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女性呼吁需要“拉姆法案”


当女性呼吁需要“拉姆法案”


四川金川网红姑娘拉姆,被前夫唐某泼洒汽油焚烧,不幸去世,年仅30岁。拉姆姐姐卓玛曾表示,唐某有家暴倾向,拉姆经历了离婚、复婚、再离婚。为逼拉姆复婚,唐某曾以两个儿子的生命威胁。然而,拉姆同意复婚后不久又遭家暴。今年6月,两人再次离婚,两个孩子被判给了男方。

在上面这段新闻报道里,一个人,一条生命,一段人生,就结束了。


即便只是这段概括性的描述,依然肉眼可见拉姆生前遭遇的重重苦难。

当你看到拉姆受害前的影像时,你一定会理解这句话:

“悲剧,就是把美好的东西撕碎给人看。”

拉姆是时下短视频时代的一个网红,但在现实里所承受的遭难又仿佛来自20世纪。正是这种时代错位的矛盾感,让很多人、很多女性,感受到更深的“挫败感”。

尤其,这还是一个微博“女权”强盛的年代。

但即便如此,家暴惨案还是发生了。且不只拉姆案件这一起。

“男女平等”“禁止家暴”“拒绝冷暴力”……等等口号,我们喊了又喊,乃至制度层面相关方率也有了重大完善。

但是呢,惨案还是一起又一起地发生。

且不局限于婚姻层面。

当越来越多的案件涉及到恋爱阶段的男女暴力时,则说明,女权问题是一个根深蒂固的社会系统性问题。

因为女性常常是受害者,所以女性更愿意发声。

女性愿意发声,社会允许女性发声,支持女性发声,我认为至关重要。

发声,才有改变的可能。

但在微博,在知乎,在豆瓣,在各大中文网络平台,很多明显支持女性意识的言论,经常被贬损为“女拳”。

这对致力于男女平等的努力,无疑是很不负责任的蔑视。

有两方面原因:

其一,男权本身是现行社会体系的既得利益者,女性的发声,便是在动男权社会的蛋糕,“保守派”的男权自然会有动作反击,“女拳”的标签就是回击之一;

其二,女性错误的发声和行动所致。解决女性困境,追求女性力量进步,并不简单,不是单纯喊几句口号就可以做到,否则也不会成为人类社会至今难以克服的谜题。

因此,在这篇文章里,我十分谨慎地使用“女权主义”这个词,理由是,微博上那些很有号召力的“女权大V”,在关乎女性的问题上你们很积极地发声,立场坚定,语气决绝,甚至不惜与男性对立,我想问一句,你们到底在追求什么样的“女权”?

是真正的男女平等,还是女性特权?

如果你们不能正面回答这个问题,那当扑面而来的“女拳”帽子朝你们飞过去时,也不要感到奇怪。

当女性呼吁需要“拉姆法案”


是的,敞开说吧,我十分肯定地认为:

凡是鼓吹男女对立的“为女性发声”,都是居心叵测,都是利欲熏心,都是垃圾。

就跟特朗普为了转移美国国内矛盾,疯狂污蔑中国一样。

将女性面临所有的问题,都甩锅给男性,除了让许多女性感受一下虚伪的满足,除了收取一大波智商税割韭菜,除了激化更多家庭矛盾之外,对男女平等和社会进步有毛线帮助?

毫无帮助。

喊了那么多口号,却依然改变不了家暴,为什么?

因为,也许,一开始口号就喊错了。

“男女平等”,没错,法律上、人格上,我们都愿意承认,接受。

但即便我们都承认和接受,请问,“男性”和“女性”,就真的“平等”吗?

事实上,不可能。

扪心自问,在你心里,你认识的每个人,分量都一样吗?在你的心底,你对待每个人都平等吗?

是吗,那为什么同样在广场跳舞,大妈们跳舞你只觉得吵,而一群小姐姐跳舞你丫还忍不住鼓掌?

在繁杂的社会生产中,在家庭等亲密的生活里,男性,女性,一定会暴露出“不一样”,这些“不一样”才是“不平等”的根源。

诚然,随着社会的进步,尤其在现代化的都市生活里,女性的力量得到了空前的施展,单身女性完全可以独立自主工作生活得很好。

那为什么还会有男女性别歧视呢?

要我说,社会对女性的不公正,本质上并非针对“性别”,而是针对“弱者”身份的歧视。

即便是在男性群体内,也会存在歧视,这就是“强者对弱者”的歧视。

你可能会说,明明有些职场女性能力已经很突出了,却因为性别依然受到打压,这怎么还不是“性别歧视”?

