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去中心化,你應該有自己的思考

本文由幣車HIT(biche.yaofache.com)大V養成計劃支持;一個充滿前景的項目,深究其中必滿懷收穫。

人類的漫漫長河裡,從王朝帝國到社會主義、資本主義,毫無疑問我們都是在以中心化發展。在金融業以銀行為中心,金融中介又隨著金融業的發展迅速擴張,對於金融業和金融中介我們應當怎麼區分!

實際上金融功能和地理意義的中心看做為一個大中心,因為所以關於金融的產業都圍繞其發展,而地理意義上的中心,則是處於世界上某個地理位置的中心,比如瑞典銀行就是一個地理位置的中心。金融功能和地理位置行成了一個大中心和經濟來往的集散地。而金融中介我們可以看做為一個小中心,它是依靠金融業這個大中心發展起來。

關於去中心化,你應該有自己的思考

在中國古代的發展中,古人以王朝發行的貨幣為通用貨幣,但由於那時候的中國還處於封建制,沒有與外界接壤,所以本國的貨幣只能在本國流通,或者以物易物來進行交易。如果這個國家滅亡了,那麼其發行的貨幣就成了一堆廢鐵。具有歷史意義的秦朝統一六國以後進行了統一的度量和貨幣政策。把其他六國的小中心統一到了秦朝這個大中心,這也是歷史的進步。

而近代以來,中央銀行最早發源於17世紀後半期,以瑞典國家銀行和英格蘭銀行的建議為標誌。但真正意義上的中央銀行制度是在20世紀初,主要是以美聯儲系統的成立為標誌。

在地理位置上的中心,也在17世紀出現,那就是國際金融中心阿姆斯特丹。而中國真正完備的中央銀行制度則是開國以後建立的,在此之前國內處於戰亂,連山上的土匪都能印刷貨幣來強制的換取硬通貨——黃金和大洋,足以說明沒有建國以前真正的金融業中心還未建立起來。

在世界的金融中心發展幾十年間,金融中介開始迅速擴張,而金融中介這個小中心其實出現的比金融業這個大中心還要早。如“銀行”(Bank)一詞來源於古法語Banque和意大利語Banca,意思為早期的貨幣兌換商借以辦理業務活動的“板凳”,而在中國體現為早期出現的投機商人將黃金與貨幣兌換來換取差價,現在這種形式仍然存在,我們或可在一些大街上看到有人用人民幣低價換取美元,或者反之用美元換取人民幣的。這類形式的存在就是金融中介。這也是我們說金融中介的存在比真正意義上的金融業出現的還要早。

金融交易中的信息不對等、交易費用、匹配效率、規模經濟、風險管控等等因素決定了中介存在的必要性。而我們要去的中心化是要去金融中介還是要去整個金融中心呢?金融中心化的過程要晚於金融中介的出現,在歷史上很長一段時間都處於金融非中心化,那又該如何解決這個問題?我們來試想兩種情景。

短期的去中心化——去金融業這個大中心在短期內或許比較容易實現,就現在區塊鏈的發展來看,世界的中心都在弱化。幾乎每個國家央行的控制力都在縮減,這點數字貨幣交易所沒有明確的監管措施和稅收來看,就可以證明。

因為我們利用區塊鏈的技術將資金的資產端、資金端、交易端都發生了變化。但從長期來看這種變化也是喜憂參半的,因為我們本質上就根本無法完全的去中心化,法幣都是以國家為背書發行的,相信沒有一個國家願意接受這種改變。而且沒有人可以顛覆現有的社會權利構架和組織形式,想要長期的去中心化基本上不可能達成。

長期的去中介中心化

——前面我們提到,金融中介是一個小中心,而金融業的中心化我們根本無力顛覆。所以我們將區塊鏈技術瞄定在了去金融中介上,從這點來看是完全可以實現的。金融演變的邏輯無非是利益、效率和安全,而區塊鏈技術可以將這個邏輯完美的囊括,所以說去金融中介這個小中心只是時間的問題而已。

歷史上很長一段時間裡貨幣都是非中心的(從金融業成熟開始算起),後來我們形成了中心化的金融體系,這個變化讓全世界的文明都迅速發展,後來互聯網金融興起,等於在金融業的中心化基礎上的一次改進,但仍舊為脫離中心化,因為互聯網金融主要用於信息的交互,我們定義為“信息互聯網”,在天才人物中本聰的推動下,歷經10年(2008——2018)的發展我們要將互聯網從信息向價值轉變,謂之“價值互聯網”。

在這個過程中我們對去中心化充滿了期待和爭議,其原因我認為源於一種機械化的思考。我們隨著中本聰思考開始嘗試推翻中心化,這種偉大的設想放在21世紀是爆炸性的、充滿期待的。導致多數人趨之若鶩。

實際上我們忽略了去中心化真正的意義。鞋子合不合腳要穿了才知道,硬套上去可能會擠腳。哪裡需要去中心化我們就把這項技術應用上去,把去中心化的價值展現出來,如果去了中心留下一堆的問題,那還有什麼意義呢?所以說把去中心化和中心化放在哪裡合適才是我們眼下最重要的事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