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拖再拖,首飛至今17年無法服役,印度造款教練機為啥這麼難呢?

如果從技術難度的角度來說,現代高級教練機難度相對較低,成為許多國家通向航空強國的一個重要階梯,可惜從實際角度來說,許多國家卻在這一個階梯上遇上了很大的麻煩,比如:印度的HJT-36高級教練機。如果我們回顧一下這款教練機的發展的話,也許會發現在研發進度上,LCA才不算緩慢,HJT-36才是真正的慢。

一拖再拖,首飛至今17年無法服役,印度造款教練機為啥這麼難呢?

HJT-36

別看這款教練機在1999年,才對新型中型教練機的名義上馬,稱為:IJT項目,2003年,第一架原型機完成首飛。HJT-36設計水平相當高,氣動佈局與米格-AT高級教練機極其相似,均為支撐式下單翼、懸臂式尾翼、兩側進氣,尤其串列式座艙和前機身簡直一模一樣,整體的機長11米,翼展 10米,正常起飛重量約3500公斤,只是由雙發變成了單發,一臺法制法國拉扎克04系列發動機,由於推力不足,速度有點低,最高僅飛行速度0.75馬赫,但是最大航程1200公里,最大續航時間2.5小時。

一拖再拖,首飛至今17年無法服役,印度造款教練機為啥這麼難呢?

HJT-36

結果其後的研發陷入停步不前中中,至今試飛17年卻沒有定型,何時定型尚沒有準數了。相比之下,LCA戰機只是早期的研發相當緩慢,在完成首飛之後,進度還是相當快,至少比HJT-36快多了。

如果究其原因的話,也許屬於印度自己人給自己找麻煩了,對設計本身的要求就相當高,採用玻璃化座艙的概念,配備全天候雷達,可以發射空對空導彈,及空地導彈的功能。還要設置了5個外掛點,最大武器外掛量為1噸。本來是中級教練機,實際按高級教練機來要求,結果麻煩不斷了!

一拖再拖,首飛至今17年無法服役,印度造款教練機為啥這麼難呢?

HJT-36

HJT-36的設計本來就有點照貓畫虎,抄襲米格-AT的設計無所謂,還沒有把人家的設計弄明白,往往光把樣子抄來了,不知道為什麼要這麼設計,還沒有抄全,非要改成單發,還使用同樣的發動機,許多重要工作到首飛時沒弄完了,缺了不少功課。

一拖再拖,首飛至今17年無法服役,印度造款教練機為啥這麼難呢?

HJT-36

研發過程可以形容為:朝三暮四,單發設計本來就有推力不足的問題,與高性能要求矛盾了,印度先認為法國發動機不給力,於是換成俄羅斯發動機,於是重新設計一遍,在整個試飛中再遇上一點事故,工作又幾乎退回原點。

一拖再拖,首飛至今17年無法服役,印度造款教練機為啥這麼難呢?

HJT-36

以上原因導致飛機研製出現了很大的延遲,印度HJT-36服役仍遙遙無期,經過全新設計的原型機直到2019年才推出,何時完成只有天知道了,現在誰都沒法說了!可見即便是高級教練機,也一樣不是什麼簡單的航空產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