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語“一九和二九,相逢不出手”,是何意思?

最近讀汪曾祺的短篇小說《雞鴨名家》。

在文章裡看到了一句的“相逢不出手”,覺得非常有意思。

原文如下:

可是江南地暖,雖已至“相逢不出手”的時候,身體各處卻還覺得舒舒服服,饒有清興,不很肅殺,天氣微陰,空氣裡潮潤潤的。

其實按照文意理解,就是說冬天天氣非常寒冷,大家連手都不願意伸出來了。

汪曾祺先生用這句話來指代寒冷的冬天,一下子讓人身臨其境,非常有畫面感,是一句非常接地氣,非常有生活氣息的描寫。

古語“一九和二九,相逢不出手”,是何意思?

那麼問題來了,這麼寒冷的天氣,到底是屬於冬季當中的哪一段時間呢?

為此,我查閱了這句話的出處,發現有許多版本。

但都逃不出一句話:

“一九和二九,相逢不出手。”

中國農曆中“九”是習慣用的計數週期,是慣用的雜節。

我們總從老長輩那裡聽到的“冬九九”和“夏九九”,就是農民們對節氣的一種另類的表達方式。

“一九二九不出手”是以冬至日為起點,每九天為一個九,每年九個九共八十一天。

冬至日來臨後的第一個九天和第二個九天,天氣的寒冷就已經初見端倪。

古語“一九和二九,相逢不出手”,是何意思?

寒風刺骨,連手都不願意放在外面,只能藏在暖和的兜裡。

在古代,這個樣子就更加生動了。

古代時候穿的棉襖,袖口一般比較大,人們習慣於把手放在袖兜裡面保暖。

古人崇尚禮儀,連見面作揖的動作不想再做了,可見天氣有多寒冷。

而且,這還只是一九和二九而已。

三九和四九的寒冷則更勝一籌,有句諺語是這麼說的:

“一九二九不出手,三九四九冰上走”

此時,已入嚴寒,河面和江面都已經結冰,厚厚的冰,厚到可以滑冰,厚到連幾個成人站在上面都不會碎的地步,可真是天寒地凍啊……

古語“一九和二九,相逢不出手”,是何意思?

而過了三九和四九,到了五九和六九,天氣又開始慢慢回暖。

河裡的冰慢慢融化,路邊的楊柳慢慢發芽,又是一片春回大地的氣象……

雪萊說:

“冬天到了,春天還會遠嗎?”

大概就是這幅景象了,而古代的農民們,早已經歷數千年的四季輪迴……

他們經驗與智慧,永遠值得我們學習。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