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莊子》有感 之養生

一、

讀《莊子》有感 之養生


  為了美容去做一些外科手術,結果不但不能盡如人意,反而對容貌造成了更大的傷害。這就是不懂得尊重自然、愛護自己的原因。天生的外貌是基因所決定的,它們體現著生命最本質的特徵。將容貌用機械損傷、異物干涉的方法進行改造是對身體嚴重的破壞。換句話說,美容其實就是毀容。因為它破壞了生物天然的生長規則和生命狀態。
  “彼正正者,不失其性命之情。故合者不為駢,而枝者不為跂;長者不為有餘,短者不為不足。是故鳧脛雖短,續之則憂;鶴脛雖長,斷之則悲。故性長非所斷,性短非所續,無所去憂也。意仁義其非人情乎?彼仁人何其多憂也?且夫駢於拇者,決之則泣;枝於手者,齕之則啼。二者,或有餘於數,或不足於數,其於憂一也。”(《莊子•駢拇》)
  如果說形象問題已經嚴重地影響到了正常生活的話,改一改也未嘗不可,然而這是不得已而為,與痴心求美不能相提並論。
  愛美之心人皆有之,然而美麗是靠外貌來定位的嗎?時光如梭,其來不可擋,其去不可留,人的凡胎肉體是何其脆弱、短暫!如果說生命是旅舍的話,那麼容貌無非是借宿之客而已。執著於虛幻的外表而不注重真正的道德修為,這就叫“捨本逐末”。


  過於注重外表的人一般都比較容易沉迷於事物,因而其在乎的還絕不僅僅只是外形與容貌。正所謂:“其嗜慾深者,其天機淺”(《莊子•大宗師》)害怕失去美麗而失悅於人,是因為對自身的內在素質很不自信的原故,既然與人交往靠的不是品德,那麼即使再美麗也無濟於事。少年的單純令人喜愛,因為未曾涉世的心靈樸素而潔靜,他們讓對方感覺不到任何的束縛和壓力,彼此在交流時可以用最自在、最簡單的方式來進行;為人質樸的成人依然可親可愛,因為在經過許多人生體會以後,他們悟出了生活的真諦就是像小孩子一樣的樸素與自然。這樣的人不多事,不麻煩,與對方的交流自然而實在,沒有絲毫矯飾營造的感覺。因此說,真正的美麗、真正的可愛就在於真誠,自然,不矯揉造作。
  餘秋雨曾在文章中說過:“沒有皺紋的祖母是可怕的,沒有白髮的老人是遺憾的。”這是一種很智慧的人生觀與深刻的審美理解。一提起老太太,國人在腦海中往往會產生一種程式化的形象,即身穿藍布、灰布的大襟衣裳,滿臉皺紋、一頭白髮,給人的感覺總是那樣的和謁、慈祥,甚至還有由於反應緩慢而表現出來的一種可親的幽默。年老了嗎,人就應該有個年老時期的形樣。靈動活潑、一身朝氣的青年顧然能使人眼前一亮,但是老年人的從容、安祥與和緩的態度照樣可以給人帶來非常舒服的感覺。因此,人到了年老以後不適宜將個人形象包裝得過於時尚與光鮮,而是應該選擇一些款式與色調和自己的形象、氣質相諧調的服裝。人在每一個年齡段總有其它階段無法比擬的自然優勢和特點,要善於利用,何必非要執著於一種形態,或是總嚮往著本不屬於自己的位置。年青的時候裝老,穿著言行都強做收斂,或是年老的時候裝嫩,一身時尚新潮的氣象都會顯得很不自然、很不和諧。

  二、
   “吾生也有涯,而知也無涯。以有涯隨無涯,殆已;已而為知者,殆而已矣!為善無近名,為惡無近刑。緣督以為經,可以保身,可以全生,可以養親,可以盡年。”(《莊子•養生主》)道家認為人不可能精確地或是完全地認識宇宙。如果執迷於分辨事物,便會勞心傷神,從而不能達到養生全年的目的。不過,由於人本身是宇宙的一部分,也屬於宇宙,因而又可以通過自身的靈性在一定程度上來體悟宇宙真諦。
  意識有物我之分,便會產生得失、好惡的煩惱。既然人是世界的一部分,而世界又是一個統一的整體,人就不應該總是執著於自我意識而截然分離於周圍的世界。因此道家認為最佳的養生之道並非是飲食保健一類的外在功夫,而是在於內心的深度修為,即“隳肢體,黜聰明,離形去智,同於大通,此謂坐忘。” (《莊子•大宗師》)
  人在打坐的時候要逐漸忘掉自我,將自己的身心充分融入於宇宙之中,這樣,得失好惡的慾望也會隨之離去。當呼吸勻稱得舒暢自由,當意識進入到物我兩忘的境地的時候,內心的感應便會與宇宙的運行產生共鳴,即 “靜而與陰同德,動而與陽同波。”(《莊子•天道》)這時人的機體便處在了一種最理想的狀態之中,能夠養生,能夠延年。

  養生之道在於順其自然。順其自然並非是不做不為,消極待命,而是不勉強而為,不違背自然規律。
  天地在自行運轉,江河在自行的流變;植物有植物的一套生存規則,動物有動物的一套生存規則,這些都是先天就賦有的機能,是自然安排好了的。哪裡用得著人為地去推波助瀾、揠苗助長。 “故曰,聖人之生也天行,其死也物化;靜而與陰同德,動而與陽同波。不為福先,不為禍始,感而後應,追而後動,不得已而後起。去知與故,循天之理。故無天災,無物累,無人非,無鬼責。其生若浮,其死苦休。不思慮,不豫謀。光矣而不燿,信矣而不期。其寢不夢,其覺無憂,其神純粹,其魂不罷。虛無恬淡,乃合天德。”(《莊子•刻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