誰的心裡不曾住過一個既搗蛋又善良的兒童

我喜歡看動畫,儘管被不少人一而再,再而三地嘲諷為天真,依然未改。

為什麼不呢?小孩子的動畫片裡往往能找到成人電影裡所沒有或刻意忽略的東西,例如童真,例如友情,例如夢想,例如對美好事物的嚮往,以及最重要的,仍然屬於我們的——成長。

有多少人會懷念童年時赤腳奔跑在稻田間羊腸小徑的那一幕?還有多少人難忘那不用顧及衣服被弄髒躺倒在青蔥翠綠的草地上的那種感覺?又是否記得迎著和風站在山頂樹下看山下阡陌相間的感覺?身邊始終伴隨著形影不離的可愛小狗……

如果這些都不記得了或未曾經歷,那麼,在課室裡和同學仔扯衣服吵架呢?和批評你的老師頂嘴被罰留校呢?或是淘氣闖禍了被父親打屁股被母親關在雜物房反省?……

誰的心裡不曾住過一個調皮搗蛋的兒童?

多麼值得懷念的一切。《花田少年史》就是這樣一部讓人陷入無限美好懷念的動畫片。


誰的心裡不曾住過一個既搗蛋又善良的兒童


花田家的男孩,九歲的一郎是他們村子裡著名的搗蛋精。也許天生精力旺盛,也許是家庭教育不到位,反正,這花田一郎是人見人怕,鬼見鬼愁。

和小孩打架被其父母投訴到家長那去是家常便飯;把姐姐布娃娃和衣服弄壞而和姐姐吵架是日日必演的好戲;罵媽是母老虎罵姐是醜女人罵爺為死老頭,罵老人家為臭老頭老太婆——一點不尊老;欺負隔壁家的小貓小狗小孩更是不在話下——也一點都不愛幼;亦有偷隔壁家東西的惡習;至於別的生物,例如青蛙,壁虎等之類的,落在他手裡,大多沒有生還的機會。

這天不怕地不怕的小孩唯一怕的東西就是鬼,最怕去的地方就是茅廁。為了報仇,他姐姐最喜歡嚇唬他——在茅廁蹲著的時候下面會伸出一隻手把你拉下去哦。每每想到這,一郎就頭皮發麻。於是他大白天要人陪著上茅廁,夜晚更不敢上,寧可把尿尿拉在走廊裡便便憋在褲子裡也死活不肯一個人夜半外出。

可惜,越想要的越得不到;越怕的越會來。一次闖禍被親媽“追殺”,一郎搶了別人的自行車逃跑,慌不擇路,結果被一輛拖拉機撞倒。醒來後的他被剃了光頭,腦袋後面整整齊齊地縫了九針。死裡逃生的一郎自從有了特異功能:他能看到他最怕的鬼魂,聽得到他們說話。

誰的心裡不曾住過一個既搗蛋又善良的兒童

可憐的小孩,他心腸不壞,只是愛搗蛋。上天終是公平的,即使是小孩,也要他承擔自己闖禍的後果。在各個鬼魂的威脅下,這個吃硬不吃軟的小屁孩被迫去做一些他認為吃力不討好的事情。

是的,他很不情願,但他別無選擇。

這是一部看了覺得分外輕鬆的動畫片,一郎家人之間的搞笑劇情時時讓人忍俊不住。但也有觸及深入人心親情的一方面:

其他家庭之間的喜怒哀樂,社會百態——送禮物給兒子過聖誕節急切歸家意外死亡的父親,為讓兒子重新振作,託一郎把他臨死前的禮物送給兒子,他堅信,只要兒子看到這份禮物,就一定能明白他的心意。

已死亡的兒子不忍母親終日悲傷陷入與世隔絕的遊魂狀態,託一郎給其母帶口信。

遭到父母反對而不得不和戀人分手的青年,在臨死前附身在一郎身體上去看愛人一面,卻意外地發現自己已有後代,他意識到自己未盡的責任而繼續頑強地與病魔戰鬥。

為了保護骨肉而不得不在臨終前努力為孩子尋找庇護之所的貓媽媽。

也有精靈為修正被其弄錯的命運而不得不穿越歷史回到過去努力……


誰的心裡不曾住過一個既搗蛋又善良的兒童

我們的主人公,花田一郎在經歷了這些感人的故事後開始變好,儘管他還是會叫母為母老虎叫姐為醜女人稱爺爺為死老頭,但他已經開始懂得去關心老人家愛護小孩,甚至小狗小貓。

尤其是他養了那隻叫“二路”的小狗後。一郎就這樣慢慢地在生與死的碰撞和感悟中成長。這是一種充滿希望,心裡裝滿了陽光的健康成長。

考究主人公成長的這段年代,應該是七十年代左右。因為一郎家裡只有黑白電視,而彩色電視一直是他夢寐以求的禮物,為了這份禮物,他不惜弄壞舊的黑白電視。可惜,對當時的他們家的家境來說,彩色電視實在太貴了,根本買不起。他爸只能用舊電視的盒子,給二路做了個安置的家——到後來,連黑白電視都沒得看了,把一郎給鬱悶得夠嗆。

動畫的人物並不唯美,樸實的畫風,但感覺極溫馨,細節之處充滿了著親情和關愛。

即使人物裡沒幾個看來是漂亮的,一郎也是越看越覺可愛,尤其是那大大的頭光和稚氣的圓臉誇張的嘴巴,但獨具匠心的情節安排,純樸美好的鄉村風景,讓我一開始就覺得似曾相識——赫然跟宮崎駿動畫的風格類同嘛。

一查才知道,原來真是一家親。製造老宮動畫的策劃班子的另一作品。雖然在情節的安排上,未及宮之巧妙;在內涵之表露上,未及宮之深遠,但那通篇亮點——親情與成長,仍能深深地打動觀眾的心。

沒有轟轟烈烈的光輝事蹟,不體現激動人心的頑強鬥志。它只是說明一個簡單而又直接的道理:一棵小樹,即使它先前已長得有點歪曲,但只要給它充足的陽光和水分,它依然會向上拔長。

誰的心裡不曾住過一個既搗蛋又善良的兒童

誰心裡的那個調皮搗蛋的兒童,不同時亦是善良可愛的?

在少兒的成長過程中,或許先前已經學壞,但只要向善,只要有機會教導之向善,仍能改好。

而當我們長大後,在淡淡的追憶中,那永遠不會老去的赤子之心,善良直接的童真,無限希望的勇氣,在前進的成長之路,猶如明燈,高高掛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