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邦順豐針尖對麥芒,百世安能坐山觀虎鬥

這幾天,業內被德邦某區域與順豐快運直面PK刷屏。德邦“捕豐”,而順豐快運“登峰”,高調宣稱“決戰百日一鼓作氣,滅邦搶貨爭拿激勵”。

德邦順豐針尖對麥芒,百世安能坐山觀虎鬥

德邦 VS 順豐

兩家營收前二的物流企業主攻方向都是中高端的商務件,市場空間有限,都想謀求更大的市場份額,德邦希望常霸零擔快運榜首。據德邦2019年三季度財報,快運業務收入同比下降 6.06%,為77.66億元,預計2019年全年營收將在110億元上下。而順豐快運過去三年,表現出強勁的發展勢頭,順豐快運2019年營收126.59億元(含旗下加盟品牌SX的營收,預測不超10億元),同比增長57.16%。兩者的快運業務相差無幾(2019年上半年雙方的營收比為49.92億:50.72億)。


為什麼此時短兵相接、刺刀見紅呢?


一、疫情加重、貨量大減

中金公司將 2020 年中國實際 GDP 增速從之前預測的 6.1% 下調至 2.6%,2.6% 是什麼概念呢?它是自 1977 年以來中國過去 43 年以來最低的增速,“中國經濟最困難的一年”並不是一句空話,它將在今年成為最真切的現實

而世界銀行對中國2020年最樂觀的經濟增長預測才2.3%。

疫情之下,國外企業紛紛取消訂單;港口壓滿中國生產的產品賣不出去,外貿大受影響。3月18日,有員工1200多人的大型玩具製造商泛達玩具因歐美取消訂單而宣告結業;3月19日,太陽神鞋業也發佈緊急通知,由於美國疫情爆發,客戶取消了所有訂單,建議員工離職另謀出路;3月21日,擁有4000名員工的知名品牌Cosonic的耳機制造商佳禾電子因疫情宣告工人全部降薪或清退出廠。

德邦順豐針尖對麥芒,百世安能坐山觀虎鬥

形勢嚴峻,市場出清

工廠沒貨,訂單泡湯,據統計,2月23日-3月23日,全國範圍內已有12萬7千家企業登記註銷。

出口、投資、消費是引領中國經濟的三駕馬車。中國是全球最大的貿易國,中國的貿易量佔全世界的 12%;中國是全球 33 個國家的最大出口國,是 65 個國家的最大進口商品來源國;同時中國也是全球 120 個國家的最大貿易伙伴;中國的貿易順差主要來自美歐日等西方發達國家。中國對國際市場是“強依賴”,其中歐盟是中國最大貿易伙伴。

2018年中國對美國、歐盟和日本三個主要經濟體合計貿易總額23593億美元,佔中國對外貿易總額的51.06%,其中貿易順差總額4879億美元(歐盟貢獻3175億美元、日本貢獻295億美元),為中國貿易順差總額的142.58%。如果扣除這三個經濟體的貿易順差,中國外貿就會出現1361億美元的貿易逆差。一旦貿易現金流無法平衡,甚至出現1000億美元以上的貿易逆差時,中國立即就會出現排山倒海的經濟內卷與衰退。

很多國家也紛紛表示要在疫情之後要把一些重要產業移回國內以保障國家安全。日本宣傳調動“改革供應鏈”計劃,用2200億日元(約142億人民幣),資助日本企業將生產線從中國轉回日本;用235億日元(約15人民幣),資助從中國轉到其他國家。美國白宮首席經濟顧問庫德洛也

建議,政府支付美國企業從中國撤回美國的全部成本,包括廠房、設備、知識產權、裝修等等,100%報銷。

疫情以後,如果製造業重回西方國家,勞動密集型產業前往成本更便宜的南亞、東南亞和拉美,出口受損,1.6億外貿從業人員直接失業;如果大量西方發達國家投資的內銷企業再撤出,大量工人失業,沒錢消費,三駕馬車全部乏力,中國還靠什麼支撐自己的經濟?

全世界休慼與共,新冠疫情是對中國和世界的一次壓力測試。黑天鵝逐漸張開翅膀,它帶來的次生災害正在一浪浪襲向全球,誰也無法獨善其身。

失去增量、存量也在萎縮,而中高端的商務件市場本來就不大,此消彼長,你吃得多了,我就得餓肚子。此時刺刀見紅,是德邦與順豐對今年經濟的一種悲觀預測及積極應對。


二、從錯位競爭到爭鋒相對

兩家行業巨頭都從廣東起家,本來井水不犯河水,一家專注物流、一家深耕快遞。

2003年是德邦的轉型之年,在經歷了與金大、新邦兩次分家後,股權結構單一了。在經過近兩年的北京、上海兩地布點的嘗試後,果斷從空運散貨王轉型,押注卡車航班公路時效件,走出廣東,加速了在全國的網絡佈局。

德邦重新定義“零擔”,在30公斤-1噸之間設計產品並展開營銷,錯開了與快遞與專線大零擔的直接競爭。由於定位精準,對時機把握得當,而且培訓與梯隊建設逐漸顯現效果,人才層出不窮。在2010年,德邦新增營業網點近80%,營業收入增長高達90%,達到26億元,一舉超越華宇成為行業第一。

