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纹识别市场能否继人脸识别之后走出一头超级独角兽?

生物识别技术是利用人体固有的生理特性和行为特征,通过计算机、传感器及统计学原理等技术手段进行个人身份鉴定的技术,目前应用性较好的包括指纹识别技术、静脉识别技术、虹膜识别技术、人脸识别技术及语音识别技术;它较传统依靠证件和密码等外物的识别技术而言,难以窜改伪造,识别的准确性及安全性更高,对个体而言保密性及便捷性也更好。


声纹识别市场能否继人脸识别之后走出一头超级独角兽?


1


生物识别市场规模及声纹识别市场占比


前瞻产业研究院所发布的《《2018-2023年中国生物识别技术行业市场调研与投资预测分析报告》认为,当下全球生物识别产业规模较大且增长稳定,2013年全球生物识别市场规模仅为98亿美元,到2016年已增长至约150亿美元,预计到2021年这一数据将增长至305亿美元。


声纹识别市场能否继人脸识别之后走出一头超级独角兽?

图表1:2007-2021年全球生物识别技术行业市场规模与预测(单位:亿美元,%)

(图片来源:前瞻经济学人APP)

就中国而言,信息技术、信息安全及社会安全等领域的发展正持续推动生物识别市场需求的不断扩大,中国生物识别市场规模保持高速增长;2002年至2015年,这一市场的年复合增值率达到50%,预计到2021年,中国生物识别市场规模将突破340亿元,行业潜力巨大。

声纹识别市场能否继人脸识别之后走出一头超级独角兽?

图表2:2002-2021年中国生物识别技术行业市场规模与预测(单位:亿元,%)

(图片来源:前瞻经济学人APP)

就生物识别的几大细分技术而言,指纹识别由于其技术最成熟且成本低,目前市场占比最高,但随着其他技术的成熟、其占比整体呈下降趋势;虹膜识别安全性高、但成本也过高,应用性不好;人脸识别使用方便、技术正逐渐走向成熟、特别适用于人群集中的场景,因此在近年得到日益广泛的应用;而基于语音的生物识别技术、特别是声纹识别技术则走出实验室不久,刚刚开始从专业领域走向民用市场、迈向更广泛的应用场景,整体仍处在市场爆发前期。与指纹、虹膜、静脉、人脸等识别技术的采集流程不同,手指潮湿或破损、佩戴隐形眼镜或墨镜、佩戴口罩或化浓妆都极有可能导致这几项识别技术的失效,而语音的采集在具体场景中则限制较小,基本是无接触、无感知的。

声纹识别市场能否继人脸识别之后走出一头超级独角兽?

图表3:2007-2020年全球生物识别技术行业市场结构预测(单位:%)

(图片来源:前瞻经济学人APP)

有分析表明,声纹识别这一崭新的细分市场目前占整个生物识别市场的22.4%,全球规模达百亿美元级,预计2020年有望超过200亿美元;声纹识别行业正成长为一个即将爆发的蓝海市场。


2


声纹识别行业特点


与人脸识别技术一样,声纹识别市场的进入门槛非常高。声音信号的复杂性、现实背景环境的多样性以及语音信息的有限性,导致在处理声音信号的技术上有很大的难度,需要较长时期的科研技术积累。


科学家早在上世纪三十年代就开始研究人类语音的识别。1945年,贝尔实验室经过多次实验完成语谱图匹配,提出“声纹”的概念,使得这项研究取得突破性进展。而早在1966年,美国的法院就开始将者及技术应用到司法实践中,使用“声纹”进行取证。2013 年,语音识别公司 Nuance率先开发使用被动声纹识别技术验证电话客户身份的系统,而该公司正是苹果的语音服务——Siri技术的幕后推手。


可以说,声纹识别技术的独立应用当前尚处于浅层的早期阶段,我们认为它短期内能直接拉动的是较大的垂直市场;但其技术本身具备极佳的横向延展性,因此中长期能够间接带动的潜在市场容量巨大。


近年,随着深度学习技术的进步、真实场景下标注数据的积累以及智能设备的巨大增长,声纹识别正结合多种语音技术和端到端方向发展,为其逐渐进入多样化的场景应用提供了技术保证。从2019年起,声纹识别逐渐产生大规模应用,市场正急剧扩张,此次疫情也一定程度上加速了声纹技术在公安、门禁等各从公共安全到民用市场的各种场景的应用。


3

政策鼓励声纹识别技术的应用


在我国,声纹识别技术最早在公共安全领域得到广泛接受及较大规模的应用。


早在2014年8月,我国公安部就颁布并实施了《安防声纹确认应用算法技术要求和测试方法》,这是中国首次就声纹识别的应用技术要求和安全等级制定标准。

2019年3月下发了《关于加强声纹技术建设的通知》,《通知》包含了《全国刑侦信息专业应用系统声纹数据库建设方案》、《刑事案件声纹采集应用指导手册》、《声纹数据采集终端技术要求》等一系统政策要求及技术标准规范等文件,全国各级单位将积极建设声纹有关系统,开展大规模实战应用。

系统的行业性标准也极大促进了声纹识别市场的扩张。


2018年10月,中国人民银行正式对外发布《移动金融基于声纹识别的安全应用技术规范》金融行业标准,这是金融行业的第一份生物识别技术标准,也是我国首个生物特征识别安全应用技术标准,它意味着声纹识别技术得到金融监管部门的认可,也为声纹识别技术进入移动金融领域解决了标准难题。


2019年10月,市场监管总局、央行对外发布了《金融科技产品认证目录(第一批)》(以下简称《认证目录》)、《金融科技产品认证规则》的公告,公布了11款首批被纳入金融科技产品认证目录的产品及金融科技产品认证的基本认证模式,首批被纳入《认证目录》的产品有11类,包括声纹识别系统、客户端软件、安全芯片以及云计算平台等,其中声纹识别系统是唯一一个入选的生物识别技术产品。


4


声纹识别技术的供应商


BAT等互联网巨头皆在声纹识别赛道有一定布局,但从实际成果来看,它们基本只做通用型技术,对声纹的单点研发不足、产品化速度也较慢。语音行业巨头科大讯飞也在声纹技术进行了探索,但似乎在这一细分领域并无显著技术优势。


国内专注做声纹技术的公司有国音(Speakin)、快商通、得意音通、远鉴科技、声扬科技等,这些企业最长不过十年、短则不过三四年,从其业务落地来看基本也都处在早期探索阶段,各家没有明显的规模差距。这或许也是由于声纹技术结合深度学习也不过四五年的光景,且该技术在具体场景中落地探索的时间更短,因此在声纹识别这一崭新赛道,或许我们可以期待一头独角兽的出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