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军专家罕见披露苏-27引进意义 一个油箱刻度改变中国军机设计

1996年,在震惊全球的解放军陆海空三军联合作战演习中,中国空军装备的双发重型战斗机苏-27第一次正式公开亮相。在1992年来到中国之后的近30年里,苏-27及其国产化型号早已经“生根开花”,成为了中国重型战斗机研发的一个最重要的平台——没有之一。

近日,国防军事频道在庆祝人民空军成立70周年特别节目《讲武堂》中,通过空军专家现场讲解的方式,罕见的披露了苏-27战斗机的引进对人民空军建设产生了哪些重要意义。

空军专家罕见披露苏-27引进意义 一个油箱刻度改变中国军机设计

空军专家“现身说法”,非常有利于澄清很多传闻

空军专家高虹首先介绍了苏-27这款重型战斗机本身具有的技术特点,作为我军第一个型号的三代机,其采用了翼身融合设计,具有载油量大、航程远、机动性强、多用途等特点。空军专家王明亮称,苏-27的引进代表我们开始走“重型化”的路线,其实也反映出对整个空战规律更新的一种认识,由于重型机具有载弹量大、航程远等特点,在空战中往往更具有优势,这就改变了中国空军在主战飞机上长期坚守的“轻型化路线”,堪称是“战略思想”的升级。

空军专家高虹还称,苏-27飞机在中国空军装备建设史上,它是改变我们思维观念的一个机型。比如在维护保障上,之前已经固化在二代机的基础上,而苏-27引进之后,就学会了从经验保障转向科学保障,从经验飞行转向科学飞行。高虹用歼-8白天型和苏-27的油箱之不同做了一个举例说明:歼-8白天型的油箱油量的判断,之前都是地面维护人员用手指来估测的,由于维护人员胖瘦不同,这种“两指宽”的估算方式除了不精确之外,还会带来一些飞行事故。而苏-27的油箱有两条刻线,为了能看清刻线,油箱还有一个照明的小灯。高虹表示,这种看似简单的设计,开启了一个我们的思维,这就是精细化保障,所以我们后续的所有飞机,保障过程中都采用了这种量化管理。

空军专家罕见披露苏-27引进意义 一个油箱刻度改变中国军机设计

这种看似简单的设计,开启了一个我们的思维

空军专家王明亮认为,苏-27的引进,给中国空军提出了一些新的要求,其中重要的就是“人”,不光是装备变,人也在变。比如在使用先进的通信系统和数据链的时候,一开始很多飞行员不习惯:喜欢喊话,听着亲切,听着指挥员的声音觉得踏实。

从空军专家的这些描述,我们可以看的,苏-27对于中国空军的意义,远不是获得了一款现代化主战装备那么简单。苏-27的引进,使中国空军在全军发展战略中地位产生了巨大变化,使得中国战斗机发展的步伐再次跟上了世界先进装备的水平,同时也推动了其他国产作战飞机的改进完善和新机型的发展。而正是基于这些特点,苏-27在遥远的东方开始演绎出了一段不朽的传奇。

空军专家罕见披露苏-27引进意义 一个油箱刻度改变中国军机设计

除了武器装备本身,人和思维的变化更具有意义

空军专家罕见披露苏-27引进意义 一个油箱刻度改变中国军机设计

1992年6月27日,首批12架苏-27战斗机来到中国


分享到:


相關文章: