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分钟对症诊断-看看你的血脂是否高,血管有没有被“堵”?

血脂异常,是一个“温柔”的杀手,

很多人没有明显的不舒服,但血管已经慢慢被其“侵蚀”。

在日常生活中,如果出现以下症状,就应赶紧去医院检查血脂了。

花一分钟了解一下这些症状吧!

1、头晕脑涨 平时常出现头昏脑涨,或与人讲话间隙容易睡着。早晨起床后感觉头脑不清醒,早餐后可改善,午后极易犯困,但夜晚很清醒。

1分钟对症诊断-看看你的血脂是否高,血管有没有被“堵”?

2、眼睑黄疣 眼睑黄疣是中老年妇女血脂增高的信号,表现为眼睑上出现淡黄色小皮疹,刚开始为米粒大小,略高出皮肤,严重时布满整个眼睑。

3、小腿抽筋 腿肚经常抽筋,并常感到刺痛,很多人都认为是缺钙所致,其实不然。这可能是胆固醇积聚在腿部肌肉中的表现。

1分钟对症诊断-看看你的血脂是否高,血管有没有被“堵”?

4、皮肤黑斑 短时间内在面部、手部出现很多黑斑,斑块较老年斑略大,颜色较深。记忆力和反应力明显减退。

5、视物模糊 看东西一阵阵模糊,这是血液变黏稠,流速减缓,视神经或视网膜暂时性缺血缺氧所致。

降低胆固醇水平可减少心血管死亡

1分钟对症诊断-看看你的血脂是否高,血管有没有被“堵”?

其实,国内外的研究及临床实践证明,血脂异常是可以预防和控制的。降低胆固醇水平可明显减少心肌梗死、缺血性卒中事件和心血管死亡,显著改善心血管病患者的生活质量并有效降低疾病负担。

降低血液中的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或胆固醇,可预防冠心病和脑卒中等致死、致残性疾病的风险。冠心病、脑卒中和外周动脉疾病等,是导致我国居民致残致死的主要心血管病,统称为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虽然其发生发展是一个漫长的过程,但动脉粥样硬化性疾病首次发病就可能有致死、致残的高风险。而有效控制血脂异常,对预防冠心病和脑卒中等疾病有重要意义。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或胆固醇升高为特点的血脂异常,是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重要的危险因素;无论采取何种药物或措施,只要能使血液中的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下降,就可稳定、延缓或消退动脉粥样硬化病变,并能显著减少这些致死致残性疾病的发生率、致残率和死亡率。其他类型的血脂异常,如甘油三酯增高或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降低,与动脉粥样硬化性疾病的发病危险的升高也存在一定的关联。

1分钟对症诊断-看看你的血脂是否高,血管有没有被“堵”?

定期查血脂并监测其变化必不可少

早期检出血脂异常,监测其血脂水平变化,是预防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病的重要措施。

为了及时发现血脂异常,建议20岁~40岁的成年人至少每5年测量1次血脂,包括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甘油三酯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40岁以上的男性和绝经期后的女性,应每年检测血脂;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病患者及其高危人群,应每3个月~6个月测定一次血脂;因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病住院的患者,应在入院时或入院24小时内检测血脂。

血脂检查的重点对象包括:有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病病史者;有高血压、糖尿病、肥胖、吸烟等多种心血管病危险因素者;有早发性心血管病家族史者(指男性一级直系亲属在55岁前,或女性一级直系亲属在65岁前患缺血性心血管病),或有家族性高脂血症患者;皮肤或肌腱黄色瘤及跟腱增厚者。

高危人群仅靠生活方式干预还不够

采取健康的生活方式,是防治血脂异常和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的基本策略,但高危人群不能仅靠生活方式干预,还需要服用降脂药物。

研究表明,血脂异常明显受饮食及生活方式的影响,因而,饮食习惯和生活方式的改善是治疗血脂异常的基础措施。无论是否进行药物调脂治疗,都必须坚持控制饮食和改善生活方式。良好的生活方式包括坚持心脏健康饮食、规律运动、远离烟草和保持理想体重。可以说,生活方式干预是一种最佳成本/效益比和风险/获益比的治疗措施。

需要强调的是,很多人由于担心药物依赖和副作用,即使已经出现血脂异常,也不愿意坚持服用他汀类药物。其实,这种担心是不必要的。生活方式干预对低危人群的确有一些效果,但对高危人群来说,降脂药物的获益显然更大,而且,仅靠生活方式的改变也很难使血脂达标。如果患者担心副作用,可以在服用他汀类药物后的6个月查查肝功能,如果在这个时期,肝脏没有因为服药受到影响,那就意味着以后可以长期服用。这是因为此类药物的副作用主要出现在最初服药的6个月之内,未来只要定期监测肝功就是安全的。

1分钟对症诊断-看看你的血脂是否高,血管有没有被“堵”?

延伸阅读

健康饮食什么标准

新版《指南》强调生活方式的干预,建议每日摄入胆固醇小于300毫克,尤其是已有动脉粥样硬化心血管病或高危人群,摄入脂肪不应超过总能量的20%~30%。对于高甘油三酯血症者,更应尽可能减少每日摄入脂肪总量,每日烹调油应少于30克。脂肪摄入应优先选择富含n-3多不饱和脂肪酸的食物,如深海鱼、鱼油、植物油等。对于碳水化合物,每日摄入应占总能量的50%~65%。可选择使用富含膳食纤维和低升糖指数的碳水化合物替代饱和脂肪酸,每日饮食应包含25克~40克膳食纤维,其中7克~13克为水溶性膳食纤维。碳水化合物摄入以谷类、薯类和全谷物为主,其中糖摄入不应超过总能量的10%,对于肥胖和高甘油三酯血症者要求比例更低。

鸡蛋到底能不能吃

许多血脂异常的人不敢吃鸡蛋,认为吃鸡蛋会使胆固醇升高。其实,多数胆固醇来源于饮食中的荤油,适量吃鸡蛋并不会导致血胆固醇的增加。人们关注的胆固醇有两个来源,即来自饮食以及自己身体合成,而很多有害的胆固醇是由肝脏合成的。当人们吃进的胆固醇较多时,反而合成胆固醇会被抑制。不过,对于动脉粥样硬化的患者来说,有必要限制食用鸡蛋的数量。但也不是完全不能吃,而是要少量吃。另外,选择哪种烹饪方式更重要,建议烹调鸡蛋的时候尽量少用油,少煎炸,多选择蒸煮为宜。

关注我,我是医学健康坛,

每天带你多了解一点健康知识,

教你用医学保障健康,

越过健康道路上的一切障碍!

1分钟对症诊断-看看你的血脂是否高,血管有没有被“堵”?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