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童“齲齒”的概率竟然高達60%,罪魁禍首到底是什麼?

據《全國口腔健康流行病學》調查顯示,我國目前兒童患齲齒的概率竟然高達60%(甚至還要高),也就是說平均兩個孩子就有一個有“齲齒”。而齲齒如果沒有及時進行治療甚至會影響孩子成年後的口腔健康,那麼齲齒到底是什麼呢?作為父母應該怎麼預防?

今天可要好好捋一捋嘍!


兒童“齲齒”的概率竟然高達60%,罪魁禍首到底是什麼?

齲齒

齲病俗稱蟲牙、蛀牙,是細菌性疾病,可以繼發牙髓炎和根尖周炎,甚至能引起牙槽骨和頜骨炎症。如果不及時治療繼續發展,會形成齲洞,導致牙冠完全破壞消失,其發展的最終結果是牙齒喪失。

齲齒的形成因素

1、口腔中其實有很多對牙齒有害的細菌,他們是形成牙菌斑的主力軍,可以將孩子口腔中的食物殘渣分解,導致細菌和食物殘渣混合附著在牙齒上,細菌在牙齒上代謝產生有機酸,使牙齒表面脫鈣溶解,形成齲齒。

2、1歲之後仍然長時間母乳、奶瓶餵養,尤其是喂夜奶後沒有清理口腔,會破壞口腔環境,增加孩子齲齒風險。另外經常吃碳水化合物和甜食,但又沒有做好口腔清理,也會有極高的可能性。

3、口腔唾液少:唾液中的鉀和鈣可以強化牙齒,同時唾液具有清洗牙齒和保護牙齒的作用。但如果孩子唾液分泌障礙,牙齒缺少了唾液這層保護,爛牙的概率會增大。

4、牙齒排列不整齊:不整齊、排列擁擠的牙齒既容易堆積食物殘渣,又增加了刷牙清潔的難度,食物殘渣長期滯留在牙齒和牙縫中,就很容易形成齲齒。

5、遺傳:遺傳也會決定孩子牙釉質強度、唾液多少等等問題,很多齲齒多的爸媽生出的寶寶也出容易長齲齒。

6、早產孩子、低體重兒,媽媽產前產後有吸菸等情況,孩子也會有更高的齲齒風險。


兒童“齲齒”的概率竟然高達60%,罪魁禍首到底是什麼?


齲齒的預防

1、護牙從第一顆牙齒開始

孩子長牙以後,早晨及晚上臨睡前,媽媽可以在食指上纏上乾淨的紗布,然後蘸一些清水來清洗孩子的牙齒,這樣可以保持牙齒清潔,同時幫助按摩牙齒。每次喝完奶以後,最好是喝幾口白開水,輔助清潔口腔。

2、1歲半~3歲刷牙習慣養成

1歲半的孩子已經可以站起來了,爸爸媽媽可以買軟毛牙刷、漱口杯、口味牙膏等,讓寶寶喜歡上刷牙的器具,讓寶寶知道刷牙要用什麼東西,讓寶寶產生刷牙的積極性。每日早晚兩次,手把手告訴寶寶如何刷牙。但此時刷牙是需要父母的協助哦。

3、3~6歲獨立刷牙走起

這個年齡段的孩子,其實已經學會刷牙了,可孩子總不願意刷牙、不能堅持,所以爸爸媽媽要提高孩子刷牙的興趣,讓孩子自願刷牙。

4、遠離傷牙壞習慣

在生活中一些小習慣沒有及時改正的話,對於孩子來說是非常不利。比如吮指、舔舌、咬東西等。

所以避免孩子一笑就滿嘴“大黑牙”,爸爸媽媽一定要及時發現並預防,其實歸根結底正確的口腔護理方法和明確的牙齒保護意識才可以更加有效降低牙齒齲壞的幾率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