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山一院东院援藏队凯旋,缺氧但不缺精神

莫言蜀道难比天,茶马古道犹难进,险沟绝壁转弯现,千山万岭勇向前。

这是中山一院援藏医疗队在执行巡回医疗任务时即兴创作的一首诗,在穿越了一条条泥泞崎岖的盘山公路,翻越了一座座海拔5000多米的高山,救助了一位位深陷病痛的藏民后,如今他们终于可以回归华南大地,回到思念他们的人们的身边。

8月31日21:30,CZ3444航班落地,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东院心血管内科梅卫义副主任、感染科马博主治医师和急诊科张亚会护理师在圆满完成藏区帮扶工作后凯旋。

梅卫义副主任于去年8月作为医疗队队长带队前往西藏边坝县及林芝地区,马博主治医师和急诊科张亚会护理师于今年6月底前往藏区。

边坝,藏语意为 “吉祥光辉、祥焰”,然而医疗队队员在边坝的每一天都如坐针毡。

艰苦的自然条件、简陋的医疗环境以及恶劣的交通设施,使得在最接近天空地方的医疗救治也仿佛“堪比登天”般的困难……

3000公里的距离,3500米的海拔,24小时的胆战心惊

梅卫义:救死扶伤,哪里需要就往哪里上

“老师,有一个孩子病重!请指导我们抢救!”

医疗队队长、心内科专家梅卫义副主任医师曾接到县医院儿科的一条求助信息,梅队长马上赶到儿科病房,只见医院医护人员正在抢救一名3岁住院患儿:呼吸困难、口唇紫绀、喉部喘鸣、吸气三凹征、血压80/50mmHg、患儿精神明显变差!当地的医生神色严峻,患儿家属面露担心与不信任……

梅队长见状马上接手抢救,迅速判断患儿为过敏性休克,当即指示使用肾上腺素0.1mg肌注,2min后患儿症状即开始缓解。

“肾上腺皮质激素、气管扩张药物……”

医嘱有条不紊地开出,在当地医护人员的配合下,孩子终于转危为安,5天后孩子痊愈出院,梅队长抱起孩子不禁露出欣慰的笑容。

“指挥救治儿科病人要承担很大风险,但当时真没有考虑太多,因为救死扶伤是医生的天职,在生命面前,医者唯有不计个人得失、勇于担当。”梅卫义说道。

中山一院东院援藏队凯旋,缺氧但不缺精神

梅卫义队长与成功救治的重症儿童

作为医疗队队长,梅卫义还会同队友和边坝县人民医院的医护人员一同开展了巡回医疗活动。

一连三天,梅卫义早出晚归,克服重重困难,穿越泥泞崎岖的山路,翻越一座座海拔5000多米的高山,给藏族同胞送医送药。虽然地理环境危险,缺电、没手机信号,但仍然情绪高昂,顶着高原的严寒、缺氧和风雨顺利完成了基层巡回义诊任务。

巡回医疗结束后,梅卫义还随边坝县疾控中心的工作人员赴尼木、沙丁和马秀三个乡镇卫生院,检查疾病防控工作,为当地卫生院提供技术指导。在边坝期间,梅卫义队长还始终将临床医疗推广、建章立制、教学传帮带、义诊和巡回医疗、创“二乙”等大量工作作为己任,由“输血”变“造血”,实质性地提升当地医疗水平。

中山一院东院援藏队凯旋,缺氧但不缺精神

马博:革命友谊,日日夜夜的并肩作战

“老师,我是感染科的,洛松德青。"

谁都没想到,马博医生竟会和这位高瘦的小伙结成一段革命友谊。

洛松德青是一位藏族小伙子,去年刚刚在山东济宁医学院毕业,是马博医生去之前,县医院唯一一个在感染科工作的医生,也就是说,现在感染科只有他们两位医生。

中山一院东院援藏队凯旋,缺氧但不缺精神

然而,马博医生却是带着协助边坝县人民医院完成创建二级乙等医院工作的任务来的,工作难度比想象中还要大。

一开始新院区没有装修好,所以只能做一些资料整理工作,马博医生负责成熟规章制度的整理,洛松德青则提供当地情况,在此基础上两人一起修改完善,虽然每天很累,但好歹没遇到啥大的困难。

等到新院区装修好,他们过去一看,才知道原来的布局非常不合理,作为发热门诊,本身房间就少,还安排了药房、检验科,根本达不到隔离防护要求。他们只能反复规划、模拟,终于设计出三区两通道的符合要求的发热门诊。

至于住院部,原来的规划是在下一期完成,已经选址,上级也拔了款,但预评审时专家要求鉴于目前防疫形势,作为边坝县定点医院,一定要有隔离病房。后来院长和县领导紧急协调,把旁边的一排老房子改造成隔离病房,可是这时离最终评审只有十天了。

“我和德青马不停蹄地规划了布局,然后立马让工人施工,直到评审前一天晚上,工人才施工完成。”

