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幼儿园高级职务比例过低,严重制约师资建设

“为什么同为教师,小学教师能评高级职称的机会,要远低于初中和高中?国家明确强调重视义务教育,为何非义务教育的高中高级职称岗位比例高于初中和小学?”据笔者了解,由于高级职称岗位比例的限制,很多小学未来10年甚至20年都不可能有教师评获评(聘)高级职称(职务) ,这导致招聘新教师难,以及骨干教师的流失。


小学,幼儿园高级职务比例过低,严重制约师资建设

从根本上解决这一问题,当然应该取消职称评审,对教师实行基于职务的薪酬管理体系。教师按职务确定年薪,年薪随教龄增加而提高,这避免出现职称和职务两张皮,以及有的教师评上高级职称就出工不出力却拿更高薪酬的问题。从发达国家中小学教师的薪酬制度看,就没有职称评审,而是根据教师职务给教师年薪,实行年薪制与终身教职制度,保障教师的待遇并激发教师的职业荣誉感。


在当前,我国要取消职称评审,必然面临巨大阻力,因此,可以在保留职称评审的同时,降低职称在薪酬体系中的权重,而提高教龄津贴。通过提高教龄津贴来提高教师的待遇,增强教师的职业荣誉感。如一年教龄每月津贴100元,20年教龄,教龄津贴为2000元。而且,这应该不分学段,所有学前教育教师、中小学教师应该享有同样的教龄津贴。


不管是继续保留职称评审,还是今后实行基于职务+教龄的薪酬制度,都需要厘清一个认识,应该按不同学段,给教师不一样的薪酬,还是对各学段的教师平等对待。目前,我国是对学前教育教师、小学教师、初中教师、高中教师区别对待的。具体表现就是高级职称(岗位)比例,幼儿园低于小学,小学低于初中,初中低于高中。而在笔者看来,要提高我国学前教育质量、义务教育质量,增加幼儿园教师岗位,小学以及初中教师岗位对优秀人才的吸引力,必须大幅提高高级职称(岗位)的比例。做到和高中的高级职称(岗位)接近或者相当。


小学,幼儿园高级职务比例过低,严重制约师资建设


如今年山东省委组织部、省人社厅等部门联合发布的《关于优化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管理有关事项的通知》,对各高校、中小学、卫生等6类行业的专业技术岗位结构比例进行了优化。在2019年7月份的岗位结构比例标准中,高中、初中、小学的副高级岗位比例分别为30%、20%和10%。在新标准中,高中、初中、小学的副高级岗位比例分别提升为为32%、23%和14%。从中可见,就是优化后的岗位比例设置,小学副高级岗位比例还是比高中副高级岗位比例低18个百分点。


江苏也是如此。2017年12月印发的《江苏省幼儿园、中小学、中等职业学校岗位设置管理实施意见》意见明确,高中、中等职业学校正高级、副高级、中级、初级专业技术职务结构比例为1-3∶20-40∶25-40∶25-40;初中正高级、副高级、中级和初级专业技术结构比例为1-2∶15-28∶45-55∶30-40;小学正高级、副高级、中级和初级专业技术结构比例为1∶5-9∶45-60∶40-45。根据这一意见,小学副高级比例最高为9%,高中则达到40%!


对此,或许有人会说,高中教师整体学历水平高,教学任务重,高考压力也大,因此,有更高的高级职务岗位是合理的,小学教师整体学历水平大多为本科,教学任务和压力也没有高中大,因此,高级职务岗位比例低也正常。然而,从国家发展教育的重要职责,以及提高义务教育质量来审视,就会发现,小学的高级职务比例只有10%左右,是不合理的,这直接制约了小学的师资队伍建设,换言之,当前的小学教师队伍建设现状,源于对小学教师的基本定位。


小学,幼儿园高级职务比例过低,严重制约师资建设

本文图片来源:网络

在加拿大,与我国高中生均经费高于初中,初中高于小学不同,学前教育、小学、初中和高中的生均经费是一样的,这是基于对学前教育、小学的高度重视,因为政府的最重要责任,是办好最基础的教育。在美国,从本世纪初起,幼儿园教师的学历要求是教育硕士毕业,这也是高度重视学前教育的结果。评价一个国家的教育发展程度,不是看高中和大学,而是看幼儿园和小学。


2018年,教育部部长陈宝生在两会上指出,要用好一个教师,就要对他未来的职业发展作出安排,拓宽他们的渠道,比如中小学老师,要提高他们的高级职称所占的比例。2019年,教育部明确,将提高中高级教师岗位比例。当务之急是,针对学前教育和小学教师建设现状,提高高级职称的比例,至少应该提高到20%以上,逐渐接近高中的高级职务比例,由此吸引更多优秀人才进入幼儿园和小学,全面提升学前教育和小学师资质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