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法兰克王国的三分即其灭亡,而中国的三国时期却不叫灭亡?

天地间的二十八点三米


这个问题,我来回答。

首先明确三国时期的起止。三国开始于汉献帝让位于曹丕,结束于司马炎灭吴称帝。(曹操不属于三国人物哦!)

曹丕建立魏国称帝前,一直还是汉朝。虽然各路诸侯互相打仗,但都还是汉臣,都有自己的官职。孙权官职吴侯,在法理上也是汉献帝封的。

曹丕建立魏国称帝,法理上不是汉朝灭亡,而是汉献帝禅让于曹丕,魏国属于汉王朝的延续,只不过刘备与孙权不认可而已。法理上讲,刘备与孙权属于反贼。

同理,司马炎称帝,建立晋王朝,也是魏王朝皇帝禅让的,法理上也可以认为是正统王朝的延续。


肖申克的舅爷


造成两者差别的根本原因是有没有大一统的文化。对于人无我有的这一文化,我国著名历史学家何兹全先生曾作过精辟论述,其观点大致如下:

1,从春秋时期起,我们区分民族的标准不是血缘关系而是文化关系。不管什么人,只要肯接受华夏文化,就是华人。四海之内皆兄弟、四海一家。戎、夷、狄、蛮因此逐渐华夏化。

2,秦的统一,不仅是政治统一,也是文化统一,民族的统一。秦始皇灭六国,出现真正大一统的帝国。经过两汉四百年的统一,国内的约五千万人口,大体已泯除了先秦的民族界限,融合为一个大汉民族。大家认同一个文化、一个国家。

3,在中国历史上大一统思想是深入人心的。就是分裂时期,一些割据的国君也都想由自己来统一,不愿意分裂。大有作为的皇帝更不愿一寸国土被人强占。

4,中国传统文化中,自古就有天下一家的大一统思想。这种大一统思想往往是和四海之内皆兄弟的思想结合一起的,即和友爱、和平、中庸思想结合一起的。


田村山语


导读:法兰克王国与中国古代大一统王朝在很多方面存在这不同,这种差别决定了法兰克王国的灭亡。其一、法兰克王国的分封制以及分封退出机制的异常,为王国灭亡埋下了隐患;其二、法兰克王国帝王驾崩后诸子平分国土的传统堪称坑爹,几乎是自杀式的自行推行“推恩令”的方式主动灭亡了庞大的法兰克王国。而华夏王朝从秦朝开始大一统就已经成为了共识,并且在西汉分封造成七国之乱后大一统意识得到了强化。也就是说东汉后虽然出现了魏蜀吴三国并立的局面,但是每一个政权都把完成大一统作为己任。而不是都满足暂时的地盘,在这种思想支配下最终由西晋再次完成了统一。


我们先来看法兰克亡国的根源:畸形的分封制和坑爹的国土均分制。法兰克王国的分封制因为短周期的退出机制似乎保证了王国的利益,但是封地世袭化彻底让分封的诸侯成为法兰克分裂的隐患。除此之外法兰克国王去世王子平分疆土的传统,彻底让庞大的法兰克王国土崩瓦解。相对东汉末年的三国鼎立的局势来说,法兰克缺乏大一统的格局和传统。而三国鼎立的魏蜀吴来说,在坚持各自法统的基础上都把再次大一统作为自己的根本使命。

畸形的分封制曾经让法兰克保持了强大,但是退出机制破产导致分封领地世袭化为法兰克分裂灭亡埋下了隐患

面积涵盖西欧、中欧、南欧乃至部分东欧的法兰克王国,即便放到现代社会也是欧洲第一大国。在社会生产力相对落后的的古代欧洲维持如此庞大的帝国是非常不容易的,除了帝国强大的国力外通过采邑分封制提升帝国的凝聚力起到了极其重要的作用。所谓加洛林王朝时代的采邑制也是分封制的一种,采邑制有力的保证了帝国可以强有力的统治庞大的区域。所谓采邑制也是国王向功臣分封土地但是保留勒严格的退出机制,无论是分封还是退出机制都和我国古代实行的分封制有很大差异。先说采邑制的分封方式,被册封的大臣可以把封地再次分封。这样的形式和我国周朝时代的分封模式类似,但是周王是所有分封的共主这是前提;而法兰克封臣的再次分封的下属就和法拉克国王没有一毛钱的关系了。造成的结果就是:封君的封君不是我的封君,封臣的封臣不是我的封臣。也就是说分封的对象也有义务向上级缴纳赋税和出兵,但是对于法兰克国王对于所有诸侯的控制力度大大弱化。


