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平乐》:宋仁宗以文治国时,他的敌人元昊却在磨刀霍霍向猪羊

文|乌啼月

李元昊是1003年生人,宋仁宗是1010年生人,两人年龄相仿,但两个人的地位、环境、治国理念、性格等却是天壤之别。

  • 宋仁宗出生便是天之骄子,荣华富贵,养尊处优。而李元昊虽然也出生权贵,但自小却需要学会生存之道。
  • 宋仁宗的周围是护他周全之人,阿谀奉承自然也屡见不鲜;而李元昊的周围全都是虎视眈眈之人,他倒是需要护全家族。
  • 宋仁宗以文治国,发展经济;李元昊则秣兵历马,偏爱掠夺。
  • 最重要的区别是:宋仁宗贵为天子,是天下之主;而李元昊附庸之臣,是天下之主的西平王。

一个天子,一个降臣本就是天壤之别,没有对比的必要。但在看了《清平乐》后去查阅资料时发现宋仁宗亲政的时间与李元昊继位的时间仅仅相差了一年,因此基于时间轴去分析李元昊是有必要的,不论是对宋仁宗还是李元昊我们一定会有新的理解。

为了保证文章不至于枯燥且冗长,时间限制在1032——1038年,即宋仁宗亲政——第一次宋夏战争的前夕。

《清平乐》:宋仁宗以文治国时,他的敌人元昊却在磨刀霍霍向猪羊

宋仁宗亲政

《宋史·卷二百四十二·列传第一》:是岁崩,年六十五。谥曰章献明肃,葬于永定陵之西北。旧制皇后皆二谥,称制,加四谥自后始。

宋仁宗继位时,因为年龄尚小(13岁)的缘故,所以朝廷实际上是暂时由他的嫡母刘太后掌管的,直到1033年,刘太后去世,宋仁宗才算是翻身做主,成为宋朝真正的裁决者,此时的他24岁。虽然宋仁宗已经不是新皇帝了,但是初次掌管政权,自然是免不了庆祝一番的,当然此时的他也踌躇满志,希翼有所作为,开拓和创造属于他的天下。

俗话说新官上任还三把火呢,宋仁宗可是刚刚将权力握在手中,自然也应该少不了新政。但遗憾的是除了改年号为景祐,按照礼节厚葬了刘太后,接下来这一年平静似水。

《清平乐》:宋仁宗以文治国时,他的敌人元昊却在磨刀霍霍向猪羊

宋仁宗遵循祖宗之法:

  • 以“事为之防,曲为之制”,充分发挥其牵制的作用,即权力虽然分给大臣,却又有所限制,力求相互制约;
  • 以文治国,重文轻武,揽天下文人;
  • 沿袭旧制,朝廷上以文官为重,在军队中仍然以文官作为正职,武官作为副职,互相制约;
  • 沿袭募兵制,简单讲就是把百姓中种地活不下来的人,招募过来当兵,言外之意就是不要造反,朝廷养你们。

总之,宋仁宗这一年除了沉浸在喜悦中(偷偷),政策之类就依照祖宗之法执行。

《清平乐》:宋仁宗以文治国时,他的敌人元昊却在磨刀霍霍向猪羊

李元昊继位西平王

《宋史·卷四百八十五·夏国上》:“九年十月,德明卒,时年五十一,追谥曰光圣皇帝,庙号太宗,墓号嘉陵。”

从家庭层面讲,李元昊无疑要比宋仁宗幸福的多,因为李元昊身边一直有自己的父亲李德明亲自教导,虽然李元昊常常对自己父亲向宋朝低头表示轻蔑,但总是父亲教给他的要多得多,而且在继位之前,他已经经历了战争的磨砺,要比宋仁宗意志坚决得多,也要比宋仁宗经历得多。

1032年,随着李德明的去世,李元昊子承父业,接受宋朝的册封,正式成为西平王。此时的李元昊29岁,他的时代来了,是时候实现兑现“英雄之生,当王霸耳”的承诺了。同样是新王继位,李元昊可算是彻彻底底的在进行改革,因为他把自己的姓名都改了,还不算彻底吗?据说是因为有人嘲讽他连自己的姓都可以不要(唐朝姓李,宋朝姓赵),还忌讳元、昊,这不是又当又立,掩耳盗铃吗?

