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倫敦生活》:有一種不可控的惡,叫做平庸之惡

如果說,《致命女人》講述的是女權主義以及對女性地位的反思,那麼《倫敦生活》比它略勝一籌的地方在於,後者增加了對生活境遇的哲思。

整部劇中,沒有人叫過女主的名字,觀眾只知道她有一個外號叫"Fleabag",她是又頹又喪的,因為行為乖張,被當成定時炸彈,人人避而遠之。

《倫敦生活》:有一種不可控的惡,叫做平庸之惡

但Fleabag有自己的故事,她有個非常要好的朋友Boo,兩人共同經營一家豚鼠主題咖啡館。可一次意外中,Boo因為Fleabag喪生,從此Fleabag失去了唯一的知己,帶著痛苦和悔恨苟活在世界上。

Fleabag不修邊幅,整天穿著同一件衣服,行為上放蕩不羈,導致男友和她分手,姐姐跟她保持距離,父親對她敬而遠之,繼母更是個笑面虎,恨不得吃了她。

說她人見人厭一點不為過。

《倫敦生活》:有一種不可控的惡,叫做平庸之惡

可縱觀整部劇,Fleabag除了對Boo的背叛外,沒有做過任何錯事,無論別人怎樣對她,她都是笑臉相迎,面對無理對待也儘量剋制。很多人覺得Fleabag像《被嫌棄的松子的一生》裡面的松子,但其實兩者截然不同,松子的結果是她的性格導致的,可Fleabag善良、熱情,很有分寸感,如果說被嫌棄,大概是因為她的真實和周圍人顯得格格不入吧。

01 當"特別"成為一種原罪

很難否認,有的人是帶著原罪的,而這原罪,很多時候是他人賦予的,當事人躲都躲不掉。

不知道從何時起,Fleabag被當作異類,也許是從母親葬禮那天開始。即使沒有打扮,她都是容光煥發的,所有人看到她時都會說:"你怎麼這麼漂亮?"連姐姐都不相信她是悲傷的。

她太像母親了,所以招致繼母的嫉妒,總是用軟刀子戳她的心。軟弱的父親忌憚繼母,不敢發出任何聲音,甚至因為女兒太像原配便總是躲避她。

《倫敦生活》:有一種不可控的惡,叫做平庸之惡

Fleabag只能依賴姐姐,雖然姐姐控制慾強,習慣和人保持距離,但姐妹情深不可否認。可姐夫對她起了歹心,反過來汙衊她,就因為Fleabag曾經插足Boo的感情,姐姐認為她有前科,所以選擇相信姐夫,判妹妹死刑。

Fleabag太特別了,她的情感是外放的,一點也不吝嗇表達,並且真實地透明。和她相比,一家人都虛偽的要命,繼母表面噓寒問暖,實則歇斯底里,甚至多次詆譭女主;爸爸和姐姐控制慾強,從來不懂得表達。他們就像典型的英國人,紳士、禮貌、疏離,但你永遠不知道他心裡在想什麼。

《倫敦生活》:有一種不可控的惡,叫做平庸之惡

所以何為原罪?也許就是你和別人不一樣,甚至比別人還要耀眼,深深刺痛了他們的眼睛。就像父親最後對女兒說的那句心裡話:"你比我們都懂愛,所以你比我們更痛苦。"

02 不理智的平庸之惡

猶太裔著名政治思想家漢娜·阿倫特曾於1961年參加以色列政府對納粹高官艾希曼的審判,艾希曼彬彬有禮,完全不像一個劊子手。他在為自己辯護時,不停強調"自己是齒輪系統中的一環,只是起了傳動的作用罷了",在他看來,自己只是在服從和執行上級的命令。

於是阿倫特在《艾希曼在耶路撒冷》這本書中提出了著名的"平庸之惡",這種惡是冷漠而體制化的,完全沒有道德觀,只因背後有強大的統治力量在作祟,這種惡是因不思考人性、不思考倫理而產生的。

