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滅六國可調集百萬大軍,為何不到十幾年只剩下烏合之眾?

公元前230年到公元前221年,秦國用了差不多十年時間便將東方六國逐一消滅,除此之外還北築長城,卻匈奴七百餘里;南取百越之地(嶺南、廣東)為大秦開疆拓土……

​秦滅六國可調集百萬大軍,為何不到十幾年只剩下烏合之眾?

在大秦統一六國以及開疆拓土的進程中表現出極大的軍隊動員能力,由此可參照滅除戰爭,李信先以二十萬大軍在楚地失禮,沒多久秦國王翦就能率六十萬大軍再戰楚國,考慮滅其它吳五國的消耗,秦國可動員軍隊人數應不下百萬。然而十幾年以後秦末農民起義戰爭,當對手殺到函谷關外,秦朝硬是拿不出一支可以抵抗的力量!

​秦滅六國可調集百萬大軍,為何不到十幾年只剩下烏合之眾?

在整個秦末農民起義戰爭中,秦朝可調用的軍隊主要有三部分,其一由章邯率領的二十萬刑徒軍,這些軍隊原本是驪山修皇陵的民夫;其二由王離率領的二十萬駐守長城的軍隊;起三秦國函谷關內的十萬守軍。

​秦滅六國可調集百萬大軍,為何不到十幾年只剩下烏合之眾?

排除章邯的刑徒軍,秦朝調動的正規軍不過三十萬,那麼還有差不多一半以上的秦軍主力去哪了,他們為什麼不在秦國危亡之際援師回救?想要回答這個問題就要了解秦朝軍隊的構成,主要是秦滅六國後軍隊的分佈。

​秦滅六國可調集百萬大軍,為何不到十幾年只剩下烏合之眾?

如果秦國有100萬大軍,其中30萬由蒙恬率領駐守長城,抵擋匈奴入侵;另外在關東六國應該也有部分秦國軍隊,考慮到地域廣闊以及秦末農民起義軍勢如破竹的問題,原關東六國的秦國駐軍應該不是很多,姑且定義為10萬;函谷關以內秦國大本營需要防守,由於民心穩定加上有函谷關天塹,同樣設定為10萬,那麼還剩50萬人馬。

​秦滅六國可調集百萬大軍,為何不到十幾年只剩下烏合之眾?

前文提到秦國統一六國後除了向北攻擊匈奴,向南也在開疆拓土,剩下的50萬大軍有很大的概率派往了這裡,加上戰爭中的消耗以及駐守的需要就算是回援50萬大軍不可能全部回來,而且歷史還給秦國開了個小玩笑,50萬徵南軍的總指揮趙佗背叛了秦國,在秦朝危難之際選擇坐山觀虎鬥,根本沒有率軍回援,如此導致秦國在對抗農民義軍以及舊六國貴族幾乎調不出像樣的軍隊。

​秦滅六國可調集百萬大軍,為何不到十幾年只剩下烏合之眾?

除此之外,由於秦國老將的亡故加上二世登基以來的昏庸無能,使得秦國軍隊戰鬥力急速下降,等到章邯的刑徒軍以及王離的長城駐軍在鉅鹿之戰損失殆盡,秦朝再也拿不出一隻可以遠征的力量。此時秦國高層也在內都,趙高害死了秦二世扶子嬰上位,紫英幹掉了趙高,在看到大勢已去的情況下最後向劉邦投降,至此“強大”的秦朝宣告滅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