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童、青少年抑鬱(你看不見的痛苦)

動手開始敲擊題目時,那沉重壓抑感就讓我的手指似乎都感覺到灌注了鉛液,開始笨重的抬不起來。

截止到目前,我接待過的青少年兒童抑鬱心理諮詢已經數不過來了。大點的,現在在讀大學,小點的,4歲……

我想很多的人眼珠子都要掉下來。兒童也有抑鬱症?

對,你沒有看錯。

抑鬱不是成年人的專利,兒童也會抑鬱,青少年反而是抑鬱最高發的階段。

對青春期青少年,抑鬱症已成為自殺死亡的第二大原因。我們常常看到網絡上大篇大篇的報道:跳樓、服藥、割腕等自殘、自殺的青少年,我們奇怪著,為什麼青少年的抑鬱發病率一年比一年高,而且程度越變越嚴重。

兒童、青少年抑鬱(你看不見的痛苦)


我們先從抑鬱症發生階段來進行了解,這裡重點講講兒童與青少年期的抑鬱:

0~12歲出現的抑鬱,歸為兒童階段的抑鬱症。

12~18歲這一時期,偏向於是青少年的抑鬱症。

兒童憂鬱症通常可分為急性抑鬱、慢性抑鬱、隱匿性抑鬱三種。兒童抑鬱症是起病於兒童或青少年期的以情緒低落為主要表現的一類精神障礙。美國研究者的調查表明抑鬱在兒童中的發生率為0.4%~2.5%,在青少年中這一比率可能上升至5%~10%,這與澳大利亞及意大利的研究結果一致。在10歲以前男女患病比例相似,以後隨年齡的增加女性患病率逐漸增加接近男女比1∶2。

在8-16歲年齡段的孩子中,抑鬱的檢出率為34.57%,甚至比成年人的抑鬱發病率都要高出數倍。與成人患者相似,抑鬱症患兒也有可能產生自殺的念頭,精神科的醫生們通常根據患兒的症狀作出診斷。然而,抑鬱症兒童表現常常被表面的症狀,如過激的活動、攻擊性和還有過份的乖巧性的行為所掩蓋。

家長們常常忽略了兒童抑鬱症的症狀是與悲傷的壓抑和痛苦的情緒相聯繫。

兒童、青少年抑鬱(你看不見的痛苦)

有很多兒童過去有過與父母多次分離、或者寄養的經歷,比如父母打工、長年出差,孩子送至親友家裡撫育、父母離異、父母一方或者雙方離世、父母一方抑鬱症、父母被捕、還有一些兒童因患各類不准許父母陪伴入院治病的經歷等等。

孩子反覆經歷了被拋棄的恐慌感,造成的心理陰影、遺留的心理性問題均為誘因。你會在具體接觸他時,發現其有行為退縮、表情淡漠,並有厭世觀念和自殺企圖等。有部份兒童甚至會以隱匿性質的表現其抑鬱情緒,如不按指令做事、多動、執拗、反抗、攻擊、不守紀律、學習困難、衝動搗亂或其他不良行為,經常也有被診斷為行為障礙的情況出現。也還有部份少兒有頭痛、嘔吐、腹痛、腹瀉、厭食、過食、大小便失禁等身心問題。多數兒童抑鬱不明顯,但有的兒童也會週期性地出現抑鬱症的症狀。

大多數患抑鬱症(不論成年人還是兒童),誘發點都是自小在家庭中受到不良對待,比如長期虐待、語言傷害、極少或者從未能得到及時肯定,父母對孩子期望值過高,對孩子管教過嚴,超過了孩子力所能及的程度等等,孩子在心情長期處在壓抑狀態下,無法承受,從而情緒不佳,處理和應對事情的能力就不夠有力。

很多人看到這裡時,會特別的驚異,似乎自己身上也有著部份來自於童年的陰影,也有過上文中所述的情況在自己身上發生過。那麼,您得關注自己與孩子之間的相處過程中,你是否在重演著你的過去。同時,你也要注意,你自己是否也曾經歷過、正在經歷著抑鬱。

猶記不久前在一學校給初中期的孩子們開展心理講座時的一幕:當我問到孩子們在學習時,期望得到父母給你的是什麼這個問題時,有位孩子給我的回應是和我預想答案完全不一樣的,但是卻得到學生群體的滿堂喝彩。

他說:“我期望,我在學習時,他們能放下手機,看我一眼,而不是在我考不好時,責罵我盡玩手機,憑什麼我就必須學習,而他們可以不?!”

這個回應,其實我也想鼓掌。的確,憑什麼?憑什麼身為父母就可以不用學習,憑什麼只能父母任意使用手機,而孩子們就必須一頭紮在學習中沒有了自已。憑什麼孩子們只能按照父母的想法和意願活著,不聽話就是父母眼裡嘴裡的叛逆呢?

