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象枪是一种什么武器?

真是难起


所谓“大象枪”不是说专门用于猎杀大象的枪,而是用于泛指大口径的反器材武器。

早年由于技术限制,枪弹要增加威力,唯一的方法就是增大口径。所以猎杀大象、犀牛等厚皮动物的枪也做的非常粗大。因此到20世纪后,大家就把那些用于对付装甲目标的大口径反器材步枪称为“大象枪”了。


据称,最早的“大象枪”诞生于一战,面对英国人的坦克,德国开发了第一把反坦克步枪,就是将M-1898式步枪放大,却取得了不俗的战果。其枪全长1.7米,口径13.2毫米,子弹初速度每秒805米。有效穿甲距离150米。这种枪必须2人组成战斗小组,一个负责瞄准和射击,另一个是观察手,负责对坦克进行目标指示以及观察射击效果。

另一款著名“大象枪”是M39,最早在1939年的苏芬战争使用。该枪20毫米口径,全重达49.5公斤(不包括弹匣),长2.2米,枪口初速可达800米每秒。100米距离上可穿透30毫米90度的垂直钢板,300米距离时可穿透20毫米厚的倾角为60度的钢板,在500米时可射穿16毫米厚的倾角的钢板。

而现代社会最著名的“大象枪”莫过于巴特雷反器材狙击枪了。


巴山夜雨涮锅


所谓大象枪,并不是指专门猎杀大象的枪支。而是以大象作为比喻,是口径增大,类似于巴雷特等大口厘米的步枪,通过口径增大以增加单发弹头的杀伤力。


比如普通突击步枪,口径最大的应当是AK47系列,口径为7.62毫米,AK74系列口径已经缩小到不到6毫米,北约的制式突击步枪口径也一般不超过6毫米。而巴雷特狙击步枪不提倡持续火力输出,而是以高精度,大威力作为目标,其超过12毫米的口径,足以对普通的汽车,装甲车等目标形成杀伤,而比如人体或动物等目标直接可以撕碎。


上世纪初期各方面没有有效对抗装甲车的武器,出现了使用口径大于20毫米的大口径反坦克枪,这也是利用了大口径大威力作为必杀技对装甲车碉堡等目标进行杀伤。而二战时期德国,苏联,盟军坦克装甲车的庄稼厚度一直在增加,防护力抵抗这些反坦克枪不费吹灰之力,所以才有了后来的“铁拳”,“巴祖卡”等反坦克武器的出现。


而这些大口径的步枪,应该就是所谓的“大象枪”吧。


闫大旺仔牛奶油巧克力


倘若顾名思义,以为大象枪,是专门用来射杀大象的枪械,那就大错特错了,所谓的大象枪,其实是一种反坦克的枪械。

此枪诞生于第一次世界大战,为毛瑟1918式T-Gewehr反坦克步枪,长枪管型全长竟然有1.69米,小个子的步兵还没此枪高;即便是短枪管型,其长度竟然也达到了1.58米。

毛瑟1918式T-Gewehr反坦克步枪,口径13.2毫米,初速每秒805米,采用单发装填发射模式,有效穿甲距离150米,在200以的距离外,能击穿25毫米的装甲。

在战斗状态下,长枪管型重量为15.8公斤,短枪管型重量为16.6公斤,此枪不管长短,皆有2人组成战斗小组,一个是射手,另外一个则是观察手,负责目标指示和观察射击效果。


毛瑟1918式T-Gewehr反坦克步枪生产了15800支,其有效射程500米,主要就是用来反坦克的,是伴随着坦克出现而出现的一种步兵反坦克武器。

当英国人的“水柜”(坦克)第一次出现在战场上时,面对步枪和轻重机枪的射击,竟然皮毛无损,德国步兵被惊得目瞪口呆。

但很快德国人发现K型子弹可以击穿水柜的侧装甲,于是,K型子弹被配发到前线的每个步兵手中,但狡猾的英国人只是将钢板的厚度增加了几个毫米,K型子弹就毫无作为了。

水柜给了高傲的日尔曼人当头一棒,只得求助于毛瑟公司,要求为前线开发一种用来反装甲的战防枪。

1918年2月,毛瑟1918式T-Gewehr反坦克步枪横空出世,作为世界上第一种专门用来大口径反坦克枪械,属于战时的应急军品,似乎没有什么突出的亮点,只是简单地将M-1898式步枪放大后的设计而已。


本文由“国平军史”发布。


国平军史


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前,很多英国人和法国人在非洲的殖民地观光旅游顺带着打猎。猎杀大象是一种当时很时髦的昂贵贵族运动,为了打倒体型巨大的大象特地的制作了一类专门打大象的来复枪,名字就叫做大象枪。

