番茄一苗雙頭 一 苗 3 頭嫁接育苗關鍵技術

番茄一苗雙頭 一 苗 3 頭嫁接育苗關鍵技術

高麗紅等[青錢柳頭條號網絡首發]技術產生的背景

番 茄 是 中 國 設 施 栽 培 面積最大的蔬菜。據 2016 年的統計數據顯示,番茄設施栽培面積已經超過 1000 萬畝(67萬 hm 2 ),其中日光溫室番茄582 萬畝(38.8 萬 hm 2 ,佔日光 溫 室 總 面 積 的 25%), 塑料 大 棚 番 茄 543 萬 畝(36.2萬 hm 2 , 佔 塑 料 大 棚 總 面 積的 14%)。 因 此, 番 茄 的 產量已經基本滿足人們的需要,個別季節還存在上市集中導致的產品滯銷問題。隨著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人們對番茄產品的關注點逐漸從均衡供應、外觀商品性和耐貯運能力轉移到豐富的營養和良好的口感上 。週年穩定提供高品質番茄產品成為最近幾年很多蔬菜企業或番茄產區合作社創建品牌的主要舉措,伴隨而來的是對番茄的栽培模式和栽培技術也提出了新的要求。品種在高品質番茄栽培中仍然起著決定性作用,最近幾年國內番茄高品質育種也有了一些突破性進展,日本、荷蘭的高品質番茄品種在中國的栽培面積也逐年增加。此外,隨著一些企業進入現代設施園藝生產領域,近幾年連棟玻璃溫室番茄栽培面積也在快速增長,而這些溫室番茄企業生產目標均為高品質番茄的週年供應,因此品種和砧木都以進口種子為主,單粒番茄(或砧木)種子價格為1.5~10 元,種子的成本非常高。相比之下,在荷蘭等設施園藝發達國家,近幾年溫室番茄栽培普遍使用嫁接苗,番茄嫁接育苗比例已超過 97% ,而且為了節約種子成本,一苗雙頭的嫁接育苗方式得到了普遍應用。目前,國內大型溫室番茄栽培也普遍接受並採用了荷蘭溫室番茄生產的

一苗雙頭或三頭的育苗方式,推進了國內番茄育苗方式的革新。此外,為了獲得穩定的番茄品質和減少栽培過程中農藥投入,日本高密度、多段式的高品質番茄栽培模式也逐漸引起國內學者和生產企業的關注。因此隨著高品質番茄栽培模式的應用,從降低種子成本出發,這種一苗多頭的育苗方式也將會得到一定面積的應用。

番茄一苗雙頭按照出頭的位置可以分為子葉雙頭苗和主幹雙頭苗 2 種形式。子葉雙頭苗是從 2 片子葉的葉腋處同時均勻地萌發出2個新的生長點,這種方式國外採用居多,以荷蘭、日本為代表,國內目前應用較少,其優點是從子葉出來的2個側枝生長相對均勻一致,不易出現頂端優勢,容易控制。主幹雙頭苗是分別從第 1 片葉葉腋和第 2 片葉葉腋處萌發出2 個側枝,但 2 個側枝的長勢均勻度控制難度大,易出現頂端優勢,目前國內生產的雙頭嫁接苗應用此種方法較多。利用主幹法還可以育成 1 苗 3 頭或 4 頭,重點是需要通過對先長出的側枝進行控制,使幾個側枝能夠生長均勻一致。一苗雙頭或多頭需要幾個側枝同時結果,因此對水分、養分的需求更高,因此這種育苗方式多選擇根系發達、綜合抗逆能力強的砧木進行嫁接育苗。基於此,本文對嫁接番茄一苗雙頭育苗關鍵技術做一個歸納介紹。

番茄一苗雙頭嫁接育苗技術要點

砧木選擇

砧 穗 的 親 和 性 將 直 接 影響嫁接成活及後期生長,選定接穗後需根據番茄類型匹配適宜砧木。砧木應具備相應的抗性和親和力,南方地區主要採用抗青枯病砧木品種,如‘浙砧’‘桂砧’等;北方地區主要採用抗根腐病砧木品種,如‘金棚砧木’‘久綠 787’等。

種子處理

播種前番茄種子需要進行消毒處理,可採用溫湯浸種及磷酸鈉或高錳酸鉀等藥劑消毒等方法,以降低種傳病害發生,經過處理的包衣種子可直接播種。砧木和接穗需根據生長速度確定播種時期, 以確保嫁接時砧木與接穗苗齡以及莖粗相適應。一般接穗長勢比砧木弱,需比砧木提前 2~4 天播種,建議採用 72 孔或 105 孔穴盤進行播種。

砧木與接穗嫁接前的管理

砧木與接穗播種後催芽溫度保持在 28~32℃,種子拱土後可將夜溫降至 20~23℃,預防下胚軸徒長。子葉期至 1 葉期時幼苗管理以控制下胚軸徒長為主,主要通過控制光照、基質溼度和夜溫來實現,此時保持光照在 200 µmol/(m 2 ·s)以 上, 基 質 相 對 含 水 量 低 於70%,夜溫控制在 18~20℃,日溫差 10℃以上。1~2 葉期是幼苗根系發育的重要時期,應著力促進根系發育,保持基質溼潤不幹坨,加強肥水供應,避免脫肥,保持葉色深綠,促進壯苗,為誘導雙頭的發生提供營養基礎。砧木和接穗的健壯度越高,越有利於嫁接癒合以及雙頭髮生。

嫁接及嫁接後管理

小苗齡嫁接是番茄嫁接苗實現一苗雙頭的關鍵。當番茄接穗和砧木長有 2~3 片真葉,莖稈粗 2~3 mm,具備嫁接條件 時 開 始 嫁 接。 採 用 套 管 貼接的方式在遮光條件下進行。首先削切砧木,將砧木苗放在操作檯上,在子葉上方斜切一刀,削成 45°左右斜面。選擇適合植株莖粗的套管,套在切好的砧木上,留套管一半長度待套接接穗。接穗在子葉下方約 1 cm 處斜切一刀,切成約 45°斜面,使其儘量與砧木的切口大小接近。將削好的接穗苗套入套管內,保證切口與砧木苗的切口對準貼合在一起。嫁接苗及時放入小拱棚中,並覆蓋遮陽網,按照嫁接苗癒合期的溫溼度和光照條件進行管理,促進癒合,此時的環境要求是高溫高溼和弱光。一般嫁接後前 3 天,空氣相對溼度要求在 95% 以上,不需要進行通風管理,嫁接後第 4~8天可通小風,並隨時間逐漸加長通風時間;嫁接後前 3 天,溫度控制在白天 26~28℃,夜間 20~22℃,光照強度不超過50 µmol/(m 2 ·s);第 4 天后,溫度控制在白天 28~32℃範圍內,夜間 20~22℃,而光照強度 第 4~5 天 不 超 過 100 µmol/(m 2 ·s),隨後逐漸加強光照。嫁接成活後要及時去除生長點,進行雙頭苗的培育。


番茄一苗雙頭 一 苗 3 頭嫁接育苗關鍵技術

圖 1 番茄子葉雙頭苗


◆子葉雙頭苗育苗

如果環境條件適宜,一般嫁接後 8 天左右番茄苗即可完成癒合,開始生長。此時將接穗 2 片子葉上方的生長點及真葉摘除,7 天左右從接穗 2 片子葉的葉腋處會長出新的生長點,因為兩個生長點出現的時間幾乎相同,兩個側枝生長的健壯程度相對容易控制得基本一致(圖 1)。需要注意的是,為了保證採用此種方式育成的番茄幼苗健壯,嫁接成活後要充分利用接穗已有的 2~3 片真葉製造的養分,通過水肥和溫光控制,使養分更多地向根部轉移,促進嫁接苗根系的生長,為真葉和生長點去除後子葉葉腋側枝的萌發和前期生長提供營養。


番茄一苗雙頭 一 苗 3 頭嫁接育苗關鍵技術

圖 1 番茄子葉雙頭苗


◆真葉雙頭苗育苗

番茄苗嫁接成活後,從第2 片真葉上方摘除生長點,一週左右植株從 2 片真葉葉腋處長出新的生長點(圖 2),但2 片真葉葉腋處生長點出現的時間不同,容易產生兩個側枝生長健壯程度不一致的現象。

番茄雙頭苗培育的關鍵,是使兩個側枝(頭)的生長基本一致。為了保證雙頭均勻生長,首先需要加強養分管理。嫁接成活後可用平衡型肥料(N:P:K=20:20:20) 溶 解 在水 中 噴 淋 幼 苗, 初 始 濃 度 為100~150 mg/kg(按照純氮濃度計算),隨著嫁接苗生長逐漸提高肥料濃度,最高不超過350 mg/kg。雙頭嫁接苗生長過程中應保證雙頭均勻受光,當雙頭生長不均勻時需及時調整,可採取剪掉部分葉片或適度扭枝的方式控制生長快的側枝。雙頭苗葉片展開、相互之間有接觸時應及時將穴盤間距拉大,增加雙頭生長空間。葉片嚴重擁擠時需移栽至大孔穴盤。新生頭長至 3 片葉即可出圃,出圃前 3~5 天通過溫度、基質水分管理等進行煉苗,方法同常規番茄育苗。


番茄一苗雙頭 一 苗 3 頭嫁接育苗關鍵技術

a. 打頂前狀態


番茄一苗雙頭 一 苗 3 頭嫁接育苗關鍵技術

b. 真葉(主幹)雙頭苗 1


番茄一苗雙頭 一 苗 3 頭嫁接育苗關鍵技術

c. 真葉(主幹)雙頭苗 2

圖 2 番茄主幹雙頭苗

採用同樣的方法,也可以培 育 出 1 苗 3 頭( 圖 3) 和 1苗 4 頭(圖 4)的番茄苗,解決高密度番茄栽培種子成本高的問題,同時也容易實現番茄產量品質兼顧,避免了高品質栽培與低產的矛盾。但多頭苗

的培育,番茄嫁接需要在 4~6葉 期 進 行, 同 時 留 頭 數 量 越多,對各個側枝生長一致性控制的技術水平和水肥管理要求也越高。圖 3 和圖 4 為試驗中培育的 3 頭和 4 頭番茄苗的生長情況。


番茄一苗雙頭 一 苗 3 頭嫁接育苗關鍵技術

圖 3 1 苗 3 頭的番茄苗


番茄 3 頭苗應該在第 4 片葉展開時打頂,並將植株適當水平彎折,讓腋芽充分長出。但彎折角度不宜過大,否則容易使植株折斷。


番茄一苗雙頭 一 苗 3 頭嫁接育苗關鍵技術

圖 4 1 苗 4 頭的番茄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