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中國製造的第一架飛機上天

#人類航空史話#1954年7月11日,江西南昌飛機廠製造的第一架雅克_18飛機首次升空試飛成功,與之匹配的M_11FP5發動機也於1954年8月由株洲航空發動機廠試製成功,標誌著中國航空工業由修理走向製造,是我國國防建設和航空工業建設上的一件大事,受到黨中央毛主席與朱德委員長的高度贊場,併為1954年8月1日於江西南昌洪都飛機制造廠舉辦新中國製造成功的第一架飛機雅克_18慶祝大會發去嘉勉信與題詞。

毛主席在嘉勉信中寫道:“祝賀你們試製第一架雅克_18飛機的成功的勝利。這在建立我國的飛機制造業與增強國防力量上都是一個良好的開端。希望你們繼續努力……進一步地掌握技術與提高質量,保證完成正式生產的任務。”朱德委員長在題詞中寫道:“發揚工人階級的積極性.創造性,增強國防,保衛祖國。”

新中國製造的第一架飛機上天

從世界上第一架飛機的誕生到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基本上所有的飛機都為螺旋槳式飛機(用空氣螺旋槳將發動機的功率轉化為拉功力的飛機,統稱為螺旋槳飛機)。這些螺旋槳按照發動機和螺旋槳相對位置不同,分為拉進式和推進式螺旋槳飛機,主要區分為拉進式螺旋槳裝在發動機前面,“拉”著發動機前進,而推進式螺旋槳裝在發動機後面,“推”著發動機前進。按照發動機不同又分為活塞式與渦輪式兩種螺旋槳飛機。雅克-18飛機是蘇聯雅科夫列夫設計局在第二次世界大戰後設計生產的一種雙座初級教練機,採用活塞式同時又為拉進式螺旋槳飛機。雅克_18飛機於1945年研製成功,從1946年起,雅克-18又發展了多種改型機,該系列飛機成為蘇聯主要的初級教練機和體育運動機。

新中國製造的第一架飛機上天

雅克_18飛機採用構架式蒙皮機體,用鋼管焊接而成的機身構架,座艙縱向串列,座艙蓋上是有機透明玻璃,活動艙蓋可向後滑動打開。機翼由中翼和外翼二部分組成,中翼是矩形,外翼呈梯形,構架也是利用管材焊接而成。雅克_18飛機構造簡單,質量輕(飛機設計空機質量816千克,載油量為112千克,總質量1120千克),穩定性好,易於操縱,起飛滑跑距離僅需205米,著陸滑跑距離為270米,可在土跑道上起降。起飛功率為160馬力,最大平飛速度為每小時248千米,最大爬升率為3.米/秒,時高限4000米,最大航程可達1050千米。機長8.07米,機高3.10米,翼展10.3米,機翼面積17.0米2,起落架為後三點,可以收放,尾輪可以鎖定。

新中國製造的第一架飛機上天

雅克_18飛機為雅克型系列之一,主要建造目的為用來取代早先雅克-5教練機,除了蘇聯紅軍空軍使用外,中國從1949年起曾向蘇聯購買了雅克-18教練機276架。雅克-18也曾為波蘭.阿富汗、阿爾巴尼亞、阿爾及利亞、孟加拉、保加利亞、柬埔寨、捷克、東德、埃及、幾內亞、匈牙利、伊拉克及北朝鮮等國空軍大量生產使用,其中,從1957年開始於阿富汗空軍服役使用的雅克_18甚至到2001年才正式退役。雅克-18至今仍現存約有40臺左右,分佈於不同的空軍博物館中。

新中國製造的第一架飛機上天

我國從蘇聯購買的雅克_18飛機曾稱之為“1號機”,由於雅克_18飛機座艙內裝備的航行儀表等設備可以作盲目飛行與夜航訓練,除被空軍廣泛用於訓練飛行駕駛員外,還被用於農林牧業以及郵政與航空體育運動等方面。鑑於中國對空軍教練機需求量的日益增大,蘇聯政府最終決定將“雅克-18”型飛機及其發動機的製造權轉讓給中國,按照第一個五年計劃規定,中國的第一架雅克_18飛機應該在1955年9月底完成。