威力大到基本上可以一枪放倒大象。由于当年的子弹发射药的能量不足,当时就直接一味的加大口径加大装药量。于是乎就出现了高达0.95英寸的口径(炮和枪的区别是是否大于20mm仅仅是日本、苏联和中国的说法,欧美其实没有这么严格的区分),也就是口径达到了惊人的24.1mm。

在0.95大象枪中最著名的就是 0.950 JDJ,使用24.1X70mm弹。

就是最右边的子(炮)弹。弹头重量高达233克(也就是快半斤!),初速度667米/秒,直接糊倒脸上别说是大象,就是恐龙也受不了。


由于枪重量过大,根本无法独立携带,因此当年的贵族们是依靠非洲的脚夫扛着大象枪在非洲遛弯的。

哈哈 贴个枪的图片吧,现在0.950 JDJ存量不多了。请万分注意瞄准镜和枪口的比例。


另外再多一嘴,0.950 JDJ 的发明者 J·D·Jones 在后来创建了一家公司,叫做SSK工业。作为课外作业有兴趣的读者可以了解一下。


后来啊,就第一次世界大战了,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出现了陆军很重要的一类武器——坦克。


为了能把坦克干爆,于是各种大象枪从休闲娱乐领域跳转到了军事领域。成为了“反坦克枪”。


第一把真正意义上的反坦克枪是德国的,当时德国被英国的坦克碾压不是吗,于是就在毛瑟1898步枪的基础上改进了子弹,发射7.98X57mm钢芯大装药量子弹

这是弹头,为啥看个弹头?这枚弹头那里边是前哪边是后 99.99%的没有关注W君的人都会弄错。黑色的部分是弹头前部,铜制尖端的部分是弹头尾部。



这样的设计是为了让弹壳尽量多的装入更多的发射药。这样利用7.98X57mm的弹药在100米的距离上可以打穿12-13mm装甲对坦克内部人员造成伤害。


之后毛瑟又推出了13.2mm专用反坦克步枪

这把枪发射13.2X92mm弹

右边那个。讨论子弹不放对比图就是耍流氓对吧,那么讨论大枪不放人也是耍流氓,枪来了

毛瑟13.2mm反坦克步枪长度达到1.68米,枪管长度达到了0.98米,可以在60米的距离上击穿25mm的装甲板。

但其重量已经超过15公斤,并且后坐力巨大。如果射手没有准备好就开抢的话肩膀出现撕裂伤或脱臼;就算做好射击姿势,也会因为剧烈的摇晃导致晕眩


后来各个国家陆续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末期乃至第二次世界大战前期装备大量类似的反坦克步枪,最得瑟的其实并不是大家熟知的芬兰L-39反坦克枪。

而是日本的97式反坦克步枪。

现在没啥存货了,发射20X124mm反坦克弹头,长度达到了惊人的2.09米(想想日本人当时的身高),光枪管长度就已经达到1.2米。全枪重量也达到了惊人的52公斤,如果再配上护盾和提把重量就直接达到了68公斤。


为了伺候这把枪日本会用一个11个人的小分队进行操作。四个人扛枪、四个人携带弹药、两个人牵马,一个小队长指挥……


苏军缴获的九七式反坦克步枪。关键问题是这玩意还是一个半自动枪,有时还可以打连发,很多日本兵在使用过程中被不断袭来的强大后坐力直接锤到锁骨骨折


再往后,坦克就将装甲装的越来越厚,到1942年以后出现的坦克基本上就不惧反坦克枪了。


由于是血肉之驱操控,反坦克枪也不可能继续扩大口径提高威力,后来灵感来自穿天猴的新型反坦克武器出现:

至此,反坦克枪就越来越淡出人们视线了。


又由于最近几十年来大象也被列为了濒危保护动物,因此打大象也不是什么高尚的娱乐活动了,“大象枪”也在娱乐领域内销声匿迹了。仅存的几个能打一打大象枪的地方现在就只剩下美国的几个为数不多的射击场了。去年圣诞节前夕,美国一家射击场搞活动,大象枪0.950 JDJ可以 299美元打一枪。


军武数据库


承蒙邀请,刀君尽力。

我是锻刀炼心,专门辣评军事武器,战术战法的刀君,请多多关注。

刀君之前介绍过现代反器材狙击步枪的爷爷-------反坦克步枪,今天就介绍一下反坦克步枪的爸爸-------大象枪吧。

这是大象猎枪


话说这火药咱们的古人发明以后,是用来风花雪月的烟火。传到西方后却被用来发射子弹(初期叫弹丸),枪是炮的缩小版。口径这个学名是在线膛枪(rifles 音译就是来复枪)出现后才有的,早年间枪和炮都是用弹丸的磅数来区分的。这是刀君看了其他答主秀的文章忍不住要讲明的。没搞清枪械的来龙去脉就瞎解释,误人子弟,误人子弟啊。

