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代中國最大賣國賊?

清末以來,他一直被認為是中國最大的賣國賊,其實不然,在我看來,他應該是中國最大的背鍋俠。


當代中國最大賣國賊?

他是誰呢?他就是李鴻章,晚清重臣,淮軍創始人,洋務運動主要倡導者。晚清大事,幾乎無一不與李鴻章有關係。梁啟超(中國近代史上著名的政治活動家,啟蒙思想家,資產階級宣傳家,教育家,史學家和文學家,戊戌變法領袖之一)對李鴻章的評價相當之高。

當代中國最大賣國賊?

梁啟超先生是這樣評價李的:“李之死,與中國全局有關係與否,吾不敢知,而要之現在政府失一李鴻章,如虎之喪其倀,瞽之失其相,前途岌岌,愈益多事,此又吾之敢斷言也。”

能為政敵所讚美之人必為真豪傑。由此可見,李鴻章對清朝甚至對中國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李鴻章在近代史上一直被人罵做賣國賊,他一直是作為一個反面形象出現在公眾面前。在中小學生的腦海中都這樣認為:在民族危機日益沉重的清朝末年,李鴻章只知道投降求榮,不思進取,在中法戰爭清朝軍事成功的情況下,在清朝好像要把法國佬打敗,收復失地的情況下,李鴻章忽然要求和,以軍事上的勝利來換取屈辱的和平。

我們細細想想,哪個大臣想遺臭萬年?哪個大臣不想青史留名?李鴻章為何要在勝利之時而提出議和,答案只有一個,如果繼續打下去,清政府不會獲得最終的勝利,只會敗得更慘。所以他才會在清軍取得一點勝利時提出與法國人重開和局。

李鴻章是北洋大臣,熟悉洋務,手握重兵,從鎮壓太平天國運動中發家,他是熟知軍事的,他深深地明白清政府的實力,知道清軍是幾斤幾兩,他知道應該適可而止,再打下去中國有滅族亡國的危險。

他知道誰在這個時候提出議和,誰就是大家唾罵的對象,他不怕自己身敗名列,他只求最大限度地保護中國利益,他只求無愧於心。

在中日甲午戰爭爆發之初,他就不提倡與日本開戰,他一直堅持避戰求和。他認為中國需要時間去養精蓄銳,中國需要有時間去發展經濟,訓練士兵,需要時間去備戰。

他深知自己的北洋海軍已經不是日本海軍的對手了,北洋海軍已經好幾年沒有再增添一艘鐵甲艦了,而日本卻是上至天皇下至平民甚至妓女都在節衣縮食,全民備戰。尤其是日本的吉野號鐵甲艦,無論是火炮還是船速都是北洋海軍望塵莫及的。因此他號令北洋海軍避敵保存實力。

最終光緒皇帝憑藉著自己的熱血,盲目開戰,致使清政府苦心經營多年的北洋海軍和新式陸軍一敗塗地,灰飛煙滅。

光緒皇帝證明了自己是個有為的皇帝,但是也把清政府唯一的憑藉給打碎了。雖然有人說北洋海軍是一個紙老虎,但紙老虎有時候也可以唬唬敵人啊。

現在,清政府連唬人的東西也沒有了,只能任人宰割了。毫無意外,李鴻章又成為了這次戰爭的替罪羊,馬關條約是李鴻章簽訂的,可是,李鴻章真的能做的了大清朝廷的主嗎?

一定不能,最後的決定權還是在大清皇帝與慈溪老太后的手中,李鴻章頂多算是一個背鍋俠。

他是滿清政府的替罪羊,人們把戰爭的失敗歸罪於他,可是人們都忘了他在日本馬關據理力爭,力求把中國的賠款與割地給控制到最小。

為此他還被日本的激進青年給打了一槍,正中他的眼睛。雖然捱了一槍,他並沒有畏懼而回中國,而是以此來向日本政府施壓,把中國的賠款維持到最少。

李鴻章捱了一個槍子兒,給中國政府爭取了一億兩白銀,如果沒有李鴻章的據理力爭,如果沒有李鴻章的被刺案,那麼馬關條約很可能就不是兩億兩白銀就能結束的了,可能是三億兩。最起碼,在這個方面,李公是有功於中國的,揹負罵名實不該。

最後,我認為身處晚清之形勢,李鴻章能做到如此,已實屬不易。真的是“敬李之才,惜李之識,而悲李之遇也。”

如果李鴻章不是生活在晚清,而是生活在康乾盛世或者道光時期,他一定會有所成就並且彪炳千古的,可是歷史畢竟是歷史,歷史永遠不會改寫的。

李鴻章究竟是忠是奸,你覺得呢?歡迎把你的評價寫在下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