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的人距離退休還有15年以上,為啥有些公司35+就不錄用了呢?

果果的果子露


看到這個問題,很多人的心理都是比較沉重的,特別是處在這個年齡段的人和接近這個年齡段的人,處在的是正在經歷失業或者工作上的諸多不平順,接近的人是內心恐慌。

這個年齡段的人知識技能儲備豐富

40歲左右是人生髮展的黃金時期,年富力強,對未來還有許多的期望,這個時候社會經驗豐富,工作技能經過十幾年工作的歷練也越發爐火純青,能夠輕鬆應對工作上出現的問題,這個年齡段的人在公司裡面基本是中層以上的領導或者技術方面的專家,拿著比較客觀的薪水。

這個年齡段的困境

性價比不高

公司裡面中層以上的職位和技術專家畢竟是少數,特別是民營和外資企業,年齡像一個魔咒,35歲以上的人員特別少,本身做人力資源,後來分析是這個年齡段的人能力強,技術好,工資待遇也相對較高,一般是下屬員工的3-5倍,老闆的心裡會思考付出這麼高的薪水是否值得,能不能把下屬提拔一下,稍微加薪就能慢慢勝任這份工作。

創業老闆年輕化

一個公司老闆如果40歲,他招聘下屬員工,肯定是找比自己相對年輕,有共同話題,更容易溝通的人。不會找年齡太大,有代溝的人,我之前工作過的一家公司,選人年齡就是比老闆年輕,包括公司的高層,最多不超過5歲,這倒不是年輕歧視,選擇過行業大牛,但是跟老闆溝通很不容易在一個頻道上。

怎麼樣讓自己能開展新的局面

成為行業比較拔尖的人

深挖自己專業的知識,能夠成為企業必須的人,這樣即使年齡再大,失業風險也比較小。而且還是有很多企業對於人員年齡的要求比較少,關鍵是看你能為公司創造什麼樣的價值,你能做出別人做不了的工作,你的稀缺性、可替代性越小,職業安全性越好。

把自己的技術能力變現

在自己漸漸感覺到瓶頸的時候,看看自己工作十幾年,有哪些能力和技術可以遷移出來,為自己增加收入,比如企業培訓師可以逐步走上專職培訓師,銷售經理可以做自己的銷售公司,把工作中積累的人脈、資源統統整合到一起,即使失業也有自己的事情可做,有了自己就是平臺,不依賴某個公司的能力。

培養自己的新的發展方向

把愛好變成職業,比如有的女性失業之後,成為了職業收納師,幫人整理衣櫃賺的不比上班差。有的人在上班的時候,探索自己的業餘愛好,並且慢慢變現,就是大家說的斜槓,副業剛需,這樣即便失業,至少能維持基本的生活。

這幾年的經濟大環境比較差,中年人所佔的比重比較大,愈發凸現中年危機,這個年齡段不論遇到什麼,竭盡全力,有份收入把家庭照顧好,同時要注意自己的身體健康。


職場聆音01


我覺得這是由於供需關係不對等造成的社會現象,只是暫時存在的社會現象,並不是什麼真理。

其實40歲的從業人員,30歲的從業人員,或者20多歲的從業人員,每個人都有各自的優點和缺點,只是是優點大於缺點還是缺點大於優點的事情而已。

40歲的年齡,代表了豐富的經驗和社會閱歷,同時擁有更多的社會資源,人也比較成熟和穩重。

但是,相應的,這部分人精力有所下降,家庭事務會比較多,不太敢於冒太大的風險。而且因為經驗豐富,管理起來難度更高,容易堅持自己的想法。

另外,這部分人對於薪資等方面的要求相對比較高,至於他們能不能發揮出和薪資相匹配的貢獻,在招聘時根本看不出來,只有等使用了之後才能確定。

但是,一旦使用了,就需要支付人力成本,如果發現用錯了人,公司損失會比較大。

為什麼很多公司不想要40歲以上的從業人員呢?

主要是源於是這些人具有這些缺點因素,想對比來說沒有使用更年輕的人划算,而且保險。

但是,這只是一時的社會現象,根本原因是當下人才供應遠遠大於人才的需求。

按個人的分析,由於國家從90年代後期大量開始培養大中專人才,各種學校不斷的擴招、擴招。

從90年代後期到現在,每一年都有幾百萬的大中專學生畢業出來。這些人因為得到了良好的教育,不再願意返回家鄉接父輩謀生的擔子,而是選擇了在大城市擇業。

但是,每一年就業的崗位並沒有像培養人才這樣能夠隨便的擴張,雖然國家進行了各種經濟發展政策,但還是遠遠增加的崗位數量還是遠遠不夠。

而從90年代後期開始,一直增加到現在,這些人並沒有達到退休年齡,年齡比較大的50歲,年齡小的20多歲。這些人都需要一份工作來養活自己和家庭。

在這種情況下,就造成了所說的“人才供應遠遠大於人才需求”,但這種情況其實只是在一部分崗位上,並不是全部崗位。

所以,就會存在現在一部分工作天天喊著“用工荒”,一部分崗位就“挑著選,超過35歲不考慮”的現象。

按個人的分析,這種現象,在接下來的很長一段時間,會更加嚴重。因為這不是某個人可以改變的,除非國家對人才的培養進行整體的調整。


貳世界


看來中年危機已經成為80後的熱門話題了。35歲到40歲這個年齡來講,正常規律,是孩子還小,不能獨立,而且老人又將進入古稀之年。我們都處在上有老,下有小的年齡,再加上80年後,當時的父母都響應國家“只生一個好”的號召,所以我們基本都是獨立要面對照顧老人,還照顧孩子的家庭負擔。這就會大大佔用了我們所有精力。所以可能無法滿足在職場上的加班、出差、常駐外地的各種付出。這我們就與那些沒有家庭負擔,能加班、能出差,大把精力都能放在工作上,而且工資又沒有我們這些中年人高的年輕人形成了鮮明對比。所以如果人到40歲如果沒有成為公司不可缺少的頂樑柱,很可能就會被代替。但是職場的官職結構又是金字塔結構,有幾個人能夠成為金字塔上層結構人員呢,大部分還不是在金字塔下層人員。我們的確還有20多年要退休(延長退休年齡基本已成定局)但是我們依然無法跟年輕人拼時間和精力。所以我個人覺得,擺正心態,分清重心,如果放在家庭,那麼根據自身情況不要在職場上去爭位爭權,位高權重要分擔很多精力,各種加班、開會、出差、應酬同時還毀身體,毀了的身體,醫保又解決不了,醫保能解決,身體症狀可能是不可恢復的。現在不是年齡越大工資越高的年月了。這其實符合社會發展規律,若要經濟好,國家發展好,就要高節奏、高產出、高付出。歲數大的人滿足不了,就得退出,就得讓位。個人觀點:把身體保證好才是真的。為工作犧牲身體,不會得到同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