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大明宫阙丹凤门遗址,品我盛世大唐风采!

说起西安,就会想到古城墙;论起古城墙,一连串中国历史瞬间让我们品头论足;而隋唐永远与这座十三朝古都西安有着剪不断的联系;盛唐的开放与包容,用气独有的魅力在古城西安这片热土里流淌了千年,成为中国人的精神典范。

从大明宫阙丹凤门遗址,品我盛世大唐风采!

而唐帝国最宏伟壮丽的建筑,非当时享誉世界,面积最大的宫殿大明宫宫殿莫属了,数据显示:一个大明宫宫殿相当于4.5个北京明清故宫。这个世界级的遗址,拥有被文物考古界誉为“盛唐第一门”的丹凤门,其高规制、大规模成为创古代都城城门之最。

从大明宫阙丹凤门遗址,品我盛世大唐风采!

而盛唐时期,丹凤门背后所承载背后的故事,是我们世人无法想象的,今天小编带着满满的好奇心来探索一下盛唐时期李氏一族与丹凤门的渊源!

从大明宫阙丹凤门遗址,品我盛世大唐风采!

从盛唐第一门到被遗弃 千年来到底经历了什么?

大唐初年,太宗李世民为太上皇李渊在龙首原上修建起一座避暑宫殿,工匠们在挖地基时,出土一块秦朝明镜。据说,这块镜子能够照出谁是忠臣谁是奸臣。唐太宗却不以为然,说大臣魏征就是我的镜子,他可以指出我的过失,既然挖出了明镜,这座宫殿就叫作大明宫吧。

从大明宫阙丹凤门遗址,品我盛世大唐风采!

宫殿还未竣工,李渊便病逝,于是营建工程便停滞了一段时间。唐高宗李治即位后,重新大规模修建,自此之后两百余年,大明宫一直是唐朝的政治中心和国家象征。

662年,唐高宗李治命人在大明宫的南墙,开辟了一座新城门——丹凤门。丹凤城门上建有丹凤楼,北与含元殿、宣政殿、紫宸殿呼应,构成了大明宫的中轴线。

从大明宫阙丹凤门遗址,品我盛世大唐风采!

作为大明宫的正南门,丹凤门充分利用了龙首原的地势,居高临下,威严壮观,视野开阔,可俯瞰整座长安城。“九天阊阖开宫殿,万国衣冠拜冕旒”,道出了丹凤门的巍峨气势。

丹凤门不仅是天子、朝臣出入大明宫的大门,也是唐代举行各种活动、仪式的重要场所。最主要的功能之一,就是宣赦。唐肃宗之后,凡有大赦,多在丹凤楼举行隆重的“金鸡释囚”仪式。

同时,皇帝也常在此宴见各国来使与各民族贡使。唐玄宗曾在丹凤楼两次宴见突厥首领,其中开元十八年(730年)时在丹凤楼同时宴见了西突厥骑施与东突厥使者。拥有五条门道的丹凤门因其雄伟宽阔的规制,被称为“盛唐第一门”。

安史之乱后,唐军收复长安,将丹凤门改为了明凤门,到了唐代宗李豫执政时期,又恢复了原名。

从大明宫阙丹凤门遗址,品我盛世大唐风采!

唐帝国灭亡之后,大明宫沦为一片废墟,丹凤门遗址长期暴露郊野。驻防长安的佑国军节度使韩建,对长安城进行了改筑缩建,放弃了长安城的外郭城和宫城,封闭了皇城的朱雀、安福、延喜三门,北开玄武门,以便防守。

从此丹凤门彻底被遗弃......

丹凤蜕变,浩荡古风展中国自信

历经了辉煌的光芒后,长安城逐渐归于沉寂,而丹凤门的遗迹也隐匿在历史的烽烟中。上世纪五六十年代,考古工作者对丹凤门遗址进行了调查、勘探。2010年,丹凤门在原遗址进行保护性展示。

曾经恢弘的丹凤门,在张锦秋先生的妙笔之下,灼灼生辉。完美的展现出盛唐气韵和东方之美,不仅为我们找到了历史的归属感,也重现了那段可以触摸的时代记忆。

从大明宫阙丹凤门遗址,品我盛世大唐风采!

如今的丹凤门已然成为西安面向世界的标志性建筑之一。在国家倡导下,丹凤门的蜕变大步向前,人们重拾起盛唐的自信,放眼望去,在“一带一路”的宏伟背景下、在长安城的笑靥中,丹凤门用她独有的方式向世界传承最动人的情怀。

西安古城墙景区资质:国家5A级景区

景区特色:摄影、观光、访古、城墙、古迹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