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我們在市場上很少買到的活帶魚?

不管是去超市還是農貿市場,我們都希望能買到新鮮的食材。比如買魚,我們大家肯定都挑那種活蹦亂跳的魚來買。不過,不知道大家有沒有注意到,對於買帶魚這件事情來說,我們在市場上,一般只能買到冰凍的帶魚,幾乎沒有見到過活的帶魚。長這麼大,小編我還沒見過活帶魚呢。大家知道為什麼我們很少能買到活著的帶魚嗎?


市場上活帶魚少的原因?

這是因為:帶魚平常生活在20到100米的近海,通常都是海捕。帶魚被捕撈上岸之後,身體內臟會因外界壓力突然減少而膨脹爆裂、血管破裂,眼睛突出,有“出水即死”的說法。(可以參考潛水員深水上岸,潛水員深水上岸時,會因壓力改變,而罹患減壓病、俗稱潛水員病或沉箱病,(Decompressionsickness,簡稱DCS),泛指人體因周遭環境壓力急速降低時造成的疾病。這是潛水危害及氣壓病的一種。)

為什麼我們在市場上很少買到的活帶魚?

(在運輸過程中,為了保持新鮮就要將其冰凍起來) 所以我們在市場上一般見到的都是冷凍帶魚,或者是已經處理好的帶魚段。

帶魚是深海魚嗎?

帶魚生活在水深60米左右的海中,是洄游性魚類。有晝夜垂直移動的習慣。晝夜不同時段所處的水深度不同。

總體來說是:白天群棲息于海洋中、下水層,晚間活動於海水錶層。晝伏夜出。所以不屬於深海魚。

水深超過200米的中下層魚類,常被稱為深海魚。人們把水深200~3000米稱作半深海,把水深300-6000米稱作深海,而把水深6000米以下的海溝稱作超深海,深海光線昏暗,食物貧乏,壓力大,故深海魚類形態奇特,色彩一般都呈銀色、黑色和紫黑色。

(洄游(migration)是魚類運動的一種特殊形式,是一些魚類的主動、定期、定向、集群、具有種的特點的水平移動。洄游也是一種週期性運動,隨著魚類生命週期各個環節的推移,每年重複進行。洄游是長期以來魚類對外界環境條件變化的適應結果,也是魚類內部生理變化發展到一定程度,對外界刺激的一種必然反應。通過洄游,更換各生活時期的生活水域,以滿足不同生活時期對生活條件的需要,順利完成生活史中各重要生命活動。)


帶魚小知識

帶魚屬於脊索動物門下脊椎動物亞門中的硬骨魚綱鱸形目帶魚科。

又叫刀魚、裙帶、肥帶、油帶、牙帶魚等,性兇猛。

青島、日照黃海沿岸城市稱魛魚。

帶魚的體型側扁如帶,呈銀灰色,背鰭及胸鰭淺灰色,帶有很細小的斑點,尾巴呈黑色,帶魚頭尖口大,至尾部逐 漸變細,身高為頭長的2倍,全長1米左右。

為什麼我們在市場上很少買到的活帶魚?

性兇猛,主要以毛蝦、烏賊為食。


【一般魚在游泳時,主要靠軀幹和尾部的左右擺動產生前進的動力,尾鰭是魚前進的“動力裝置” 能決定運動方向】

帶魚由於身體延長為側扁形,不善於游泳,帶魚無尾鰭和腹鰭,靠背鰭波浪式擺動產生前進動力。

點開鏈接查看帶魚游泳實拍視頻

實拍海底深處,原來帶魚活著得時候是這麼遊的_騰訊視頻​v.qq.com

為什麼我們在市場上很少買到的活帶魚?

為什麼我們在市場上很少買到的活帶魚?

主要分佈於西太平洋和印度洋,在中國的黃海、東海、渤海一直到南海都有分佈。和大黃魚、小黃魚及烏賊並稱為中國的四大海產。


帶魚的“魚鱗”

捕撈上來的帶魚容易死是因為壓力變化快,而如果用釣魚的方式捕捉,一般是帶魚自己游到水層表面的,它有自己慢慢減壓的過程,所以可以通過釣的方式捕捉到活帶魚。

釣上來的帶魚一般都是銀光閃閃的,外面那層銀色"鱗"會保護的很完整,而且釣到的帶很少破肚皮,品相好。

為什麼我們在市場上很少買到的活帶魚?

海釣上來的帶魚


為什麼我們在市場上很少買到的活帶魚?

銀光閃閃的帶魚


其實帶魚所謂的銀鱗並不是鱗,而是一層由特殊脂肪形成的表皮,稱為“銀脂”,是營養價值較高且無腥無味的優質脂肪。該脂肪中含有三種對人體極為有益的物質: 一、不飽和脂肪酸,具有降低膽固醇的功效。同時可以增強皮膚表面細胞的活力,使皮膚細嫩、光潔,使頭髮烏黑光亮,是難得的美容秀髮產品。 二、卵磷脂。可減少細胞的死亡率,能使大腦延緩衰老,被譽為能使人返老還童的魔力食品。 三、6—硫代鳥嘌呤物質。硫代鳥嘌呤是一種化學藥品,應用於各類急性白血病,均有較好的療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