《倫敦生活》:有一種不可控的惡,叫做平庸之惡

《局外人》作者阿爾貝.加繆

這讓我想起《局外人》中的主人公莫爾索,因不故意殺人罪被審判,但罪不至死,卻因為在母親葬禮上沒掉眼淚,就被認為是極度無情冷漠的人,最後被判絞刑。這是一場眾人的屠殺,這比無上權威的法律審判更加可怕。

回到《倫敦生活》,Fleabag身邊的家人和朋友無疑不在給她判死刑。因為橫刀奪愛的前科,就被視為荒淫無度的人;因為太像母親,就被看成離經叛道的人。繼母和姐夫就是權威的統治力量,但最終把女主推向絕望的卻是父親和姐姐的曲解。

03 與善良的人對立,就是對善良最大的惡意。

第一季結尾最扎心的情節是,因為繼母詆譭母親,Fleabag推了她一把,結果繼母反手給了她一個巴掌,父親恰巧目睹了全程,卻因為不想得罪繼母而保持沉默,沒有替女兒出頭。

平庸之惡最可悲的地方在於,哪怕不作為都是一種致命的傷害。

《倫敦生活》:有一種不可控的惡,叫做平庸之惡

王小波曾經在《沉默的大多數》中批判了大眾的沉默所帶來的惡果,他認為,沒有人有資格將思想凌駕於他人之上,而強迫他去遵從,讓他變成和大家一樣的人。

外國思想家柏克也同樣提到過,他說:邪惡盛行的唯一條件,是善良人的沉默。

就像Fleabag始終沒有怪罪過父親和姐姐,甚至對繼母也同樣保持風度,只要他們打個響指,她還是會第一時間出現並給予幫助。與善良的人對立,就是對善良最大的惡意。

經濟學裡有一個著名定律叫做"劣幣驅逐良幣",劣幣一旦流通,人們就會把良幣收藏起來,最後市場上就只剩下劣幣。"善"也會因為"惡"的流通逐漸消失。

就像電影《芳華》中的劉峰,善良質樸、無私奉獻,但在做盡一切好事卻沒得到好結果時,最終還是選擇用"惡"的一面應對落魄的中年。

04 善良者的自我救贖

還好《倫敦生活》中的Fleabag並沒有,如果沒遇到神父,不知道她會不會選擇做一個真正的十惡不赦的人。

神父懂她,第二季一開始,一家人圍在餐桌上聊天,你來我往誰都沒有注意Fleabag,只有神父主動提出:"聊聊你吧。"

《倫敦生活》:有一種不可控的惡,叫做平庸之惡

Fleabag經常會對著鏡頭和觀眾說話,但自從認識了神父,她畫外音的鏡頭越來越少,因為孤獨的她,終於遇到了能聽她說話的人。所以她遇到過很多男人,唯獨對神父說出了"I love you。"

可神父的拯救只是一時的,結尾處,他和Fleabag告別,最終選擇了他的上帝,而Fleabag還是要一個人走下去。

這部劇最精彩的地方在於,一切事情都沒有結果,父親最終"嫁給"了繼母,姐姐和姐夫還沒有離婚,前男友已經擁有了幸福的家庭,最愛的神父也離開了,問題都沒有解決,Fleabag的生活還是喪的,就像現實生活一樣,很少有大團圓的結局。

但你就是知道,她一定會善良下去。她失去了很多,但也得到了不少,至少經歷了神父,她終於可以放下Boo的離去。真正善良的人又怎會輕易作惡,因為他們太容易滿足,只要其他人的一點善意就可以燃燒很久。

她的熱情感染了姐姐和父親,姐姐終於不再礙於面子,宣佈和丈夫離婚;父親雖然懦弱到無法拒絕繼母,但他不在逃避女兒,承認這個家裡女兒最有愛。這些反饋都是Fleabag的動力,積極陽光的她還能支撐很久。

都說喜劇的內核是悲劇,這部劇被定義為"喪喜劇",真的是笑中有淚。但它難得的地方在於,整個底色依舊是"喜"的,這"喜"是生活中的希望,它點燃了Fleabag繼續前行的路。

世界如此糟糕,我卻依舊向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