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珠澳vs深中大桥的背后,是香港和深圳对珠江西岸主导权的争夺!

港珠澳vs深中大桥的背后,是香港和深圳对珠江西岸主导权的争夺!

珠江两岸形势图

2018年10月24日上午9时,连接香港、澳门、珠海的港珠澳大桥正式通车,同时,连接深圳和中山的深中大桥也在紧锣密鼓的施工建设当中,计划2024年也正式开通,香港和深圳对珠江西岸经济腹地的争夺,也由此拉开了序幕!

港珠澳vs深中大桥的背后,是香港和深圳对珠江西岸主导权的争夺!

2018年,深圳市GDP总量正式超越香港(数据引用)

根据2018年官方经济数据显示,按照可比价格核算,深圳当年的经济总量为24222亿元人民币,香港的换算成人民币约为24001亿元,深圳超出香港221亿元,这表明,深圳在经济总量上,正式超越了香港。深圳,从一个南海边上的小渔村,在改革开放春风的沐浴下,不断进取和发展,在逢我国改革开放40周年之际,GDP上超越香港,这一历史性的时刻,具有里程碑性的纪念意义。

港珠澳vs深中大桥的背后,是香港和深圳对珠江西岸主导权的争夺!

2010-2019年香港深圳GDP发展走势(数据引用)

早在10年前的2010年时,深圳的经济总量为9582亿元,香港为16212亿元,深圳仅为香港的59%,差距明显;到了10年后的2019年,深圳经济总量已增长到了26927亿元,而香港也增长到了23712亿元,深圳占香港的比重达到了114%,深圳的经济总量超出香港近14个百分点左右。

在过去的10年里,深圳的年均名义经济增速为12.22%,香港仅为4.36%,深圳超出香港7.85个百分点;深圳经济总量增长了2.81倍,香港仅增长了1.46倍,相对于香港,深圳经济的发展速度更快。这也是深圳之所以能在10年的时间里,快速赶超香港的最大原因所在。

港珠澳vs深中大桥的背后,是香港和深圳对珠江西岸主导权的争夺!

粤港澳大湾区形势图

香港被深圳超越,即在情理之中,但又出乎大多数人的想像,因为从没有人会想到,这一天会来得这么快,有点不可思议:

  • 深圳能有今天的成就,离不开香港的辐射和带动作用。众所周知,40年前改革开放之初,深圳当时还叫宝安县,隶属现在惠州市管辖,是南海之滨和香港一河之隔(深圳河)的一个小渔村而已,现代经济和工业可以说是完全空白,而当时的香港,已是同我国台湾、还有韩国、新加坡齐名且经济发达的亚洲四小龙之一,已是世界发达经济体。改革开放后,宝安县从惠州市析出,并更名为深圳市,在特区政策的指引下,利用与香港紧邻的地缘优势和跳板作用,学习亚洲四小龙的经济发展策略,大力发展劳动密集型外贸出口加工产业,吸引了大量的香港资本和产业就近转移过来,另外,我国的台湾和国际资本也通过香港中转到深圳,从而把深圳拉入到了世界工业经济体系当中,经济发展速度突飞猛进,成为了我国改革开放的一颗耀眼明星城市。
  • 香港是老牌经济发达地区,深圳是新生的城市,有较强的后发优势。经济学上,有一个术语叫做“后发优势”,就是说,当某一个地方的经济高速发展到一定阶段后,就会处于停滞或者低速发展阶段阶段,而原本发展落后的地区,就会利用当下最新技术,越过前面的落后阶段,直接进入到目前先进的发展阶段中,从而实现弯道超车。香港因为历史的原因,长期同世界资本主义经济一同发展和前进,经济和发展程度远远领先于我国内地,利用国际自由港的身份,到上世纪70年代时,已是世界著名的金融和国际贸易中心。而深圳,从一穷二白的基础上,直接越过了原始积累的经济阶段,在世界资本和产业的布局带动下,接轨和采用当时世界最新的技术,和经济发展思维模式,从而快速接近了与香港的产业断代差距,为以后的赶超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 香港的经济结构出现了重大问题,太偏重金融业和房地产业,而深圳的经济结构比较合理。深圳在全国力量的支持下,和在相关政策资源的倾斜下,以及深圳人民在“拓荒牛”的引领下,充分发扬艰苦奋斗的拼搏精神,把深圳打造成为了我国的创新之城、科技之城,实体经济、金融业、服务业、科技产业齐头并进,从而实现了经济的健康快速发展;而香港的经济支柱为金融业、加工产业、港口航运、房地产,当加工产业转移到深圳和内地后,也慢慢导致了港口航运业的衰退,只剩下了金融业和房地产业在苦苦支撑,民生领域经济发展滞后,而过高的房价,又消耗掉了香港经济发展的内生动力,导致科技创新性严重不足。