在新聞報道中,我們經常看到孩子離家出走、甚至自殺的慘劇,我們常常會想不通,這些孩子沒有成人的工作壓力、家庭壓力、經濟壓力,他們哪來的抑鬱?究竟是什麼導致了抑鬱?他們是不是作?他們哪來的痛苦?我們拼了命的賺錢,這不都是為了他嗎?他怎麼不懂父母的心!他應該聽話!就應該認真學習,否則他對得起我嗎?

而悲劇的源頭就是於此:如果他不聽家長的話、老師的話,他就是一個壞孩子。一個不值得被愛的孩子。甚至我們還常常會把自己的需求當成是孩子的需求來滿足著,誤以為我們是為了孩子好。

比如我們常常會聽到:“如果不是為了你,我早與你爸爸離婚了、如果不是為了你,我幹嘛要活著這麼辛苦”等等諸與此類的話。那麼,這真的是為了孩子嗎?苟且的婚姻,是孩子給你造成的嗎?為什麼要用犧牲了你自己的婚姻幸福來綁架孩子,讓他產生出巨大的負罪感?為什麼要讓孩子產生出既然如此,那我不如死了,讓你們全都幸福吧這樣的感受呢?

我有一些來訪者給我看他們長長的衣袖下掩蓋著的小臂,小臂上佈滿傷痕。當我問他們,為什麼要這樣做時,很多孩子都說不上來具體是為什麼,只是覺得舒服或者刺激。

有個女孩在我們的一次對話中告訴我:“張老師,這世界其實是沒有人在意我的死活的。所以我也在嘗試著自已去在意一下自己,我嘗試著去死死看。當刀片割下去後,其實不痛,甚至你會覺得特別舒服。當看到紅色的血液慢慢的從皮膚下滲出時,你會覺得自己似乎是活著的。你知道嗎,血滴在地上時,好像我的生命就能被我自己看到。多好啊……慢慢的,我就成了習慣,如果我不這樣做的話,我不知道我是不是還活著。”

她在說著這些話時,臉上的表情依舊平靜似乎在說著與自己無關的事。而我似乎感受到了她經歷的撕心裂肺。

這不是個例。這樣一個話題,嚴肅而沉重。

兒童、青少年抑鬱(你看不見的痛苦)


可是悲哀的一點是,父母們總以為孩子在“作”,上文的那個女孩,當我與她的父母交談時,其母親憤怒的告訴我:“她就是想氣我們,看我們會不會怕她死,死唄,幹嘛要割,有本事真的去死啊!”而我的問她:“你可以設想一下,如果你打開了房門,看到她真的死了,你內心的感覺是什麼時?”母親號啕大哭。其實,我們都懂,母親是接受不了這個事實的,孩子也知道母親是愛她的,但是孩子的憤怒沒有辦法對著父母們釋放,她只能使用這樣攻擊自己的手段,來證明自己還存在著。這個過程中,其實孩子與家長都還有很多的希望,如果是連割去生命的感覺都沒有時候,那麼才真是如同死亡般的寂靜。

父母們總是在指責,我就不該生下來你,你就是一廢物等話時,沒有看到一個巨人般的自己,使用著錘子在將孩子一下一下的敲入地底。

父母們沒有看到,孩子其實已經抑鬱了很久。在父母強控制下的生活,孩子如同行屍走肉般的完成父母的理想,各種興趣班,各種拔高班,有太多的看似乖巧的孩子,在青春期時突然一下子發病,讓家長們措手不及!家長們驚慌不已,我的孩子怎麼了?他怎麼就抑鬱了呢?

因為家長都忽略了,孩子們自我的需求,他們的渴望其實沒有被父母真正的看到過。這些孩子用乖巧來討好並完成父母們的願望,他們壓抑自己的需求,因為他們曾經一定有過被父母們多次拒絕的經歷(比如不買,這玩意對你有什麼用,學習才是最重要的等等對話),他們怕提出自己的需求,就會得到父母的責罵或者拋棄。

所上種種的原因,你會看到一個抑鬱症的種子是如何被培養成一個抑鬱症的患者的過程。大多數的抑鬱症患者他們使用的方式都是自我摧殘,因為他們懼怕傷害到別人,而讓別人更加討厭自己。自虐與逃避,是他們應對世界的方式。

兒童、青少年抑鬱(你看不見的痛苦)


寫到本文的最後,自我感覺還有很多東西沒寫完,但最重要的一點是,多看看孩子的內心世界,真的,“作”的背後其實就是需要。這是成長的需要,被看到的需要,如果你沒力量時,去找找心理諮詢師,去借助一點力量:幫你看到你自己的力量。

還記得網遊的一個場景嗎?一個戰士走在前時,有位醫療系的牧師陪伴身邊,她為你驅散異常狀態,為你點亮場景,兩個人的路,總比一個人走會更安全點。

祝福所有的人們:祝我們能與世界美好相處,願我們每個人都能被溫柔的對待。

兒童、青少年抑鬱(你看不見的痛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