中山一院东院援藏队凯旋,缺氧但不缺精神

“然而,评审当天,我们还需要张贴各种标志,放好防护用品,评审九点开始(这里上下班时间比广州晚一个小时),为了赶在评审之前做好准备,我们只能在六点钟,天刚蒙蒙亮的时候就动身。当时广州二十多度,这里温度只有三度,我和德青起床往医院赶,路上基本没有人,县城一共只有十辆出租车,我们联系了几辆出租车都说太早了不接,新院区相当远,我们只能顶着寒风一路走到医院,整整花了一个小时,好在最终在专家赶到前做完了准备工作,并顺利通过了评审。当时觉得没啥,现在想起来可真够惊险的!”马博医生回忆道。

张亚会:含泪救治,希望所有的孩子都不要受伤

狗是人类的好朋友,然而边坝地区的野狗却是藏民们最大的威胁,由于自然环境恶劣,边坝地区野生动物特别多,棕熊、狼、野狗经常在山上出没,狗咬人、吃人事件在边坝绝对不是新闻,而是常发事件,甚至不少人为此丧命。

“张护长,快来看一下,有个孩子被狗咬伤全身要抢救!”

外科迪迪卡医生抱着一个孩子冲来急诊分诊台,父母泣不成声,跪倒在急诊科门口!

只见孩子全身都是血迹,面颊耳廓长达15厘米的伤口惨不忍睹,耳廓撕裂变形,头皮多出撕裂伤,血迹未干!

张亚会赶紧接过孩子冲进清创室,压迫伤口止血,测量生命体征,脱下孩子衣服检查,瘦弱的身体全是淤青皮损!瞬间张护长的眼泪夺眶而出,生为人母的她,最见不得孩子受伤,更何况孩子面对的是多只野狗的围猎,光是想想就让人胆战心寒。

张亚会赶紧给他开放静脉通道补液,孩子出血很多,有休克的先兆!一般犬咬伤是不建议缝合的,但是孩子伤口太大,出血不止,综合考虑后他们决定给孩子清创缝合!

备皮刀、美容线、组织胶水通通都没有,条件有限,只能硬着头皮上。张护长帮忙清洗伤口,医生给孩子局麻后开始缝合!

“孩子虽然已经9岁,但跟我们这5岁孩子身高差不多。在我们这一个小小的伤口缝合都要四五个护士家长按住,我想我就一个人,这么大孩子,伤口又多可能要缝2-3小时……”张亚会说道。

“顾不得那么多了!”

张亚会继续回忆道:“我夹住孩子双手,扶住他头,让孩子父亲帮忙按住腿开始缝了。出乎我意料,孩子没有大吵大闹,纹丝不动,我听到他咬牙齿的声音,身体在发抖,不时痛苦呻吟。我特别心疼,不停安慰他,抓着他手鼓励他,父亲也眼泪婆娑,不停向我点头致谢!幸好三小时的缝合特别顺利,要不是我亲眼看到,真不相信有孩子勇敢坚毅至此!后来孩子在我们留观进一步治疗,在医务人员细心呵护下康复出院!我们陪他讲话安慰他,帮他疏解心里的恐惧,让他尽可能减少心里阴影!”

据张亚会介绍,鉴于狗咬人事件频发,医疗队队员在业余时间还教给当地藏民一些基础的紧急救助知识,为专业救助争取尽可能多的时间。

中山一院东院援藏队凯旋,缺氧但不缺精神

张亚会及医生为孩子缝合伤口

在边坝的每一天,医疗队队员都是处于24小时随时待命的状态,手机铃声响,是他们最紧张的时刻,因为他们不知道会面对什么样的情况,唯有打起精神、全力以赴。

立足黄埔,情系边疆,东院精神跨越山海

作为黄埔区乃至广州东部地区医疗龙头,中山一院东院长期坚持公益性建设,以精细服务,精湛手术和精准医疗为理念为黄埔区及周边地区居民健康福祉做出巨大贡献,并对处于穗深港城市黄金走廊,是东部城市拓展方向,更是广州重要经济体的“大黄埔”,尤其是为其长期稳定快速发展保驾护航。

2020年是中山一院赴西藏边坝县人民医院开展对口帮扶工作的第五年,东院始终坚持党和国家的领导,积极主动派出骨干队员,带着热忱与理想踏上雪域高原,把党和国家对藏区的关怀带到基层中去,在党和国家最需要的地方绽放绚丽光芒。

中山一院东院援藏队凯旋,缺氧但不缺精神

中山一院援藏医疗队在偏远的虫草采挖点为藏族同胞义诊

在边坝,中山一院医疗队肩负着初心使命和医者担当,不辱使命、不负重托、克服困难、努力工作,充分利用自身的专业特长,在当地开展制度建设、门诊坐诊、教学查房、示范带教手术、疑难病例讨论、业务培训、学术讲座、开展新技术新业务、参与“二乙”医院创建等“造血”举措,锻造了“一支带不走的医疗队”,使当地医护人员对常见病、多发病、部分危急重的诊疗能力和医院的整体服务能力得到明显提高,为全面落实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方略和健康扶贫工作做出了贡献。

中山一院东院援藏队凯旋,缺氧但不缺精神

中山一院援藏医疗队对当地医护人员进行培训

只要国家有需要,天南海北我们都去,高山和大海阻拦不了东院人的决心和勇气,缺氧但不缺精神!东院援藏队还会继续出发!

通讯员:何旭鹏,郑亦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