港珠澳vs深中大桥的背后,是香港和深圳对珠江西岸主导权的争夺!

香港维多利亚湾

同为邻居的两个城市,此生彼长,深圳高速的发展步伐,使香港感觉到了严重威胁,而深圳也要为了保证持续高速发展,找寻新的出路。香港和深圳都是地域狭小的城市,目前,深圳和香港都面临着没有多少土地可被利用开发的情况,在这种情况下,扩大经济腹地,保持足够的影响力,是香港和深圳都要考虑的首要问题,而珠江西岸,就成为香港和深圳的优先选择目标。

  • 目前,粤港澳大湾区的珠江东岸,已没有多少可供开发的土地资源。深圳和香港都是面积狭小的城市,并且都是以山地为主,平地较小,而邻近东莞市的土地资源开发得也差不多了,惠州市的土地开发是有的放矢,严格控制。香港经过近100年的发展,可供利用的土地更是少之又少,而山地的开发成本又非常高,还有香港严格生态保护的原因,这也是为什么香港的房价非常高的原因所在;深圳也好不到哪去,经过40年的发展,也没有多少土地资源进行经济布局了,华为部分职能和产业转移到邻近的东莞,就是因为深圳没有合适的土地供其产业落地,和长期发展布局,深汕经济合作区(深圳汕尾合作),就是在这种背景下的无奈之举。
  • 珠江西岸地区经济发展还不充分,有大量优质土地资源有待进一步开发利用。珠江西岸有中山、珠海、江门三座城市,这三座城市在粤港澳大湾区中,经济总量占比较小,经济发展还不充分,相对于珠江东岸的香港、深圳、东莞,经济产业和规模要落后不少,最主要的是,西岸有大量的、可供开发的宝贵土地资源。那么在这种情况下,香港和深圳同时向西看,就不难理解了,谁能先打通与西岸的交通联系,尽早提前进行经济产业布局和落地,谁就能在未来的竞争中,抢占先机。
  • 根据粤港澳大湾区的总体规划,也需要打通珠江两岸的交通网络。珠江西岸的发展落后于东岸,跟珠江也有很大的关系,目前,珠江上游虎门大桥和南沙大桥,因位置偏北太远,无法满足东西岸这6座城市经济交流往来的需要。在这种情况下,修建新的东西向跨江大桥,非常紧迫和重要,也就被提上了日程,粤港澳大桥的开通,和深中大桥的规划和修建,可谓正逢其时。


港珠澳vs深中大桥的背后,是香港和深圳对珠江西岸主导权的争夺!

深圳蛇口

虽然深圳的经济总量超越了香港,但在人均指标、金融中心、服务贸易、国际化等方面,深圳与香港差距还很明显,深圳的优势在于是一座新生的城市,具备强大的后发优势和潜力;香港发展到一定阶段后,短期的停滞和低速发展,也是正常的,一旦在国家的总体布局和重大利好政策支持下,经济产业调整和重新规划且布局到位,从而焕发生机实现二次腾飞,也是非常值得期待的。未来,香港和深圳只有共同发展的更好,处于一种良性竞争和经济互补的局面,共同引领珠江两岸经济的健康快速发展,才是粤港澳大湾区之福,更是国家之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