黎投塞納河自盡。這一次他不是用筆,而是用生命給一出命運悲劇劃上了句號。策蘭沒有留下遺書,只是在他的書桌上擺放著一本《荷爾德林傳》,他在其中一段畫了線:“有時這天才走向黑暗,沉入他的心的苦井中”。保羅•策蘭的死亡令人震動,更讓人困惑。也許,只有當人們深刻讀懂了他的詩後,才能理解他的死亡。

詩歌就是生活,“草堂讀詩”,有溫度、有質感。保羅•策蘭的詩歌《黑》以及詩人的故事今天就跟大家這裡,感謝關注,我們下期再見。

草堂讀詩|故事:保羅•策蘭《黑》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歡迎向我們報料,一經採納有費用酬謝。報料微信關注:ihxdsb,報料QQ:3386405712】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