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學了,爸爸用蛇皮袋裝我的行李陪我去報到

​​​

開學了,爸爸用蛇皮袋裝我的行李陪我去報到


說一個叫孩子的故事,

永遠是父母講的最多


文 / 劉譯溟

更多閱讀:薄言小鎮(BoYan2016521)


開學了,爸爸用蛇皮袋裝我的行李陪我去報到


01


每到開學的時候,總會在遇到揹著行囊的學生,扛著被褥的家長,沒完沒了的叮囑,反倒成了反感的絮叨。


每次開學季,我都喜歡在途徑學校門口的時候,駐足觀看,看穿著鮮豔服飾的孩子們,看著來送孩子的家長。物質條件越來越好,幸福還是一如既往,父母將最好的給與了孩子們,只是希望他們在外求學不作難。


人群中我隱約看見一個扛著蛇皮袋子,走路依然風風火火的男人,不同的是他的腰有點駝,鬢角斑白。


不知道為什麼,每次看到肩上扛著用花花綠的編織袋包裹著被褥的家長,我就想上前幫他們一把,終究是沒有付諸於行動,就這樣靜靜的看著,心裡思索著,難免有幾許憂傷。


我和你們其中有些人經歷過,裝被褥的依然還是編織袋,那編織袋是農家種田用過的化肥袋子,外表有著像蛇皮一樣的磷片,俗稱:蛇皮袋子。農村出來的孩子都應該知道一個常識,裝尿素的是白色袋子,裝氰胺的是黃色袋子。


9月是開學季,父母揣著東拼西湊的學費,揹著蛇皮袋裝的被子和行李送著子女到外地上大學的新聞很多,也發生在我們身邊。


記得當年大一第二學期的暑假,我在學校參加迎新,接了很多的大一學弟學妹,有的父母體魄不健壯,卻揹著行李,提著幾袋,然後子女的手裡只有飲料和手機。


並不是針對他們,因為父母就是這樣的,習慣性的扛起那蛇皮袋子裝著的行李,子女試圖自己拿著,被父母拒絕了。


上學所需要的一切,大到棉被,小到針線。農村條件差,也沒啥好東西可捎帶的,可是最後吃的喝的睡的穿的用的,還是裝滿了三大蛇皮袋子。


來自農村最明顯的標誌就是揹著蛇皮袋,手上都提著東西。父母為了省打錢手續費,錢就在揹包裡裝著。


那個暑假,有父母從四川那麼遠的地方來山東,卻依舊是大包小包,一包一包沉甸甸的愛。買用品時,貨比三家,只想買到最實用的那個。


故鄉從此再無春秋,在父母還沒有離開時,和他們再多走走而不要著急去見什麼新同學。我們長大了,不僅指我們年齡大了,上大學了,也應該是會關愛我們的父母了。


開學了,爸爸用蛇皮袋裝我的行李陪我去報到


02

九月開學季,大學校園裡最多的是什麼人?不少人都會說:“家長!”


面對如此多的送學大軍,總會有一些人指責家長代勞不利於孩子獨立自主,導致孩子缺乏自理能力,批評聲不絕於耳。


甚至是很多子女也會認為,這麼大還要家長陪同,很丟人。


對於大學新生,尤其是農村考上大學的學生來說,有一個問題比較困擾他們,那就是到底要不要父母幫忙送到學校。當然有些城裡孩子,家裡條件很好,父母送孩子去上大學,就是當做一次旅遊而已。但是對於農村孩子,卻並不是這樣。


農村孩子,其實自尊心比城裡學生要強。當看著別人的父母文質彬彬,又或者靠著豪車送孩子上學的時候,而自己父母卻是農民工的打扮,這會讓很多農村孩子心裡感覺很不自在。


而去一次學校,除了路費,各種開支,多一個人最低也需要1000元左右。對於農村來說,不是一筆少數目,所以很多農村孩子,雖然希望父母送自己,但為了省錢,還是獨自去學校。


網上看到的一句話:父親第一次進大城市是在我上大學的第一天,這天。父親用麻袋給我帶了很多生活用品,我說買個行李箱吧,父親說:這樣挑著方便。


聖地亞哥州立大學,在給新生的歡迎詞裡這樣說:


“來報到的新生請注意,給你們一個小小的請求:


當你的母親,想掛好你的衣服幫你鋪床時,由著她吧。


當你的父親,想向你身邊的人介紹自己時,由著他吧。


當這個週末,你父母想跟你到處逛逛並拍照時,由著他們吧。


如果他們,使你感到尷尬或者表現得很瘋狂,也由他們去吧。無論你信不信,這對他們來說比你更艱難。所以,讓他們最後一次為你們做點什麼吧!

開學了,爸爸用蛇皮袋裝我的行李陪我去報到


03


家長送孩子到大學報到,這事怎麼就“丟人”了?


可以的話,請不要放棄這個讓父母送去大學的機會,不用覺得“丟人”,畢竟這樣的機會,在人生之中並不多得。


如果能為他們在老去之後的閒話裡,多一句“想當年,我孩子上大學的時候,我送ta到學校……”這樣的談資,那請不要用“沒必要”、“我都長大了、可以獨立了”這些雖然也是完全合理的理由來剝奪。


畢竟,隨著你越長大就會越慢慢發現,人,實在是靠自我認知、認同、記憶、價值感、甚至某種虛無的儀式感來作為憑證,來支撐自己活著的一種動物。


所以,不管是父母也好、將來的伴侶也好、自己的小孩也罷,碰到類似的事情的時候,如果你的行為能為彼此的生命體驗提供多一份的回憶,請好好珍惜,不要隨意放手錯過。


再說了,你將來有一萬種辦法能證明你自己已經獨立了,不需要通過自己一個人去上大學這種事來證明。


年輕的時候,很難用心去體會父母對我們舉手投足的呵護,我們盡情享受著,不以為然。等明白過來,父母的背影早已遠走,一切無以為報。


我們該銘記父母的付出,希望這些年輕人與父母同在的日子,且行且珍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