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一家长:看到孩子在数学学习上,有这三种解题姿态,及时纠正

在初中数学学习过程中,刚上初一的同学往往在学习时,由于自己的原因,出现以下三种习惯,家长发现后,要及时纠正,避免在考试中造成过失性失分,中考时数学这门课程才能发挥孩子的最优水平。

初一家长:看到孩子在数学学习上,有这三种解题姿态,及时纠正

第一:解读数学题时,对于题目中问题的叠加部分,解读粗枝大叶,只抓住其中的部分。

例如:求:-1/3的倒数的绝对值的平方,在这个问题中,有三个知识点(1)倒数(2)绝对值(3)平方,而我们在做这道题时候,初一学生往往出现这两种错误:一种错误是三个知识点,只解读了一个或者其中两个,另一种错误是知识点不熟悉,不熟练,乱做一通,尤其是绝对值得出负数,平方得出乘以2这样的基础计算错误。

家长们一旦发现孩子出现上述情况时,立即让孩子解读题意时候,用(1)(2)(3)在草稿纸上标明,然后找10道类似题型,让孩子练习,并且给孩子要求今后做数学题时按照这样的方式去解读题目,这样才能保证孩子养成解读数学题的良好习惯,做到基础中等题型不失分,难题、偏题型得步骤分没有问题。对于孩子知识点不熟练这种情况,家长就要有针对的找出这部分题型,让孩子在先熟记这些知识点情况下,再去运用,如果孩子遗漏做法,就需要家长引导孩子去学习,通过网上寻找视频,孩子观看,适合他运用等方式去解决问题。

第二:没有数学整体意思。数学整体意思包括整体思考意思,整体计算意思

什么意思呢?小学数学是数字和数字的运算,或者是数字和单个字母之间的运算(方程),这就让孩子上初中后很多不适应,造成小学数学高分,初一月考、期中考,成绩大幅度下滑,不是孩子不聪明,也不是孩子接受能力差,更不是孩子没有数学思维,也不是初中数学难度有多高,重要原因之一,就是孩子还没有具备数学的整体意思。

例如:A-5X+3=2X-9,我们要表示出A,怎么办呢?很多孩子就回答老师没有讲过,自己不知道怎么去做,有孩子就和小学知识联系:把2X-9看作和,看成A和-5X+3的和,这样求A,就可以用2X-9减去;另一个加数-5X+3,这样的思路完美,要点赞。但下面的计算就让人大失所望了,为什么?他们得到:A=2X-9+5X+3

这个计算错,原因就是没有数学整体意思,计算时候不具备整体计算意思。既然都知道另一个加数是-5X+3,那么你减去的时候,这个-5X+3就是一个整体,代表的是另一个加数,你现在变成5X+3,还是之前那个加数吗?一眼看出,就不符合。那怎么来表示另一个加数呢?就需要在这个整体前加一个小括号,来表明它的身份特征,来确定它是一个整体。由于很多孩子没有整体意思(包括整体思考意思,整体计算意思)也造成他们错误不断,数学成绩提不高,数学学习自信心一次次被考试成绩所击垮。

针对这样的情况,家长们要怎么办呢?还是要进行大量的此类针对题型练习,让孩子通过训练形成机械记忆,这样才不会忘记,才会再也不会出现错误。这个机械记忆是必需操作的一个过程,不要产生厌倦,这与孩子小学数学训练有很大关系,如果你一旦切割这个过程,孩子还是老三样,整体计算能力差,还是错误百出。

初一家长:看到孩子在数学学习上,有这三种解题姿态,及时纠正

第三:数学概念模糊不清。

初中数学不会像小学那样只要概念模糊,我会算,就会得高分。由于初中很多题型,需要大量的解读,而要解读正确无误,这就需要所涉及知识记得牢固,这样解读才会帮助后面的解题思路清晰,分析正确无误。

例如:有理数X、Y、Z,满足XYZ<0,X+Y+Z>0.这样两个式子的信息,你要解读什么呢?我们现有知识会解读到对于第一个式子:X、Y、Z中有一个或者三个为负数,这是我们根据有理数乘法法则确定的,再结合第二个式子三个都为负数,这种可能错误,所以得到只有其中一个为负数,其他两个为正数。

在整过解读过程中我们运用了有理数的乘法法则,有理数的加法法则。如果对概念模糊不清,能解析出正确信息吗?

初一家长:看到孩子在数学学习上,有这三种解题姿态,及时纠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