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智慧教育展官方解讀:後疫情時代的線上教育

「暑假招生,寒假擴科,三月九月忙拉新」——這是一年到頭教培行業的常態。但今年,這場新冠疫情的突然爆發,讓一切都變了。


線下教育機構接連遭受打擊,不行的甚至直接宣佈破產。可看出,太多小微企業正在依靠自己微薄的現金流在瀕臨死亡的邊緣進行瘋狂自救。


同樣出人意料的還有線上教育。在新冠疫情爆發期,出現了一個流行詞——禁止接觸。禁止接觸外賣,禁止接觸快遞,禁止接觸外村人……這個詞非常類似幾年前被轟炸得不要不要的「互聯網+」。而教育的禁止接觸,催熟了線上教育,尤其K12的線上教育。


開學延遲已引起了老師和家長的擔憂,尤其是在K12階段,學習就是一切!而線上教育儼然已成救命稻草。遙想去年夏天,多家巨頭在營銷上花了數十億,就為了自身產品能吸引到學校青睞。這一次,無需資金推廣就可教育用戶使用自家線上產品,各家公司無論大小,都將盡最大努力,搶得這一大蛋糕。


從結果來看,線上教育是成功的。老師變主播,學生666——從股票市場也能看出,除了醫療股,線上教育自開市以來已歷經了史上最高幅度的持續上漲——也許從來沒人能料到,這個緩慢的行業,如今也會有如此的快速爆發。


然而,潮水遲早會退去。屆時,誰會束手無策;誰又能,笑傲江湖?


看看SmartShow國際智慧教育展覽會的簽約作者、江湖人稱「十八線產品」的吳老師,是如何解讀的。


您清楚考慮過教育行業的需求嗎?


教育行業相對特殊,有許多角色。從狹義上講,老師學生是唯一使用者,學校一把手或教育局是決策者,上頭決定用什麼,下面決定是否買。


雖然在不同教育階段會有所不同,但許多方面的需求其實是相似的。以K12為例,大部分就一個標準——能提高分數,我就用!


我堅持認為教育行業是一個特別慢的行業,這不僅是因為教育不具備傳統互聯網的規模效應,也是因為教育產業需要太多「質」的提升。而在大多數人眼裡,這個質等同於「提高分數」的能力——是的,你沒看錯,就這麼簡單粗暴。與線下教育相比,如何說服用戶,其線上教育能比線下更好地提高分數,不是一件容易事。


如果這個問題不能得到很好證實,線上教育將永遠面臨著高成本的拉新,而源源不斷的流量是絕大部分線上教育機構唯一的生存之道。因此,企業不惜一切代價全力拉新也無可厚非。


但回到教育的本質,流量法則不應成為線上教育的亮點。如何將線上教學產品弄得更好用、更讓人愛用,這才應是產品經理們該考慮的首要問題——畢竟,教育的主體永遠是人,其餘都是工具,都是輔助手段,它們不應成為主角。


根深蒂固的認知,真的不能打破嗎?


教育在中國已傳承了幾千年,老師站在三尺高的講臺上,學生們撐著臉頰坐成一排,這是一個根深蒂固的常識,線上教育不可能在短時間內就動搖這一觀點——這也是我認為教育是一個特別慢的行業的最重要原因之一。


然而,這並不意味著沒有線上教育什麼機會。比如以下這些優勢,就是線下教育完全不可能實現的。


(1)去集中化,實現了優質教育資源的共享

發達城市聚集了太多的優質資源,教師就是其中之一。如何讓一個五線城市的孩子,享受一位著名的北京老師的指導——線上教育已能輕鬆實現。


(2)數據建模,使學習過程更加科學高效

學習是一個科學的過程,盲目地灌輸知識是不可取的。對K12學生來說,時間就是分數,效率就是一切。通過行為數據建立科學的學習模型來為學生提供學習指導,也是互聯網最擅長的事。


現在疫情期,只能搞線上教育;而疫情過後,只有線上線下相輔相成,才能用互聯網+教育的無縫連接,使出1+1>2的效果。


後疫情時代的線上教育,別成您的「南柯一夢」


非常時期,線上教育取得了普遍的效益,但是,那又怎麼樣呢?


這始終是一個特殊情況下的B計劃。當疫情結束時,教師學生的認知和選擇,也許會迅速回到以前的狀態——甚至可能比您我想象的都要快。想想開頭提到的「質」這個問題,只要還有高考這個大指揮棒在,現在您做的可能只是在短時間內收穫了一批高質流量。


不過,如果您能從中獲得一些洞見,由此讓您的線上產品能有突飛猛進的改變,那終歸是好事一樁。


致力於發展國際智慧教育的我們認為,對於當前的教育信息化,我們其實還有很長的路要走。但請不要急,不要躁,關鍵一定要穩。因為教育對一代人來說,始終將是最重要的一件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