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首《节妇吟》透露出隋唐女子的贞操观

《节妇吟》的主流解释是:一位忠于丈夫的女人,在思想斗争后拒绝了一个多情男子的追求,最后守住了妇道,另一层暗喻则是诗人张籍表达自己忠于朝廷,不被藩镇高官拉拢、收买的决心。君知妾有夫,赠妾双明珠。

一首《节妇吟》透露出隋唐女子的贞操观

感君缠绵意,系在红罗襦。

妾家高楼连苑起,良人执戟明光里。

知君用心如日月,事夫誓拟同生死。

还君明珠双泪垂,恨不相逢未嫁时。

放下暗喻不讲,咱们简单看一下纸面意思:

君(求自己的男人)也知道我有老公,但还是送给我一对明珠,但是我家也是高楼连成片,我老公在朝廷做官。我虽然知道君对我真心实意的,可惜我已经和老公立下了生死盟誓。泪流满面的把你送我的明珠还给你,只恨自己没能和你相逢在未嫁时!

这简直就是描述了一次肉体出轨未遂,而精神出轨早就坐实的犯罪现场。

一首《节妇吟》透露出隋唐女子的贞操观

首先我们来看已婚女人拒绝追求者的理由:

我家老公也很有钱!

我家老公也是做官的!

我和我老公立了婚约誓言!

有钱有势放在了婚姻盟誓的前面了!是不是暗示着,如果追求者的官位比老公高,比老公有钱,誓言不誓言的就不重要了?

再看看最后一句,把珍珠还了就还了,还是含着泪还的,不仅如此,还来了一句“恨不能相逢在未嫁时”,坐实了自己的精神出轨。

一首《节妇吟》透露出隋唐女子的贞操观

说了半天到最后,老公成了自己和追求者唯一的阻碍了!我就不信那追求她的男人会就此罢手,明明是给自己留了口子了,没准马上就能帮这女人出出主意,比如给你老公买几两砒霜什么的。

后来的西门庆不就是这么干的么?

这种想法可不是我的一家之辞,明朝唐汝询的《唐诗解》一书中对这首诗的女主角的评论是“彼妇之节,不几岌岌乎?”

由此就不得不说说隋唐时期女人的贞操观。

唐朝女人真的有那么开放吗?

唐朝女子地位要比后来的宋明时期高很多,这是一个不争的事实。虽然“三从四德”早在汉朝便已形成,但经过了长久的胡汉融合,到了隋唐时期,妇女的行为还未被这些思想彻底束缚。

一首《节妇吟》透露出隋唐女子的贞操观

所以大量的唐朝自由恋爱故事被广为传颂,比如红拂女、崔莺莺、霍小玉等等,而且根据史料描述,上层皇族王公女子的再婚率也是极高的。

这一切是否就可以断定隋唐的女人就是开放的呢?并非如此!

中下层的女子仍深受“三从四德”思想束缚

随着考古发掘的深入,一些中下级平民的墓志出土,与上层社会的开放大相径庭,隋唐时期的大多数女子,仍然遵守着“三从四德”的思想。

何为“三从四德”?

所谓“三从”即是:未嫁从父,既嫁从夫,夫死从子。

“四德”也是:妇德,即贞洁顺从;妇言,即说话得体;妇容,即举止得当;妇功,即手艺精通。

一首《节妇吟》透露出隋唐女子的贞操观

事实上,即使是隋唐时期的皇族女子,也并非完全逃脱“三从四德”。

例如隋文帝杨坚的长女杨丽华,虽然嫁给了北周荒淫无度的宣帝,但在宣帝死后,父亲杨坚已经建立起隋朝时,才二十多岁的杨丽华没有听从父母的建议改嫁,而选择了从一而终。

《新唐书》中的《列女传》,除了极少部分记述的追求思想解放的女子,大部分篇幅还是留给了贞洁烈女。

在唐朝,女子守节妇人,仍然是政府大力鼓励的事情,目前出土大量的唐朝贞节牌坊遗迹可以佐证。

生在隋唐的女人依旧要比宋明时期的女人开放的多

但不得不承认,唐朝的女人虽然也受礼教束缚,但相比宋明时期的女人则要幸运太多了。

唐朝无论是已婚还是未婚女子都可以穿着自己喜欢的衣服上街,众所周知,唐代的衣服都比较暴露,但这在当时并不算什么。

一首《节妇吟》透露出隋唐女子的贞操观

而且如果有男子搭讪,女人也可以根据自己意愿回答他,这也为《节妇吟》故事的发生孕育了土壤,除非实锤证据,否则不会被视作不守妇道。

而到了宋明时期,这些行为可就称得上是大逆不道了。为了防止女子出门,裹脚的恶意开始蔓延,成了华夏文明的糟粕之一。一直到了民国时期,大姑娘小媳妇在自家门口嗑几个瓜子,都会被视为失节失礼行为,相比之下,隋唐时代的女子要不要这么太幸福?

一首《节妇吟》透露出隋唐女子的贞操观

虽然未能完全逃脱封建礼教的束缚,隋唐时期女人的日常生活与贞操观仍然最接近现代社会,这大概就是广大女权主义者向往隋唐时代的原因吧。

关注明离子,看更多历史故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