于是他将自己的姓改为巍名,自称是巍名曩宵(nang)。我们还是称他为李元昊好了。紧接着自然是加强集权统治,以求政权皆出李元昊。而且他还制定了相当严格的吏法来约束部落行为。这些是他初登王位时的改革。

《清平乐》:宋仁宗以文治国时,他的敌人元昊却在磨刀霍霍向猪羊

到了1034年的时候,李元昊为了保持党项族的独一无二,他又恢复了党项族的一项旧制——沿袭祖宗的发型。注意这是军令而不是建议。紧接着1036年,李元昊颁布了自己的文字,虽然文字皆出汉字,但因为做了删减、增加,所以在李元昊心里这就是原创。

而且从1036年起,李元昊就正式成为了骑在马背上的男人,到处征伐、吞并,从最初的四个州,扩建到了十几个州,兵力更是达到了空前的数量。我是不相信宋朝看不见的,除非他们认为李元昊是自己的臣子,所以他占领的州是宋朝的,他的兵也是宋朝的,难道这就是宋朝完全不顾李元昊行为的原因?

自然不是的,李元昊之心路人皆知,但是宋仁宗和他的帝国精英们现在却是顾不上,因为他们正忙于朋党之争。

《清平乐》:宋仁宗以文治国时,他的敌人元昊却在磨刀霍霍向猪羊

宋仁宗疲于党争,李元昊称帝

在《清平乐》中我们看到的是宋仁宗除了和朝臣探讨、治理国家之事以外,大部分的时间都用在了谈情说爱上,但历史则不然,宋仁宗在继位之后除了享受之外,更多的时间都在处理内斗党争之事。

先说高兴的事情,在1034年即宋仁宗继位的第二年,科举考试正如火如荼的举行,这对于宋仁宗而言无疑是一件值得庆幸且荣耀的事情,因为这些才子可以实现他的鸿鹄之志,他对宋朝美好未来的希翼。揽天下才子,造不朽宋朝!

但接下来的日子却不是那么好过。1035年,宰相吕夷简与记相范讽(国家财物大臣)内斗,宋仁宗作为宋朝的最高统治者,他必须要从中制衡而且做出裁决,于是范讽因为贪污被贬出京。这件事情虽然最开始是个人贪污,但由于朝臣们的不断站位,最终俨然已经变成了一场政治斗争。结果自然是吕夷简胜了,但对于宋仁宗、宋朝却是百害而无一利,况且这仅仅是开始,在接下来的日子里,宋仁宗将会面对无数次有关朋党之争的问题,而且他仍需要作出最终裁决。这对于仁心宅厚的宋仁宗而言显然是痛苦且艰难的。

《清平乐》:宋仁宗以文治国时,他的敌人元昊却在磨刀霍霍向猪羊

总之,除了一惯遵循祖制较为轻松外,宋仁宗可是几乎没有顺心的事情,朋党之争、丧子、地震(1037)一个接着一个,好不容易喘口气,在《清平乐》中还得应付自己的后官。

在《清平乐》中,宋仁宗在这个阶段所做的事情就是疲于应付——官员也好,曹皇后也罢,皆是如此。于是为了保证文章的客观性,本人带着不可能的疑问去查阅了许多资料,但最终得出了与《清平乐》中一样的结果,这段时间宋仁宗所做的事情就是制衡、从中调解、裁决。(或是因为才疏学浅的缘故,不能有更详尽的了解)

臣偶以狂斐,制小蕃文字,改大汉衣冠。衣冠既就,文字既行,礼乐既张,器用既备,吐蕃、塔塔、张掖、交河莫不从服,称王则不喜,朝帝则是从。辐辏屡期,山呼齐举。伏愿一垓之土地,建为万乘之邦家。——李元昊

在相同的时间,不同的人因为做着不同的事情,也决定了不同的未来。1038年,李元昊正式称帝,建立西夏,次年向宋仁宗进谏,要求宋仁宗承认其皇帝地位的合法性,即我们现在平起平坐。这些年李元昊励精图治,秣兵历马,为的就是等待这一时刻,可是对于宋仁宗而言这是不可能也绝对不能接受的,于是乎,风雨欲来风满楼,一场蓄谋已久的战争即将展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