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何现在很多人,都在贬低诸葛亮?

哦123sd


路过留答,按个手印。

看过很多分析诸葛亮的一生的事迹言行,与君与民的一些做法。所说的贬低诸葛亮。我看到不至于,我只认为这是更全面,更客观的去分析诸葛亮的一生作为,包括其用兵、理政、用人的行为特点。

在大多数人的对于三国故事中这些人物的理解,大都取自与脍炙人口的《三国演义》。

显而易见的是,三国演义作为一部文学作品,夹杂着很多作者的感情色彩 。比如大家都来论及的,抑曹尊刘的说法。

大家都知道明清话本、评书中,有着很多的唯心主义、封建迷信、以及因果循环的论调。《三国演义》亦如此。

在作者的笔下,诸葛亮已经完全被赋予近乎上晓天文,下知地理。在与敌的战斗中,往往事事料敌机先。所谓料事如神唯诸葛。

限于古代的科技发展以及对于自然世界的认知缺陷,同时,作者也是把整个把抑曹尊刘的主题作为写作方向。诸葛亮塑造成一个近乎妖人的形象,有助于表达他们对于自然界、对于历史谜题的阐述,这也使得人物形象更加丰满,当然这也是作者本身存在的正统观念的强大。

现代高度发达的科技,以及对于自然界的真实认知,让我们对所有反自然规律、反历史规律的实例有了更想得到真实的结论。

随着经济的发展,以及互联网技术的发达,我们不在局限于区区几部文学艺术话的阅读,我们可以更快更多的通过互联网,通过各种途径获得一些文艺作品中的充分史事依据。

如此,我们才可以有更多的侧面了解到一个人,一个朝代的真实背景因素。

所以,诸葛亮慢慢的就这样被用这正常的眼光去看待,而不是先前用着近乎崇拜的目光去理解他。 但,我不觉的是贬低。

我只觉的只有这样完整客观的分析他,分析诸葛亮到底给蜀汉带来了什么,这样才会了解到蜀汉政权为什么无法在三国争霸中获得最后的胜利。

实际上,对于诸葛亮,其实并不会因为他的失误,他的不完美,我们依然可以对于其前后出师表中表达的一种忠君爱蜀、忠于理想,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精神竖起大拇指。他在其中提到很多思想广开言路、严明赏罚、亲贤远佞都是在现代职场中可以提倡的。

结论

诸葛往往被批判被诟病的其实就是其用人方面的失误,以及在一些军事战略上的过于谨慎从不行险。当然,他对于蜀汉过于执拗用兵战略对于蜀汉也是极大的伤害。但这也何尝不是其忠于人生理想忠于其对于刘备承诺的一种方式呢。

但所谓瑕不掩瑜,他依然是蜀汉时期第一贤臣,治国。他依然是千古以来,留下最多传奇谋略故事的一位治国良才。


流光言己


现代人与汉代人相隔时间太长了。只有在小说和历史书上得知信息。由于历史纪录会受当时历史左右的。小说也会被作者喜恶左右的。所有皇上都希望有一个象诸葛亮一样忠诚又无所不能的人帮他治理天下。三国志、三国寅义的作者陈寿和罗贯中在作品中均体现偏爱诸葛亮的,不免添光添彩。为此现代人本质上不是贬低诸葛亮!而是不相信如此描述的诸葛亮。其实谁都不能知道真正的诸葛亮是什么样。就连二位作者也如是。


于泽洋8


也不是在贬低诸葛亮,主要是诸葛亮从神坛上下来了,变得食人间烟火了。另一方面,也说明对诸葛亮的认知、评价越来越全面真实,以及越来越深刻了。

诸葛亮分两个,一个是“演义诸葛亮”,另一个是“历史诸葛亮”

在现实生活之中,最广为人知的是“演义诸葛亮”。演义中的诸葛亮,以罗贯中所写《三国演义》里的诸葛亮为代表,现在则是据此改编而成的影视剧当中的诸葛亮为代表,这类诸葛亮主打“神机妙算、其智如妖”的特质。在经过民间的流传后,更出现了“神化”诸葛亮,其高高在上、神秘莫测,令人高山仰止,顶礼膜拜。而历史上的诸葛亮,是一位“食人间烟火”的人、历代以来享有盛誉的贤相,更是一位“忠臣与智者”的代表。

  • 两种诸葛亮,呈现两种迥异的形态,既有不同之处,也有相同之处,都是以一副“正面形象”出现。同时,在一定程度上也代表了两种不同的认知表现。

时代在进步,人们的认知也在不断发生变化着。基于事实、还原真相,成了认知、评价历史人物的价值导向。一句话,就是更注重实事求是、尊重历史了。对诸葛亮认识、评价的不断变化,就很好的体现了这一点。

总之,要想全面认识诸葛亮,还得回归历史方可。但仅仅是想要“娱乐、消费诸葛亮”的话,那么“演义诸葛亮”就是首选,真的很有看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