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享單車的罪與罰:ofo戴威想要逆風翻盤,你覺得可能嗎?

2018年共享單車進入大洗牌期,4月份摩拜單車以27億美元的估值被美團收購,這個一直共享單車行業老大最後都被收購,其他的小共享單車企業都紛紛看清了現實。其實洗牌從2017年下半年就可以了,從2017年6月份悟空單車、小藍單車、酷騎單車等紛紛陷入倒閉或是停止運營狀態,一直到2018年2月份的時候,全國77家共享單車企業已有有將近一半處於倒閉或者停運了。

共享單車的罪與罰:ofo戴威想要逆風翻盤,你覺得可能嗎?

共享單車其實一開始就不是共享經濟,因為共享經濟是將閒置的社會資源進行連接,其使用權進行再利用,當然中間是要付出一定報酬的。共享單車說白了只是租賃單車的買賣,並非用社會上閒置的自行車,而是購買或者生產新的自行車來往外租,當然早期的共享單車都是要交押金的,各家共享單車企業向每一位使用單車的用戶收取從99、199到299元不等的押金。

共享單車的罪與罰:ofo戴威想要逆風翻盤,你覺得可能嗎?

問題是用戶付了押金,這輛自行車並非一直屬於你來用的,並且自行車的停車位都是公共資源,共享單車企業只是用一個APP來管理所有自行車,好一點的是用智能鎖(有定位功能可以遠程開鎖),差的就是直接用機械鎖(一個車輛編號對應一個密碼鎖)。

押金的作用說的好聽是風險管控,畢竟人家租給你自行車交點押金也是應該的,因為車輛要是丟失或者損壞還能找人賠償。實際上共享單車很容易破損,有的單車開不了鎖,有的單車損壞,有的單車甚至直接被人佔為己有。這些林林總總的問題是,用戶的押金照樣不會有啥問題,共享單車只是將海量用戶的押金收取用來擴大運營再投資。

共享單車的罪與罰:ofo戴威想要逆風翻盤,你覺得可能嗎?

在資本的追捧下,共享單車企業只追求市場規模與佔有量,都爭著想要當市場老大,到處攻城略地,拼命下單生產自行車。這讓原本停產的不少自行車廠家高興壞了,訂單源源不斷,一開始錢也是源源不斷流入。原本用戶只要騎一次共享單車可以收一塊錢,很多共享單車企業的算盤是這樣算的,照這樣的收入,一輛單車每天至少出租兩次,收取2元,半年就能收回一輛單車的成本了。

共享單車的罪與罰:ofo戴威想要逆風翻盤,你覺得可能嗎?

但是在競爭白熱化的情況下,共享單車每次收取的費用從一塊錢降到五毛錢,再到一兩毛錢,最後乾脆倒貼用戶來騎車。共享單車企業的盈利模式陷入迷茫階段,每天有海量的用戶打開APP掃描騎車,但是沒有賺到錢。資本失去了理智,因為訂單量暴增、用戶註冊了暴增,雖然營收沒有暴增,但是數據很好看。

先圈用戶,做到行業老大,幹倒其他人再想辦法賺錢,滴滴就是這麼起來的,ofo與摩拜單車兩家加起來的融資規模超過150億元。但是政策開始轉向,各大城市直接出臺共享單車禁止投放的命令,因為共享單車佔用社會公共交通資源,並且沒有規範管理,車輛堆得到處都是,也沒人管理,不少交通道路被共享單車塞滿。

共享單車的罪與罰:ofo戴威想要逆風翻盤,你覺得可能嗎?

政策一出臺,車輛投放只能轉移到三四線城市,但是資本市場開始冷靜了,單車損壞越來越多,投放越來越多,各種賺錢的盈利模式都嘗試了,結果依然賺不到多少錢。並且不少共享單車企業都已經免押金了,借用戶的押金來擴張規模的想法也被扼殺了。

如今ofo也面臨退押金難的問題,這個一度爬到行業頂峰的共享單車企業,因為老總戴威多次拒絕被合併或是被收購,現在只能面對資金短缺、企業裁員、用戶規模下滑的難題。

共享單車的罪與罰:ofo戴威想要逆風翻盤,你覺得可能嗎?

11月28日,ofo老總戴威發了內部信,先是公佈內部組織架構調整與升級,最後說了這麼些話:冬天已經來臨,風雪亦將隨至。在最困難的時候,我們仍需堅守信念,哪怕是跪著也要活下去,只要活著,我們就有希望!所謂危機,就是危險和機遇的並存,只有在最危險的時候才能真正讓我們破釜沉舟、向死而生。朝著希望,逆風飛翔!

你覺得ofo這次有可能逆風翻盤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