采邑制的退出机制也很有意思,分封不是世袭的还可以收回。也就是说在分封有效期内主动分封的封君或者是接受分封的封臣,有任何一个人去世封地(采邑)就会收回。也就是说相对周王朝来说,法兰克的分封机制是弹性的。这种退出机制在很大程度上避免了帝国直辖领土的不断下降以及诸侯的做大,但是这需要帝国强盛这个前提在。或者说帝国有足够的利益或者威慑力。很显然随着帝国走向下坡路,早就不甘心交出封地的封臣逐渐把封地变为世袭制。这是恶性循环的开始,帝国越来越弱,为帝国走向分裂埋下了伏笔。

缺乏大一统的格局和传统,坚持父死子继且平分国土的传统简直就是败家行为;它不灭亡谁灭亡

法兰克王国的建立者人出自日耳曼人,由于文明形成周期和文化传承一直没有形成稳定的疆域和大一统概念。基本上是通过武力拓展帝国疆域,通过分封维系和坚固自己的统治,通过教皇分封来获得更加合法的地位。虽然法兰克王国也是封建制的君主专制政体,但是历经三百多年墨洛温王朝和加洛林王朝两个王朝始终没有形成大一统的概念。也就是说王朝没能持续传承、版图没能持续固定,更重要的是坑爹的父死子继且平分国土的传统。我国从周朝开始逐渐养成了以接受华夏文化、融入华夏为代表的文化传承,在这个基础上即便是分封也形成了天子共主的核心概念。


即便是在诸侯实力强大的春秋战国时代,各位霸主依旧保持了“尊王攘夷”的口号和名义上周天子的绝对地位。在秦始皇的统一天下,从政治、文化、民族、传承、大一统的认知等方面完成了真正的统一。相对于从周朝开始的嫡长子继承制来保证王朝有序传承来说,法兰克帝王时候分家包含平分国土的传统简直是欧洲版的“推恩令”。在这个基础上庞大强盛的查理曼大帝留下的大帝国被分成了三分,公元843年根据《凡尔登条约》内部分裂西法兰克王国、中法兰克王国和东法兰克王国三部分。当然法兰克这三部分奠定了法兰西、德意志和意大利的基础,但是欧洲再也没有形成庞大帝国的机会了。


到三国时期大一统概念已经深入人心,从秦朝确立大一统模式也已经过去四百年;魏蜀吴三国都在坚持法统,积蓄力量想实现再次统一华夏的期盼

我们再来看我国的三国时期的魏蜀吴时代,华夏文明的传承和大一统观念已经深入人心。并且儒家文化为代表的忠君爱国思想已经刻入民众的骨髓,帝王代天牧民的绝对无上的权力让人着迷。虽然在王朝末期引发了群雄逐鹿的现象,但是无论是谁都在想尽己所能完成再次的大一统梦想。曹魏篡汉自立也讲究从禅让上寻找自己法统的合法性;实力最弱的蜀汉刘备扶植也以大汉皇族后裔的身份强调自己的合法性,进而不顾国力数次北伐为的就是“兴复汉室还于旧都”的再次统一;而身份实力都不行的东吴也屡屡率兵北伐,妄图尽一切所能获得逐鹿中原的机会。所以说三国虽然分裂都是暂时的,到西晋建立最终完成了的再次统一。践行了“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的历史规律,也让大一统的传承延续至今。




一家之言,欢迎评论

我是历史纵横帝,欢迎您的关注;如有瑕疵,劳烦斧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