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是什麼?龍應臺《目送》中所說的“家”是這樣的。

家是什麼?這個和“我的志願”,“我的暑假”一個等級的問題,龍應臺曾被讀者問到過。

但當我讀到時,我也迷惑了,家是什麼呢?

家是柴米油鹽?家是溫暖的避風塘?家是溫言細語?或者,家是無休止的爭鬥?家是無盡的沉默?家是冷漠?這是我所能想到的,不止。

在龍應臺的《目送》中,家是隨你而變的。

作為兒女,父母在的地方,就是家。

作為被呵護的兒女時,父母在的地方,就是家。早上趕車時,有人催你喝熱騰騰的豆漿,天上下雨,有人要你帶傘,放學回來時,距離門外幾尺就聽見鍋鏟輕快的聲音,飯菜香一陣一陣。一頂蚊帳中,四張榻榻米 兄弟姊妹的笑鬧踢打在帳裡一次又一次,那個溫暖而安心的世界,就是家。

家是什麼?龍應臺《目送》中所說的“家”是這樣的。


作為伴侶,兩個人在哪裡,哪裡就是家。

一間簡單的公寓,和其他一兩家同一個廚房,窗外飄著陌生的冷血,可臥床裡伴侶的手溫暖無比。一個一個陌生的城市,一個一個新的工作,一個一個重新來過的家。幾件重要的傢俱總是在運輸的路上。其他的不知道在哪兒被丟棄了,牆上,不敢掛什麼真正和記憶終生不渝的東西,因為牆,是暫時的。家,是兩人暫時落腳紮根的地方。

家是什麼?龍應臺《目送》中所說的“家”是這樣的。


家並不永恆

在很長的歲月裡,只有一年一度,屋頭的燈光燦亮,外面熙熙攘攘,人生喧譁。留在房子裡沒走的,是你那已紮根的父母。他們體態逐漸孱弱,步履逐漸蹣跚,屋內的爭吵,嘮家常已然不見,愈來愈靜,靜的聽的見牆上鐘擺的嘀嗒聲。

人,可能沒多久就散了,因為人會變,生活會變,家,也跟著變質

家是什麼?龍應臺《目送》中所說的“家”是這樣的。


家,隨心而變。

渴望安定時,很多人進入一個家;渴望自由時,很多人又想逃離一個家。當渴望安定的人遇見一個渴望自由的人,尋找自由的人也許愛上的是一個尋找安定的人。家,可能一不小心就變成一個沒有溫暖,只有壓迫的地方。

外面的世界再荒涼,家也可以更寒冷,一個人固然寂寞,兩個人孤燈燭影下無言相對卻可以更寂寞。

所以很多人在散了之後開始終身流浪的旅途。

家是什麼?龍應臺《目送》中所說的“家”是這樣的。


家是你的人生映射

《目送》中的家真實理智,貼近生活卻又直指人生。或許這是我閱歷不夠,只能讀到的表面。

在她的“寒色”中,我讀到的是人生百態。浮生一世,家為何物?人們渴求不孤身一人,於是家存在。渴求逃離束縛,於是家為枷鎖。渴求親情,於是傾盡全力拉住那一點溫柔。你沒有什麼,你就想擁有什麼,自呱呱墜地,家就伴隨你,無論它是溫馨的,破敗的。

家的百態,是人生的萬態的映射。我信奉人生而孤獨,但卻不知家能否溫暖其半分。

家是什麼?龍應臺《目送》中所說的“家”是這樣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