新中國製造的第一架飛機上天

江西南昌飛機廠於1951年被國家決定重新建廠(南昌飛機廠的前身是國民黨的第二飛機廠,1947年底職工有500餘人,解放前夕,國民黨反動派對工廠進行瘋狂破壞,造成廠房大部分倒塌,設備無一倖免,被破壞殆盡。),在僅剩幾十名工人的基礎上,一邊建設,一邊生產。按照黨和國家制定的航空工業發展方針,南昌飛機廠在掌握飛機制造的過程中,採用四步走:第一步,1951年接到任務後,開始修理雅克_18飛機,熟練的掌握了部件裝配與總裝配的技術;第二步,1952年起,開始配製飛機上小部件,以活門.開關等容易磨損零件機械加工,進而製造小鈑金件,熟練掌握零組體加工技術;第三步,1953年起於大部件試製,刺造飛機機翼以及起落架等主要部件,並集中到一架飛機進行起落.飛行考驗,到1953下半年,已能用模線樣板標準樣件工作方法制造飛機部件,在保證飛機外形整體無錯的情況下,使部件能相互協調與互換;第四步,1953年底,在飛機修理的過程中,無論是工廠的生產管理經驗方面,還是生產技術方面都取得了長足的進步,全機除操縱系統外,其他所有零部件都能自主生產,建立了生產管理科室.技術科室和測試機構,為製造中國第一架飛機打下了夯實的基礎。

新中國製造的第一架飛機上天

1954年2月底,江西南昌飛機廠拿到了蘇聯雅克_18飛機的全套圖紙資料,立即著手開始製造。4月1日,航空工業局根據空軍建設需要,在瞭解了飛機廠的實際情況後,要求於當年7月底以前完成製造任務。在短短的四個月時間,要完成一架飛機的製造,難度可想而知。飛機廠工人充分發揮了積極性與創造性,夜以繼日的進行了大量的試驗工作。在試製工作中,靜力試驗是最困難的。當時國內沒有懂這門技術的人和可供參考借鑑的經驗,工廠決定由從英國留學歸國的設計科主任工程師張阿舟主持初教-5飛機的靜力試驗,並從設計、檢驗、工藝等部門挑選人員組成了現場試驗隊伍,進行了多次模擬。在靜力試驗.質量測定和重心都達到要求後,同年7月3日,試飛員段祥祿和刁家平駕駛雅克_18飛機秘密進行首次升空試飛,7月11日,飛完全部試飛科目。試飛結果表明,飛機的性能完全符合設計技術指標。

新中國製造的第一架飛機上天

從南昌飛機廠從蘇聯拿到雅克_18全部圖紙資料,從製造到試飛成功,只用了133天,連同修理過渡時期,不到3年時間,比國家第一五年計劃提前一年零兩個月,不得不說是一件了不起的事情,這在世界飛機制造史上也是一種奇蹟。1954年10月18日,在中國國防委員會第一次會議上,毛澤東主席再次談到中國自制成功飛機,依然興奮不已地講道:“中國是個大國,要有強大的陸、海、空軍。 全國人民都希望我們有空軍,開始的時候我們只有一支小小的,就像在天安門閱兵時看到的那樣。1954年,我們國家自己出產了一架飛機,自從盤古開天地,三皇五帝到如今,這是一件驚天動地的大事,雖然還只是一架教練機。”

新中國製造的第一架飛機上天

第一架中國製造的雅克_18飛機,起初被命名為“紅專”_501,後來被正式命名為初教_5飛機。1954年7月21日,經過國家試飛委員會鑑定,江西南昌飛機廠製造的雅克_18飛機各項性能達到技術條件規定,8月26日,國防部長彭德懷元帥批准成批生產。從1954年8月26日成批生產到1958年10月奉命停產,南昌飛機廠共生產了379架雅克_18(初教_5)飛機。1978年,隨著最後13架雅克_18教練機(初教_5)的停飛,新中國自行製造的第一代飛機正式退出了現役。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