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與張聞天(二)

張聞天還給我們作了《論待人接物問題》的報告,這是觸及我們青年人靈魂的報告。他不是從待人接物的一般原則出發來討論、分析,而是將待人接物的問題放到了是否適合於中國革命的要求、怎樣有助於形成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的高度來分析、認識。要求在待人接物的問題上,不僅要認識到中國社會不同的階級在革命中的地位、作用及其相互間的區別,還要認識到中國人所有的民族的、社會的、歷史的、文化的、思想的、風俗習慣的傳統與特點。

他說:對於共產黨員來說,待人接物問題首先是一個個人修養和黨性鍛鍊的問題,在這方面的第一個要求,“就是要有偉大的胸懷與氣魄”,要能夠打破一切成見、一切公式、一切小圈子、一切私人好惡等的限制,而容納各種人材、使用各種人材。這種在抗日總原則下的“寬宏大量”、“兼容幷包”,是建立廣泛的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的必要條件。第二個要求,“就是要有中國古代哲人那種所謂‘循循善誘'與‘誨人不倦'的精神”。決不要為人們覺悟程度的不齊而失望,決不要輕視或鄙視任何思想落後與思想複雜的人,決不要以強迫命令的方式去讓人們接受我們的意見,決不要對什麼人都使用千篇一律的八股文章和老調,對於人們的錯誤和缺點,要誠懇的勸導,要善於根據當時當地的具體情形,群眾的具體要求和情緒,去進行教育群眾和說服群眾。這樣的報告,將加強黨性鍛鍊、個人修養同高尚的理想和實際的工作兩個方面結合起來,同堅決抗戰、爭取抗戰最後勝利的目標和鞏固擴大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的任務聯接起來,對我們年輕的共產黨員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1941年5月,毛主席作了《改造我們的學習》。之後,張聞天是中央負責同志中第一個提出下鄉的。他率領農村調查團,在陝北和晉西北進行了一年零兩個月的調查研究,寫成了《出發歸來記》。文中既寫了他的調查體會,又嚴肅地剖析了自己的學風,表明他完全接受了毛主席倡導的實事求是的思想路線,這是他思想上、理論上成熟的標誌。

1985年7月,我曾在紀念張聞天誕辰八十五週年的立產由道,“據我所知,在文化大革命中,因為掀鬥彭德懷同志,聞天同志也被遊鬥,一九五九年廬山會議的事情重新提出,調子越來越高,他被監護起來,處境更加不好。自己受到嚴重的政治壓力,又面臨著一個涉及全黨安危的大問題,而且被反覆追逼。在這種情況下,聞天同志仍然像尚昆同志回憶文章中說的,不推諉,不含糊,忍辱負重,顧全大局,獨自承擔全部責任,保護了少奇同志和其他同志。

時窮節乃現,風雨識知交'。聞天同志的確不愧為共產主義知識分子的楷模。這件事使我深受感動,告訴我身處逆境的時候,應該如何淨化自己的靈魂,純潔自己的黨性,忠於事實,忠於歷史,告訴我在孤處小小隔離室的時候,也要看到黨的事業的廣闊天地,體現在聞天同志和許多老同志身上的這種忠貞不屈的崇高精神,支持我走過了‘文化大革命'的艱難途程,頂住了所謂‘反擊右傾翻案風'的壓力。”

“從1937年7月第一次聽聞天同志的報告,直到1976年7月1日他去世,四十年中,當他學生的時候或當他下級的時候,在一起的時候或分開的時候,順境的時候或逆境的時候,他都是我的老師。他至今還是我的老師。在任何情況下,聞天同志始終堅持對共產主義的忠貞和深情,尤其是我要銘刻在心,永誌不忘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