现在答题:大象枪是狩猎大型动物滴,是枪的变形分支。

这也是大象枪

枪是炮的便携版,前装药时期的滑膛枪狩猎大象犀牛这种大型皮厚的动物-------猎手基本不去打,惹不起啊。还有虎和熊也属于这类。枪口初速低导致弹丸威力基本打不透上述动物的皮,于是有部分猎人就用增加枪膛火药容量(枪口变粗,注意不能说口径)和弹丸的重量来增加威力。其实是又变回“炮”了。这时人们管这种枪就------不叫大象枪,叫手炮,或者说抬炮。(小刀顽皮吧)

抬炮,有打大象的本钱了。

言归正传,有了这个思路。时间又回到了线膛枪初期,人们还想打大象啊(人类就有这种死磕的精神),但是当时的线膛枪初速还是低(主要是火药不过关),怎么办呢?就接着回到了面多了加水,水多了加面的传统命题上。增加口径(这时叫口径),加粗子弹。终于轰开了大象皮,犀牛皮,狗熊皮。这种枪人们亲切的叫它-----大象枪(不叫犀牛枪,狗熊枪刀君猜是因为大象最顶级吧)


这时一战开始了,猎手们被征召变成了战士。面对坦克的出现,战士们想起了大象。于是在大象枪的基础上,改良了火药,增加子弹的出膛速度(加长枪管长度)生产出最初的前线单兵反坦克武器------反坦克步枪(这没人说叫大象枪!这在战争里叫狙击枪)

反坦克步枪(注意枪管长度)


锻刀炼心


图注:L39反坦克枪

大象枪简单来说就是能用来猎杀大象的枪。以前欧美有很多探险家喜欢去非洲打猎,体型巨大的大象是他们眼中的终极猎物。最初,这些人用的是大口径霰弹枪,但因为大象皮糙肉厚,挨上几枪不仅不能致死,反而激起了大象的凶性,让不少探险家损失惨重。

为此,一些民间枪械公司开发了一些大口径步枪,并通过增加弹丸重量和初速来提高猎杀效果。这种枪的口径普遍很大,通常在20毫米左右,使用铅制独头弹,一般会通过增加装药量来提高弹丸初速,所以子弹的尺寸都比较夸张,和小炮弹差不多。由于威力很高,大象这样的庞然大物,基本上一枪就能使其毙命,因而广受探险家、狩猎家们的欢迎,并将这类枪称之为大象枪。

图注:一战时,德国在大象枪基础上研制的反坦克枪

起先,大象枪除了用于打猎和收藏,和军队没啥关系,因为太过笨重,后坐力也特别大,并不适合士兵使用。但到了一战期间,在战壕对峙中的狙击与反狙击战时,德军狙击手会借助一些厚重的铁质盾牌来掩护和推进,而当时英军装备的制式步枪无法击穿,于是有人想起了大象枪。很快,大象枪的巨大威力,就让德军狙击手再也不敢顶着盾牌移动。

图注:一战时英军士兵的大象枪

作为反制,德军也用起了大象枪,并很快将其发扬光大。德国研究人员发现大象枪虽然不适合普通士兵使用,但如果对弹药进行改进,将弹丸换成穿甲弹头,大象枪可以用来对付坦克。自此,就有了反器材步枪这一武器门类,如今各国的大威力反器材步枪,其实都可以称为大象枪。


兵工科技


反器材步枪,如今比较华丽的拥有者就是以巴雷特为代表的大口径狙击步枪,(今日头条漩涡鸣人yy首发于悟空问答)俗称的炮狙,但是对于这一款步枪,大家不要想得太过于高尚,或者说太过于深奥,这款步枪原理很简单,加大,加重子弹的弹头,加大子弹里面弹药室里面的弹药容量。

当初这个东西备用上战场是用来对付敌人的坦克的那个时候,敌人的坦克就只是拿铁皮稍微包了一下,就相当于一个由铁皮包成的薄皮大饺子,所以加大一下子弹的重量还有动能是可以打穿里面的钢板的,但是后来由于当时的人发现。子弹的重量可以增加子弹的动能,可以增加,但是人承担步枪的那个反作用力是有限的,如果说再继续加大子弹的重量或者是子弹动能的话,你人的胳膊是要废掉的,所以这一款步枪,事实上到第二次世界大战几乎就没人用了,只有前苏联还保留了一些。