1993年3月王衛在順德成立順豐,創業初期僅有6個人,是粵港兩地收送快件的“水客”。最初順豐在規模擴張的路上,也選擇了加盟。2002年,王衛收權成功,從加盟轉直營,並在總部設立在深圳,隨後順豐開始定位國內高端快遞。

2003年,對於順豐也是轉折之年。現在上市的主體【順豐控股股份有限公司】就於2003年5月22日成立,同年與揚子江快運簽下合同,順豐成為國內首家使用全貨運專機的民營速遞企業。由於激勵機制得當,此後順豐駛入快車道,2010年,這家公司的銷售額已經達到120億人民幣,擁有8萬名員工,年平均增長率50%,利潤率30%。

2003年、2010年對德邦與順豐來說都是分水嶺。

2013年畫風空變。彼時加盟網絡尚未成勢,華宇再次轉賣中信,仍在磨合期,高手寂寞。另一方面,電商市場快速成長,四通一達規模成倍增長。德邦在穩固自己的零擔地位後,覬覦快遞的規模與利潤誘惑,掩飾不住自己對快遞市場的野心,11月正式進軍快遞業。

得益於大件快遞業務的強勁發展,德邦僅用5年時間,便實現了快遞業務從0到100億的突破,成為大件快遞細分市場的領頭羊。2018年7月4日,德邦物流正式改名為德邦快遞。當年,德邦快遞業務首超快運業務,營收113.97億元,同比增長64.5%( 快運業務收入同比下降13.76%,僅為112.06億元)。

隨著快遞市場連年高速增長,百世通達,不斷攻城掠地,在件量規模紛紛超越順豐。加盟網絡成本優勢明顯,性價比高,圓通中通先後試水高端商務快遞件,除發票、合同之類對安全、時效有特殊要求的客戶外,順豐的堡壘被不斷攻陷。順豐急於在新領域裡開疆拓土,尋找新的增長點。2018 年,順豐控股實現營業收入909.43億元,淨利潤同比增速下滑 4.57% 。但新業務佔比從13.71%上升到18.90%,其中,快運業務為新業務貢獻大頭,佔比從6.18%上升到8.86%。

德邦順豐針尖對麥芒,百世安能坐山觀虎鬥

順豐快運一路狂奔

順豐重貨營收從23.4億元上升到80.5億元,幾乎每年都以翻一倍的速度增長。鑑於其優越表現,2019年7月9日,順豐集團發佈“順豐快運”品牌,正式升級為事業部。順豐快運自成立之初,在產品與打法上,一直對標德邦,而且高管與各地中層管理團隊中,大量挖角德邦,對德邦知根知底。在2019年8月8日這天,貨量首超德邦快運。

兩家巨頭紛紛深入對方腹地絞殺,短兵相接是遲早的事。

相較而言,順豐快運政策更為激進一些。雙方殊途同歸,在完成快遞、零擔與整車的全公斤段產品佈局後,劍指供應鏈。


三、決勝供應鏈

2018年8月,順豐與全球冷鏈供應鏈巨頭美國夏暉集團成立新夏暉; 同年10月,順豐斥資55億元併購DHL在中國大陸、香港和澳門地區的供應鏈業務。在2019上半年的動作頻頻,成立多家供應鏈企業。分別是上海豐湃達、上海好駟駒、武漢駒豐、共享精密信息技術、杭州雙捷等企業

德邦順豐針尖對麥芒,百世安能坐山觀虎鬥

順豐供應鏈佈局頻頻

德邦2019年合計斥資逾22億元,成立了多家公司,同樣是在供應鏈上下足功夫。但與其他不太一樣的是,德邦新成立的企業,規模和野心非常大,例如投資20億元的天津德基與其相關聯企業成都德基、寧波德基;還有不少沒在表格中總結的小公司,例如1月份成立的齊河縣德邦運輸有限公司等,投入資金50萬元。

德邦順豐針尖對麥芒,百世安能坐山觀虎鬥

德邦下重注佈局供應鏈

國家之間的競爭,說到底是制度的競爭,人才的競爭,實力的競爭,也是供應鏈的競爭。就算美日等國要求企業撤資搬回本國或者搬遷至人力成本更低廉的東南亞拉美非洲,但這些地域配套的港口碼頭產供銷供應鏈未必能跟上,傷筋動骨生死存亡之際,任何企業主都會算細賬。中國離不開世界,世界也需要中國。此次疫情,順豐的表現亮眼,漸成國家戰略的一環,為其加分不少。

服務製造企業的產供銷供應鏈,才是德豐大戰角逐的主戰場。對於中高端市場來說,百世安能等加盟快運巨頭更多充當旁觀者角色,在中低端市通過打折包倉等促銷活動,激戰正酣。直營巨頭間的針鋒相對,加盟巨頭的拼命廝殺, 為2020年定下了基調,零擔快運,好一場大戲!

各位看官,德邦順豐針尖麥芒,您更看好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