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省市發放“消費券”已達百億,北大報告建議在全國發到5000億

《中國經濟週刊》記者 孫冰 | 北京報道

為了在疫情之下“重啟消費”和進一步提振經濟,據記者不完全統計,全國已經有浙江、湖北、湖南、北京、廣東、遼寧、山東、貴州、江蘇、安徽、河北、四川、江西、寧夏、廣西、重慶等多個省市的地方政府宣佈發放居民“消費券”,總金額已經達到百億規模,尤其是“五一”小長假期間,更是力度空前。

來自國家統計局的最新數據顯示,2020年第一季度我國GDP同比下降了6.8%,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同比下降19%。目前,消費這駕“馬車”,已經成為拉動中國經濟增長最大的動能,2019年的數據顯示,由消費拉動的GDP增長佔比高達57.8%。因此,在疫情下,消費增長對於經濟復甦至關重要。

消費券對拉動消費、提振經濟的實際效果到底如何?近日,來自北京大學光華管理學院研究團隊經過調查研究後,最新發布了《疫情下的消費重啟:基於中國城市消費券發放的大數據分析及政策建議》報告(下稱《報告》),探討消費券發放的實際效果和未來建議。

杭州1元消費券拉動3.5元新增消費 個別地區乘數效應達11倍

3月2日,山東省濟南市率先宣佈發放2000萬元消費券。隨後,全國陸續有多個省市地區宣佈向公眾發放消費券。最“豪橫”的當屬是浙江,僅杭州、溫州兩地就已經發放了超過34億元的消費券。而受疫情影響最為嚴重的武漢,也通過支付寶等平臺發放23億元消費券,其中5億為政府出資,剩餘18億由平臺匹配。而南京、合肥、青島、北京等地向公眾發放的消費券也都超過了億元級別。

此外,也有很多平臺和企業參與到各地政府的消費券計劃中。淘寶天貓、京東、蘇寧、拼多多、騰訊、滴滴等都宣佈發放大力度的消費券。

4月9日,商務部新聞發言人高峰在例行發佈會上透露,杭州發放的消費券已核銷2.2億元,帶動消費23.7億元,乘數效應達10.7倍;鄭州首期發放5000萬元消費券,發放兩日核銷1152.4萬元,帶動消費1.28億元,乘數效應達11倍。

北京大學光華管理學院院長、金融學系教授劉俏告訴《中國經濟週刊》記者,《報告》的研究團隊,針對杭州消費券的實施情況進行了為期一個月的研究,然後發現,消費券在杭州的刺激消費效果是比較明顯的,杭州的實踐顯示邊際消費傾向(MPC)在3.5以上,即政府1元錢的消費補貼能夠帶來平均3.5元以上的新增消費,而且這個新增消費並不是“消費提前”所致,即消費券過後,消費恢復常態後並無明顯下滑。

根據從首期200萬套消費券中隨機抽取的10萬樣本研究,劉俏表示,首期發放的數字消費券在有效期內核銷比例達70.2%,即樣本中獲得消費券的消費者在7天有效期內平均使用3.51張券,結果顯示這35.1元的政府財政補貼帶動了124.6元的新增總消費,拉動效應達到了3.5倍以上。

更為值得關注的一點是,傳統方式拉動消費比較“困難”的高年齡人群,對於消費券卻更加敏感。比如,杭州的消費券消費拉動效應在年齡維度上呈倒U型,即41-50 歲人群的消費拉動效應最強,槓桿倍數達到4.2倍,更大範圍來看,41歲以上消費者新增消費額和槓桿倍數,要高於青年人群。

從現金到數字消費券的中國方案

消費券並不是新生事物,它實際上是政府刺激經濟的一種短期政策工具,但之前國外發放消費券對消費刺激效果並不是特別理想。新增消費比例並不高,而且消費者的行為和消費傾向長期並沒有改變。

為什麼在此次疫情中,中國的實踐卻拉動作用明顯呢?劉俏認為,這主要得益於我國數字經濟基礎設施的發展為發放消費券、提升消費券使用效果提供了便利條件。

國內的消費券很多是以現金形式發放的,會大量轉變為儲蓄,而不一定被消費。而且發現金也是沒有槓桿的。但消費券設計有槓桿,比如花40元才能用10元這比現金要好。此外,以電子消費券形式發放,只要方案設計得好,消費券財政給錢,商家也願意配合“加碼”,以獲得更多流量的導入,因此,產生的效果更好。

數據顯示,我國2019年第四季度移動支付交易規模約為59.8萬億元,同比增長13.4%,其中移動支付市場份額前三名依次為支付寶、財付通、壹錢包。國內移動支付已經超過10億用戶,這意味著政府通過數字平臺的消費補貼措施可以精確到個人、商戶、企事業單位以及行業,並瞬時完成,操作成本低,同時也解決了傳統消費券發放渠道的資金、人力成本高,不透明等問題。

此外,劉俏還特別建議通過數字化發放流程和風控機制,要確保消費券不被“套現”, 確保在商家消費後直接核銷,避免出現套現、轉讓甚至“薅羊毛”等問題。這樣,消費券才能有效進入實體經濟,尤其是受疫情影響嚴重的餐飲、零售行業。

疫情下消費重啟 數字消費券堪當重任

“這次疫情改變了我們對宏觀政策制定的很多想法,比如跟2008年、2009年的4萬億相比較發生了很大變化。當然,這背後是現在整個中國增長的核心邏輯發生了很大的變化,中小微解決80%以上就業問題,而且消費對經濟增長拉動在去年達到了57.8%,前年還要更高一些。”劉俏表示。

因此,劉俏和研究團隊也在《報告》中建議,在全國範圍內大規模發放並核銷總額為5000億元的消費券,由國家統籌,可以讓地方政府根據本地情況探索“一城一策”。根據研究團隊對杭州數字消費券發放的研究,設計合理的數字消費券能夠帶動3.5-5.8倍的新增消費。

劉俏認為,以杭州3.5倍的拉動效應來計算,5000億的消費券核銷能夠帶來1.75萬億的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相當於帶動了4.25% 的社會零售總額增長。假定社會零售總額增長與消費增長相同,因為消費帶動了57.8% 的經濟增長,5000億元的消費券能夠拉動2.46% 的全年GDP增長。

“對今天中國的中央財政狀況來說,5000-10000億是可以承擔的。”劉俏說。

當然,劉俏也建議,一定要鼓勵“一城一策”的嘗試,推薦最優實踐的做法。中國數字經濟基礎設施建設全球領先大背景下,數字消費券可以起到公共政策事半功倍的效果,現在可能也到了可以推出的關鍵時間節點。“電子消費券的設計成本不高,政策效果卻非常直接,透過杭州和國內其他城市的實踐,加上研究整理出來的數據,我覺得疫情下重啟消費,數字消費券是很值得期待的。”他說。

版式 | 孟凡婷

轉自:中國經濟週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