如果说这种步枪用于猎杀大象的话,那确实在当时那个技术条件之下,威力足够,仔细想想的话,这款大象枪确实也可以被称为。现如今大口径反器械步枪的老祖宗,也真是想不到,这款枪械竟也真是想不到,这款枪械竟然会有这样的诞生史,活到老,学到老。


ouyuxiaojiu


严格意义来说,大象枪并非指的是一种针对大象而设计制作的专用枪支,也没有一种枪支命名为大象枪。

大象这种动物个体很大,发起脾气来让虎豹雄狮都望而生畏。人们出于很多需求需要猎杀大象,平时使用的小口径霰弹猎枪很难击穿大象的厚厚的皮肤,往往需要很多发霰弹才能打倒一头大象,因此打猎者有时候反倒成了被激怒的大象的牺牲品。就是使用平时的冲锋枪和突击步枪猎杀大象,往往也需要数十发子弹才能有效。这让那些猎杀大象的人非常头疼。



为了提高枪支的效能和杀伤力,猎人们不得不改变枪支的口径,增加弹丸的重量和初速来对付大象和一些大型动物。有需求就有市场,因此,许多种大口径的霰弹枪和威力更大射程更远的大口径狙击步枪应运而生,这些大口径枪支的出现,再加上特制的弹头,一两发子弹击中大象就会把大象击倒在地,任人宰割。

这些枪支巨大的威力,让人们意识到同样可以用在战场,因此,针对战场设计制造的大口径狙击枪支也很快被投入战争,甚至发展出专门对付坦克装甲的反坦克狙击步枪。



故而,人们就把那些大口径,威力巨大的霰弹枪和特制的大口径狙击枪笼统成为大象枪了。这种称谓很形象的形容出此类武器恐怖的杀伤能力。


老去的老兵


大象枪其实是一种早期的老式反坦克步枪,该枪出名是在1939年底发生的苏芬战争。这场战争打了3个半月,最终以芬兰惨败告终,而且还被迫割让了10%的领土。但是庞大的前苏联赢得这场战争也是付出了相当大的大代价,光战死的士兵就多达10万多人,更是有3000多辆坦克被摧毁,而这么多坦克被掉的的原因就因为芬兰军队列装了的大象枪。

这款著名的反坦克步枪于1939年时该枪刚刚被当时著名的枪械大师艾莫-拉蒂用时3个月设计出来,命名为M39。正好赶上了苏芬战争,随后首批100支被紧急生产出来装备了芬兰军队。该枪采用20毫米口径,最开始时配用20毫米博尔西反坦克步枪弹,其威力能够有效的对付前苏联军队当时列装的所有型号坦克;M39全重达到49.5公斤(不包括装满子弹的弹匣重量为6.8公斤),长为2.2米,采用了10发弹匣供弹,枪口初速可达800米每秒。芬兰士兵根据M39开枪时产生的巨大后座力,爱称它为“大象枪”。

由于质量太重,M39在携行时需要两人配合。既然能打穿当时的坦克,那么也证明M39的穿透力很可观(在当时),100米距离上该枪可穿透30毫米90度的垂直钢板,300米距离时可穿透20毫米厚的倾角为60度的钢板,在500米时可射穿16毫米厚的倾角的钢板。实际上这种穿透能力也就是对早期的坦克有威胁,二战后期的坦克基本上M39是无能为力的。因此,M39就在苏芬战争期间大发神威。

1941年开始,该枪开始大量规模列装芬兰军队。大约有1800多支在实战中使用,由于体积太大,一支枪需要配4人枪组。战场是对武器的最好检验,一款武器到底有没有战斗力,几场实战下来就会露出原型的。必须快速升级换代,不然在遇到同等水平的对手时,不加快更新武器就会被淘汰。对于M39来说也是一样,随着坦克装甲越来越厚,M39很快就无能为力了。最多也就断个履带打个酱油,但是这枪精度不错,打其他装备威力够大,芬兰军队很快给它找了个新活,也就是现在我们都很熟悉的大口径狙击步枪干得活儿,装上瞄准镜后对付工事,碉堡,机枪阵地相当好用。甚至后来还改成防空步枪来打老式的攻击机,为了追求射速,防空型M39都是采用全自动射击方式。由于这次找对了路子,M39就一直在这个领域称霸下去,直到1988年时才完全退役。


陶德中士


大象枪”全名:M39反坦克步枪。该枪全重49.5千克,长2,200毫米,初速800米/秒,10发弹匣供弹,由于该枪能对付当时所有类型的坦克。但是因为后坐力很大,故而也被称为“大象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