頸神經後支綜合徵神經阻滯治療

頸神經後支綜合徵(cervical dorsal rami syndrome,CDRS)是由多種病因引起的一組疾病的總稱,主要表現為頭痛、頸肩痛、上肢的放射性疼痛等,可伴有運動和感覺障礙。CDRS主要的病因是頸椎橫突或關節突肥大,頸部肌肉勞損、撕裂、肌纖維、腱纖維或韌帶的腫脹、出血等原因使頸神經後支受壓而引起一系列症狀。頸神經後支受壓是本病的根本原因,而頸神經後支所支配的組織發生病變也可誘發本病。

神經阻滯治療 通過阻斷疼痛衝動的傳導,改善病變區域的血液循環,促進局部炎性滲出物和致痛物質的吸收,增強組織新陳代謝,阻斷疼痛-肌肉組織缺血-疼痛的惡性循環。常用藥物為局部麻醉藥複合糖皮質激素,或聯合維生素B12(如甲鈷胺注射液),可抑制局部炎症,改善微循環,促進細胞代謝,還能通過下調星形膠質細胞再活化和抑制硫痠軟骨素蛋白聚糖表達來促進神經修復,促進軸突生長。

(1)枕大神經、枕小神經和第三枕神經阻滯:適應證有頸源性頭痛、枕大神經和枕小神經痛。①枕大神經阻滯:枕大神經出肌點阻滯:上項線枕外隆突與乳突連線中內1/3交界處(枕大神經出肌點)為穿刺點,(超聲引導)緊貼枕動脈內側進針,患者會出現枕部放射痛或異感時,即稍退針尖,回抽無血後注入治療液。超聲引導頭下斜肌處枕大神經阻滯:頸2棘突水平確認頭下斜肌。在頭下斜肌與頭半棘肌之間,可見枕大神經,超聲引導進行阻滯。②枕小神經阻滯點:在枕外隆突與乳突連線中外1/3交界處(枕大神經穿刺點外側約2.5cm)。③第三枕神經出肌點阻滯:樞椎棘突水平穿越頭半棘肌的位置(樞椎棘突與橫突中點)或上項線水平出肌點為穿刺點,超聲引導進行阻滯。神經阻滯一般無嚴重併發症,因頭皮血管豐富,容易出血,阻滯後應壓迫數分鐘。枕大、枕小和第三枕神經阻滯點見圖。

頸神經後支綜合徵神經阻滯治療

圖 枕大、枕小及第三枕神經阻滯點

(2)頸椎小關節阻滯:除C1、C2後支,其餘頸神經後支從椎間孔處發出後,向後繞頸椎關節突關節(即頸椎小關節),因此可在頸椎小關節處進行頸神經後支阻滯。頸椎小關節阻滯通常需要超聲、X線或CT引導。目前超聲引導安全性和準確性更高,超聲長軸掃描頸椎小關節為典型的疊瓦狀結構,容易辨別。近年有學者採用短軸掃描,以棘突為標誌,可清晰顯示頸椎小關節(包括上下關節突)。

(3)頸椎橫突阻滯:頸椎橫突阻滯既往常用CT或X線引導,使用超聲引導時可提高操作的安全性和準確性。患者可取側臥位、俯臥位,超聲根據頸椎棘突確定頸椎節段,從頸椎棘突由後向前滑動超聲探頭確定相應的頸椎橫突。C2後支在寰椎後弓與椎弓板之間(寰椎關節外側)、C3~C7後支在脊柱軸外側最凹點,即頸椎橫突後結節與頸椎小關節之間,超聲、X線或CT引導均容易實施。頸椎關節突關節、橫突與頸神經後支關係及後支頸椎橫突阻滯見圖。

頸神經後支綜合徵神經阻滯治療

圖頸椎關節突關節、橫突與頸神經後支關係

頸神經後支綜合徵神經阻滯治療

圖頸神經後支頸椎橫突阻滯

(4)C2背神經節阻滯:需要在X線、超聲或CT引導下實施。C2背根神經節解剖上位於外側寰樞關節後面內側中部的固定位置上,以超聲引導下C2神經節阻滯為例:①患者體位:取俯臥位, 胸部墊枕, 雙手放置舒適;② 注射定位: 在超聲引導下以C2背根神經節為目標進行探查並作好相應的體表標記。③注射方法:以標記點作為穿刺點,在超聲引導下調整進針方向,針尖抵達C2背根神經節時可誘發枕部、頂部的放射樣疼痛,性質與原發疼痛區一致,回抽無異常時緩慢注入混合液。④混合液構成: 利多卡因40mg+曲安奈德10mg+生理鹽水。特別注意超聲確定C2背根神經節外側椎動脈、內側為椎管,穿刺時避開。C2背根神經節的位置見圖。

頸神經後支綜合徵神經阻滯治療

圖 C2背根神經節的位置

(5)星狀神經節(stellate ganglion,SG)阻滯:SG多位於C7~T1椎體橫突水平,在頸總動脈、椎前筋膜深面,其外側為前斜角肌,內側為食管、氣管、喉返神經,後方為頸長肌、頸椎橫突,下方為鎖骨下動脈和胸膜頂。然而,人體頸交感鏈的解剖位置和形態常發生變異,高精度超聲能夠識別SG,而不僅單純依賴其周圍的解剖結構,則能最大限度地減少SG阻滯併發症的出現。通常注入1%利多卡因4~6ml。SG阻滯成功的標準是注射側出現霍納氏徵。

(此處已添加醫療卡片,請到今日頭條客戶端查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