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環境日 | 來聊聊綠色金融那些事

自1972年,世界環境日設立以來,保護和改善人類環境成為全世界的共同認知和追求。

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近年來,伴隨著新舊動能轉換、藍天保衛戰等一系列宏觀發展戰略的推進,綠色產業迎來發展機遇期。

作為現代經濟命脈的核心,金融在其中應該發揮怎樣的作用?加快發展綠色金融,強化金融對綠色產業的支持,推動綠色經濟增長點的培育,成為當下和未來金融發展的重要使命。

在這個過程中,海爾金融保理又是怎麼作為的,小編帶您一探究竟。

讓綠色成為中國經濟發展的不變底色

在我國經濟已由高速增長階段轉向高質量發展階段的大背景下,節能環保、新能源、綠色低碳等產業,成為當下和未來新的經濟增長點。

中國的“十三五”規劃提出了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新發展理念”,國家把落實綠色發展理念、實現綠色轉型作為重要任務。

而綠色發展理念、綠色轉型,並不是僅僅侷限在傳統意義上的環境保護、汙染治理、降低排放等實體經濟微觀實踐中,還包括更高層次上的綠色經濟體系建設。

這其中就離不開與之相配套的現代經濟核心——金融。

綠色經濟體系呼喚綠色金融。

綠色金融的3大突出特點

與傳統金融相比,綠色金融的更加突出3大特點:

❀一是,更加強調人類社會的生存環境利益;

❀二是,將環境保護、資源有效利用作為活動成效標準之一,通過金融活水的作用引導經濟主體注重自然生態平衡;

❀三是更強調金融活動與環境保護、生態平衡的協調發展,最終實現經濟社會的可持續發展。

由此可見,綠色金融不僅具備金融的特質,還更加註重經濟社會的可持續發展,更加側重節能減排、綠色能源、環境保護等產業項目的金融服務力度。

中國的綠色金融之路應該怎麼走?方向在哪裡?

在日前舉辦的2019中國金融學會綠色金融專業委員會年會上,中國銀行副行長陳雨露就給出了答案。

會上,他就未來綠色金融如何實現高質量發展,從理論、標準體系、產品和服務創新和國際合作4方面提出了具體要求,這無疑為綠色金融行業的未來發展指明瞭目標和方向。

在“深化綠色金融產品和服務創新,推動綠色金融可持續發展”環節中,陳雨露提出要“動員各類資本尤其是更多社會資本參與綠色項目建設,提升經濟主體發展綠色金融的內在動力。

來自海爾金融保理的綠色金融實踐

在產業投行模式的指導下,海爾金融保理創新探索,以信用重構產業模式,將成熟的鏈式信用生態模式在綠色環保產業落地實踐,走出了一條獨具特色的綠信鏈模式(綠色產業鏈式信用生態模式),打造綠色信用生態、構建綠色信用鏈群。

事實上,綠信鏈小微切入綠色環保產業的客觀背景仍然是產業自身的傳統金融服務在時間、產品、信用管理上存在諸多可以提升之處。

例如:環保項目獲得授信前,項目完成率需達到50%,這一要求為環保企業帶來不小的資金壓力。

而綠信鏈模式沿用了“信用變現資源”的模式,通過打造環保產業信用生態閉環,為用戶提供全流程的資金管家服務,鏈接銀行資源解決資金壓力。

而且,在該平臺上,多方資源共創,優質企業互聯互通,優質項目平臺共享。

❆在海南美舍河生態治理工程項目中,中標的環保公司面臨著河流整治的緊迫性與傳統融資模式審批週期長的矛盾。

此時,海爾金融保理以信用管理為抓手,通過對項目用款節奏的分析,設計出適合溼地保護項目的全套資金方案,解決了環保公司的資金困境。

不僅如此,在環保公司各項條件成熟之後,海爾金融保理直接為其鏈接銀行項目貸款,保障項目接下來能按計劃推進。美舍河在最短的時間內恢復到了原來的“美貌”。

❆在雲南元謀縣,元謀縣全縣土地缺灌率高達44.83%,資源性和工程性缺水是長期以來制約元謀跨越發展的主要瓶頸。智能灌溉設備公司項目落地的快慢直接影響到當地經濟林果業的發展。

但是項目部前期的高投入以及長回款週期,成為智能灌溉項目落地的瓶頸。海爾金融保理憑藉“特許經營權+股權”的定製化金融解決方案,為企業盤活應收賬款加速資金回籠,使得29個農村灌溉水利工程項目順利上馬,農民提前用上了高科技的灌溉技術。

綠信鏈平臺還鏈接上下游資源方、專業技術團隊、金融、市場等資源方共創,為用戶提供全產業鏈解決方案。

而再也不用靠天吃飯的當地農民,也迎來了物聯網農業轉型的「黃金年代」,畝均增收達到5000元以上,智能灌溉企業實現了物聯網農業轉型,企業營業收入由12億元提升到18億元。

海爾金融保理的綠信鏈模式,通過信用授權,吸引了環保產業鏈各資源方來參與共創,共同構築綠色金融新生態。

截至目前,海爾金融保理為甘肅、雲南等多個國家重點扶持貧困鄉村的農業灌溉節水、農民安全飲水、農村汙水處理領域注入多維度的資金,協同企業每年灌溉節水2600萬立方米,惠及農民110萬。

這無疑為推動我國綠色金融和實體經濟高質量發展貢獻了一份綠色力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