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四大名著是一锅汤

曾经有人问我:学历史是为了什么?

一瞬间我脑海里浮现了无数高大上的理想,什么拨开时代的迷雾,什么为往圣继绝学

可敬的史官

突然我想起古代前仆后继的史官,也许他们不懂为官之道,不懂得如何去取悦皇帝,他们只是想拼命保护那段国家的记忆。

那群不苟言笑的老头子们只有在面对历史才会散发慈爱的光辉,他们小心翼翼地记录着,带着远超面圣的敬畏之心!

中华上下五千年的文化传承为何源远流长?他们功不可没,他们的一生只为了记录国家的岁月,自己慢慢消散在历史尘埃里。

我想我是为了给历史人物正名才学历史的,我要还原他们真实的面貌,不能因为各个朝代的美化和丑化,蒙蔽我们的双眼。

写历史文章好比考古,我们用文字一笔一划地剥落他脸上的尘土,擦掉粉饰的美妆,消掉多余的痘印。

如果四大名著是一锅汤

幽默地讲故事

历史远没有我们想象的美好,只是讲故事的说书人寄予了心底的美好,哪有那么多有趣的历史,只是讲故事的人幽默罢了。

比如《明朝那些事儿》当年第一本让我觉得历史有趣的事,天真的我傻乎乎地以为明朝真有趣,结果真正去了解后,马上就闻到来自明朝的血腥味,只是当年明月以高超的手法不动声色地抹消罢了。

它以一种网络语言向读者娓娓道出明朝三百多年的历史故事,让原本陌生、模糊的历史人物变得鲜活起来。

如果四大名著是一锅汤

三国演义

再比如人人熟知的《三国演义》,就算没看过小说,电视剧总是看过吧!它完美诠释了什么叫深入人心,哪怕是村口的不识字大伯也能故作高深地摸摸胡子,张口就来:

有道是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

这句话真是绝了,完美概括中华五千年的朝代交替,以后要是有机会穿越,就算不懂历史,把这句当作座右铭,你的大方向就不会有错!还有啊,你们仔细想想:

小学的时候有没有因为想当关羽而打起来;

中学有没有因为不服别人眼中的三国排名争得面红耳赤;

大学有没有机会写过一两篇关于三国的杂谈;

工作醉酒后有没有跟别人吹嘘你眼中的盖世英雄。。。

这一辈子也许脱离不了《三国演义》了,也不想脱离,能在三国重生见证一下当年的辉煌是毕生的梦想。

与它同时期的三大名著,虽然同为文学巨作,但是单就传播率无法与之相比,在我看来是缺少可以议论的情节。《三国演义》虽然是贬曹扬刘,但是里面的每个人都是有血有肉,谋士之间的尔虞我诈,武将之间的阵前争锋,使其极具热度。

比如我觉得貂蝉最漂亮,别人一定会热心地指出来:你放屁,明明是甄宓。这就是热度,在三国里什么都可以一争高下,自古评论出人才,斗着斗着就火了。

如果四大名著是一锅汤

一看《西游记》

作为传播率第二的存在,孙悟空形象深入人心,你夸人厉害说大圣爷就完事了,但是要我说看完《西游记》小说大概十不足一二,因为影视太成功了!

《西游记》需要想象力好的人看,要是想象不出神魔妖怪,就少了很多的趣味,只能靠着荧屏形象来补充。偏偏问题是明显清晰的故事线导致我们只记住了一个孙悟空,那个大闹天宫威武不凡的混沌石猴,其他人?

唐僧:孙悟空的老父亲;猪八戒,沙和尚:孙悟空的小弟;玉皇大帝:孙悟空的上司;观世音:孙悟空的姐姐;如来佛祖:孙悟空的哥哥。。。

如果四大名著是一锅汤

花果山水帘洞美猴王齐天大圣孙悟空

《西游记》就像一锅大杂烩,名为孙悟空的食材过于浓烈,直接导致食客一筷子下去,满嘴猴骚味,连那唐僧肉都食之无味!

二看《水浒传》

讲述农民起义失败的故事,打着替天行道的名号,占山为王。可是总觉得他们的起义少了锋芒,不够霸气!

你看陈胜吴广起义口号喊得多响: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再看天公将军张角:苍天已死,黄田当立!

那种扑面而来的豪迈热血,可见起义名头一定要响亮!一百单八将,天罡三十六,地煞七十二,都是数一数二的猛将,但是谋略真的一言难尽啊,被称为智多星的吴用,拎到三国演义也就一账房先生吧!这就导致我们只能记住那些有点聪明的武松,燕青等等,其他人的画风都是:杀啊!冲啊!

所以四大名著里《水浒传》的咀嚼感最差,不能细细回味。

如果四大名著是一锅汤

《水浒传》就像一锅药汤,加入一百零八种颜色各异的药材,慢火熬制,然后捏着鼻子,一口闷,再来一勺子糖!

三看《红楼梦》

这应该是我最没资格谈论的,因为我看几章放弃了,不是它不好,而是我不懂。单就文学成就方面,它是当之无愧的第一,这也限制了它的人群都是文学底蕴点满的大师。偏偏它描写的是名门望族的日常生活,导致普通人没有代入感,毕竟天下百分之九十九都是平民百姓。

《红楼梦》不接地气让它像中国历史的掌上明珠,瑰丽无双!

如果四大名著是一锅汤

《红楼梦》有点像古代的满汉全席,采用的都是山珍海味,燕窝鱼翅,全是不可多得的珍贵食材,但是座位就那么几十个,不是所有人都能分一杯羹的!

以上就是笔者认为《三国演义》流传甚广的原因,那么问题来了,《三国演义》像什么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