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旭日”“東昇”!一個月內,武漢為華為投運兩座變電站

武漢疫後重振是一場輸不起的戰役,具有全球風向標意義。 近日,光谷110千伏“旭日”變電站正式投運。該站首創“政府先行土建建設、電網公司後續建設”武漢模式,是國內政企聯合共建電網的首例。為了更好服務華為等企業,光谷一個月內兩座變電站投運。光谷金牌“店小二”優化營商環境奮力走在全市前列。

目前,全市上下正大力弘揚偉大抗疫精神,爬坡過坎、搶抓機遇,全力決戰四季度,奮力奪取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雙勝利”。

長江日報今起開設《決戰四季度》欄目,聚焦全市上下著力疫後重振和高質量發展,奮力完成全年目標任務。

“旭日”“東昇”!一個月內,武漢為華為投運兩座變電站

(圖為國慶中秋長假,國網武漢供電公司員工鄧國慶(右一)和同事 在“旭日”變電站檢查電路。國網武漢供電公司 供圖)

政企共建創“武漢模式” 一月內兩座變電站投運服務華為

10日上午,服務於華為武漢研究所的第二座變電站110千伏“東昇”變電站進入最後的設備調試階段。這是武漢一個月內為華為供電投運的第二座變電站。調試完畢後,“東昇”變電站將於本月投產送電。

9月28日,為華為供電的“旭日”變電站投產送電。

隨著戰略升級調整,作為國家重點戰略項目試驗平臺的華為武漢研究所對高可靠性的供電需求愈發突出。

去年7月份,武漢市首次提出將武漢建設成世界一流城市電網。“旭日”和“東昇”這兩座服務華為武漢研究所的變電站,均被第一時間納入電網政企共建“武漢模式”的攻堅範圍內。

9月28日,服務華為武漢研究所的第一座110千伏“旭日”變電站正式投產送電。作為政企共建的全國首座投運變電站,僅歷時一年多時間就完成了投產送電,建設週期縮短一半,而且還開創了武漢電網在一天之內完成“變電站—開閉所—配電室”送電的先例。

“旭日”“東昇”!一個月內,武漢為華為投運兩座變電站

(圖為9月28日,服務華為武漢研究所的第一座變電站110千伏“旭日”變電站正式投產送電。 國網武漢供電公司 供圖)

今年內光谷至少將投運三座110千伏變電站

10月1日過生日的鄧國慶,今年的生日在“旭日”變電站度過。那天,鄧國慶與百餘名電力工作人員,接到任務——要在12個小時內,完成變電站、開閉所、華為武漢研究所設備試驗送電。從早上7時一直忙到晚上12時,為華為武漢研究所設備送電成功。

據瞭解,國慶期間國網武漢供電公司全力做好保電工作,確保光谷地區包括華為在內1500餘家企業的供電。

“旭日”“東昇”!一個月內,武漢為華為投運兩座變電站

(圖為東湖高新區管委會、華為公司、國網武漢東新供電公司黨員服務隊聯合開展“三方特巡”。國網武漢供電公司供圖)

為了滿足華為公司對電能質量的特殊需求,國網武漢供電公司還聯合華為公司、武漢東湖高新區管委會對相關供電線路開展“三方特巡”,設置專人專班“7×24小時”值守,確保重要用戶的供電可靠性。

近日,東湖高新區企業服務和重點項目推進局(以下簡稱“企服局”)再次來到區內某輸變電工程項目部,“年內,光谷至少將投運三座110千伏變電站,未來三年光谷電網供電可靠率將達99.999%,接近世界一流電網水平。”企服局副局長林銘介紹。

據瞭解,東湖高新區企服局將企業問題彙總,收集、分析包括供電、供氣等在內企業共性及重大問題,報常務會推進解決。就在今年上半年,東湖高新區主要負責人召開專門會議,拍板為該區東擴4號工程成立施工外擴專項整治和管理小組。

林銘介紹,與產業供電同步發展的,還有區域交通環境的極大提升,圍繞供電東擴4號工程周邊的路網建設不少,邊修路邊擴電,盤根錯節,為減少及避免修路造成的閃斷中斷情況,東湖高新區召集區建設局、規劃局、企服局等,成立專項整治小組,每日沿線精準巡查,並形成日報制,與企業及時溝通,贏得企業點贊。

(記者:王怡人 李佳 通訊員:王欣 吳雷 李立偉 製作:張穎惠 校對:楊梅)

【編輯:姚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