稍安勿躁,事情得分两个层面来看。

个体层面,女强人自然能力没话说,受到打压,也的确是因为性别,这不可否认。

但从更大层面来看,会发现,针对个别“女强人”的性别歧视,其实本质上,依然是出于对“女性整体”能力偏弱的印象,产生的习惯性不信任。

所以根本上,仍然是“强者对弱者”的歧视。

强弱,是能力尺度,着重体现在职场上,相对来说,还比较简单,也意味着比较好突破,无非要挑战的是社会旧时的偏见。

各行各业越来越多顶尖女性的出现,正在打破这种职场上的偏见,也就是对女性能力上的歧视。

当女性呼吁需要“拉姆法案”


真正的老大难,是家庭关系。

在一个家庭里,男女主要是合作关系,可不是能力上的单纯竞争关系。目前来看,处于社会转型期的国内家庭关系里并没有所谓的公平线,无论是“男主外,女主内”或者“女主外,男主内”,亦或者“男女都不放弃职场”,都难免存在牺牲,牺牲就意味着“不平等”。

这种亲密的男女关系,没有标准尺度,无论是在恋爱中,还是在婚姻里,“清官难断家务事”,没法断。

这使得伦理纲常得以存在,并拥有根深蒂固的影响力。

问题是,从数千年的男权社会刚过来,遇到近些年女性崛起所带来的冲击,难免交锋。

这种交锋,也许听起来有种史诗级的壮烈,但放在现实里,就是真实的牺牲。这种交锋,也许是要死人的。

拉姆就牺牲在这种交锋里。

拉姆愿意接受新事物,跟上时代脉搏,走上独立自主的道路,日子过得越来越好;

但他的前夫,依然活在传统的伦理纲常里,认为妻子应该是自己的附庸,而不是一个独立的人。即便是在离婚后,依然对拉姆充满控制欲,就像很多封建家庭里男人不愿意妻子到外面抛头露面一样,拉姆成为短视频直播网红,毫无疑问,在那个前夫眼里,跟“抛头露面”没什么区别,拉姆在镜头前越是笑得灿烂,越是备受网友追捧,那个前夫就越是要发疯,如果自己得不到,所以也不想别人得到,这是物化女性,这是嫉妒前妻,这是喷薄而出的控制欲,这是兽性出笼的戾气。

从彩礼到婚姻,传统社会对女性的物化无处不在,无论是娘家还是婆家。

当以各种仪式来完成“所有权”的变更时,就意味着,男性审视女性的眼光里,从来都少不了量化和判断。

而女性也会习惯这种被量化和被打量,很快,在原生家庭的童年就会习惯。于是女性会很早就冷静评估自己的筹码,无论是姿色,还是身材,或是努力。

家暴之所以难解决,主要因为这是家庭内部矛盾,是外界法律难以延伸的地方。

但即便出台了《反家暴法》,有效消除了家庭暴力,家庭内部的男女问题不见得就都会被解决,因为你要清楚,家庭暴力,只是家庭男女矛盾的最高级别的激化表现。

不是最高级别的矛盾,依然是矛盾。但值得安慰的一点是,矛盾无处不在,存在矛盾也是正常。

除了制度层面,在应对男女家庭矛盾方面,人们在道德上的诉求,总结起来就是一点:

同理心。

但我的看法很诚实,当一个人审视女性的第一标准是“物化”,是“所有权”时,同理心是失效的。

请问,你会对你家的宠物充满同理心吗?同理心的意思是你也感同身受地当一只狗。

显然,你不会。即便你对你家宠物很好,你充满爱心,但你依然得承认,你和你家的狗,是不平等的,你也不允许狗和你一样平等。

这就是传统社会和当前转型期的女性面临的困境——总是逃不脱被“物化”、被划归“归属权”的命运。

即便在职场上已经突破了,但家里的逼婚和社会上的“剩女”依然提醒着你,提醒着你五个字:

“男女不平等”

硬币的另一面,男性同样承受着“女性被歧视”的代价——

与“剩女”作伴的,还有“剩男”这个词;

找不到女朋友,彩礼出不起,没房没车女娃看不上眼;

……

既然你早已习惯了因,就得接受难免的果。男性们。

当你想拥有一份所有权时,该对象也在量化着你。

对于绝大多数男性而言,事实上,同样是“女性歧视”的受害者。

这就是牛顿第三定律——作用力与反作用力定律。

而牛顿第一定律告诉我们,数千年的男权社会,在短短几十年崛起的女权主义面前,是没那么容易就刹不住的。这是惯性定律。

而女性所面临的困难有多大,牛顿第二定律可以帮我们更好地认识:

物体加速度的大小跟作用力成正比,跟物体的质量成反比,且与物体质量的倒数成正比;加速度的方向跟作用力的方向相同。

现在,知道该往哪个方向使多大劲了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